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免疫学术语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CD)是皮肤与化妆品接触后诱发的急慢性皮肤炎症反应。
病因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包括化妆品引起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特殊用途化妆品如除臭、祛斑、脱毛类等常在接触部位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使用频率较高的普通护肤品则常常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这类损伤多发生在面、颈部,以成年女性多见。斑贴试验是诊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重要依据之一。用患者所用的、可疑致病的化妆品原物做斑贴试验, 大多数患者可出现阳性结果:国外文献记载为81.3%,国内资料报道可达95.2% 。斑贴试验阳性可以确定致敏的化妆品品种, 进一步做化妆品标准系列抗原的斑贴试验则可能找出化妆品中具体的致敏物质或变应原, 皮肤反复开放试验或重复使用试验也有助于确诊。
发病原理
ACD 的发病机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本质是抗原在已致敏个体身上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作为ACD 的抗原大多数是简单的化学物质, 属于半抗原, 当它与表皮细胞中载体膜蛋白以及表皮内抗原递呈细胞即朗格汉斯细(Langerhans , LC)表面的免疫反应性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 , HLA-DR)结合后,形成完全的抗原复合物后才能使机体致敏。
发病特点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共同特点是:
① 有一定潜伏期, 首次接触后一般不发生反应, 经过1 ~ 2 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
② 皮损往往具有广泛性、对称性分布的特点;
③ 易反复发作, 一旦对于某一成分过敏, 再次接触时极易发生过敏现象;
④ 皮肤斑贴试验呈阳性。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也称“即发性过敏”,指正常皮肤接触刺激而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ICD 是一种不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皮肤炎症,一次涂抹或多次刺激均可能发病。ICD 形态变化广泛, 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肿、脱屑和角质形成细胞囊泡化样变;在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裂隙、苔藓化和角质化过度。由于这些变化都是非特异性表现,使得ICD通常很难与ACD以及内源性皮炎相区别。通常认为,只要接触物的刺激强度超过皮肤耐受阈值,任何人均可发病ICD 的发病机理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相比,急性皮炎是接触强刺激物(如酸、碱等)而在短时间内引发强烈反应, 亚急性皮炎主要是在反复使用后引起的迟发反应,正常情况下,化妆品不会含有高浓度的原发刺激物, 因此ICD 常为亚急性皮炎。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常见致敏原我国1997 年发布的《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中,列出了化妆品皮炎的常见致敏原130 余种及其斑试浓度、不同种类化妆品斑试方法指南等。
常见致敏原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常见致敏原主要有以下几种:
防腐剂、香料香精、乳化剂及染发剂、家用产品中的甲苯磺酰胺以及甲醛类物质都是常见的过敏原, 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以及一些皮肤病。
此外,还有防晒剂、抗氧化剂、抗菌剂等都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常见的致敏原。
参考资料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7 11:44
目录
概述
病因
发病原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