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果柯(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Seemen) Rehder & E. H. Wilson in Sarg.)是壳斗科柯属植物,乔木,高5-10米,树皮褐黑色,厚7-8毫米,浅纵裂,芽小,芽鳞无毛,干后常有油润的树脂,当年生枝有明显纵沟棱,枝、叶均无毛。叶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雄穗状花序单穗或数穗集中成圆锥花序,花序轴被细片状蜡鳞。壳斗近圆球形,顶部平坦,宽20-25毫米,包着坚果绝大部分,小苞片近顶部的为三角形。花期6-10月,果次年秋冬成熟。
乔木,高5-10米,
树皮褐黑色,厚7-8毫米,浅纵裂,芽小,芽鳞无毛,干后常有油润的树脂,当年生枝有明显纵沟棱,枝、叶均无毛。叶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5厘米,萌生枝的较大,顶部渐尖,基部渐狭尖,沿
叶柄下延,中脉在叶面近于平坦或稍凸起,但有裂槽状细沟下延至叶柄,全缘,侧脉每边8-12条,至叶缘附近急弯向上而隐没,或有时位于上半部的则与其上邻的支脉连结,支脉疏离,纤细,叶背有紧实的蜡鳞层,二年生叶干后叶背带灰白色,当年生新出嫩叶干后褐黑色,有油润光泽;叶柄长1.5-2.5厘米。
雄穗状
花序单穗或数穗集中成圆锥花序,花序轴被细片状蜡鳞;
雌花3或5朵一簇散生于花序轴上,花序轴的顶部有时有少数雄花,
花柱3枚,长约1毫米。壳斗近圆球形,顶部平坦,宽20-25毫米,包着坚果绝大部分,小苞片近顶部的为三角形,紧贴壳壁,稍下以至基部的则与壳壁融合而仅有痕迹,被淡黄灰色细片状蜡鳞,壳壁上薄下厚,中部厚约1.5毫米;坚果顶部微凹陷、近于平坦、或稍呈圆弧状隆起,被稀疏微伏毛,果脐占坚果面积的1/2-3/4。花期6-10月,果次年秋冬成熟。
峨眉包果柯(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Seem.) Rehd. et Wils. var. omeiensis Fang):芽、嫩枝及未开放的雌花干后无半透明树脂,嫩叶干后无油润光泽,嫩叶背面无粉末状可抹落的鳞秕,叶侧脉在叶缘附近隐没,在叶面不凹陷或微凹陷,支脉不明显或仅少数隐约可见;叶柄长1-2厘米,稀更长。壳斗每3个一簇,陀螺状,近顶部最宽,宽2-2.5厘米,被灰棕色毛状蜡鳞,小苞片三角形,覆瓦状排列,位于下部的略连生,包着坚果2/3-4/5;坚果栗褐色,无毛,花柱座四周多少被微柔毛及微凹陷,果脐占坚果面积的一半至2/3。花期6-7月,果翌年8-9月。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峨眉、峨山、凉山等)、云南东北部(昭通等)、贵州西北部(习水、仁怀等)。生于海拔1500-2400米山地杂木林中。树皮黑褐色、颇厚、内皮浅红褐色,聚合射线密接而窄长,不甚凸起。材身稍圆滑,槽棱细小,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浅灰棕色,略坚重,不甚耐腐,属白椆类。
该种为中性喜光树种,幼年稍耐荫。性喜凉润气候和土壤较肥沃之处。生长于海拔1000-1900米山地乔木或灌木林中。常与
铁杉、
柳杉、
华东黄杉、
福建柏、
光皮桦、曼稠、
交让木、大穗鹅耳枥、岭南柯等混生。
选择树形端正,
主干通直,分枝较高,无病虫害的母树采种。
种子采集后,可随采随播;如有待次春播种,则混沙层积贮藏之。选取有排灌条件,沙质壤土和日照较短之处为圃地。开沟条播,每亩用种量70-80千克。一般二年生苗,始可出圃造林。
该种按现有天然林分布,多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树苗取自于中国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1650米处。山坡、谷地均可造林。采取一般抚育管理措施即可。该树种有较强的荫蘖力,伐后可萌芽更新。
木材:包果柯是一种生长中速的硬阔叶用材树种。木材横断面,生长轮可见。心材与边材区别尚明,心材灰棕褐色,边材淡黄白色。纹理直,结构略粗,材质坚硬,干燥不当,易翘裂,但较耐腐。加工不难,刨削面光滑,并略具光泽。
木材可供建筑、车辆、农具、家具、文体器械、工具柄及其他工业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