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森
革命烈士
包森,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1911年7月21日生,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动日本朝野。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
人物生平
包森,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
1911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一个农民家庭。
1927年考入蒲城县第一高小
1930年考入三原县省立第三中学,积极参加进步活动。
1932年2月由王培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进入西安高中,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3年春,包森再调往新字区白区,负责恢复和发展党组织,重建区委。同年秋,中共陕西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包森又接受了新任务去西安工作,被特务发现后第二次被捕入狱,被判刑10年。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但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包森等几十名政治犯获释出狱。出狱后到杨虎城部特务营(营长宋文梅,地下党员)第二连任政治指导员。在特务营特别支部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党的工作。
1937年3月,包森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秋毕业。全面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第1师工作,任第33大队总支部书记。
1938年7月底,八路军第4纵队(由宋时轮部和邓华部合编的部队)主力即将入长城。10月,八路军第4纵队撤向平西整训,留下八路军3个支队在冀东坚持活动,包森部为第2支队,12月,第2支队一部奄遵化东北部茅山一带被敌包围,血战终日,稍有损失。战后,第2支队整编成4个总队,队伍扩充到800多人。在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包森率领第2支队英勇作战,先后以奇袭、奔袭、强攻等灵活战术,相继攻克了河桥等10多个敌据点,作战几十次,共歼日伪军数百人,缴枪数百支,使部队和游击区日益扩大,战绩为全冀东之冠,其中以活捉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最为有名。
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
1940年初,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到盘山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春,包森率部参加反“治安强化运动”。1941年秋,冀东军分区开展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包森多谋善断、英勇果敢,在他的指挥下,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其中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当时,在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包队长”“包司令” “包团长”,而敌人则把他视为克星,经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包森上百次地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不止一次地负伤挂彩,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坚守在战斗指挥的最前沿。
1942年2月27日,包森带领部队驻在遵化县(今遵化市)西北20里的野户山村时,遭到日军和伪“满洲队”的突然袭击。包森在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年仅31岁。
人物事迹
活捉日本天皇表弟。包森曾指挥部下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动日本朝野。
果河沿战斗以少胜多。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这个胜利不仅在冀东是空前的,在国内战场上也是少见的。
人物评价
延安《解放日报》头版为包森撰写社论: “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叶剑英元帅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
后世纪念
树碑纪念
为纪念包森,学习他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1984年清明之际,原曹家堡乡野瓠山村青年、民兵在包森烈士牺牲地树起一座纪念碑,碑为正方形,正面镌刻着“包森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
建国后,除石家庄烈士陵园之外,在遵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玉田县烈士陵园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冀东烈士陵园里还都修有包森的陵园或悬挂着包森的遗像。
故居保护
2019年,包森故居经蒲城县文物旅游局、镇村领导的多方努力协调,包森后裔自愿捐献故居作为红色教育基地。
2019年3月,故居维修工程开始动工,历时半年于2019年8月完工。今之故居修旧如旧,似昔胜昔,气宇恢宏,独具一格。故居的修复落成,寄托着蒲城人民对烈士的景仰追思,遥寄着黄土地儿女对英雄的崇敬缅怀,成为蒲城县研学之旅的亮丽名片。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11:1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