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弹,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杂纂·不达时宜》,解释为批评;指责。
解释
批评;指责。
出处
唐 李商隐 《杂纂·不达时宜》:“筵上包弹品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夫松石无知之物,一为二朝名宠所点染,犹不免万世之包弹,矧士大夫其於进退辞受之际,可苟乎哉?”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看他仪容娇媚,一个没包弹的俊脸,似一片美玉无瑕。” 赵树理 《登记》:“不论说人,不论说家,都没有什么包弹的。”
宋朝包拯时流行词语。包拯不遗余力地弹劾贪官污吏和有失职责的官员,人们管那些为官清廉,没有被包拯弹劾过的官员叫“没包弹”;管那些被包拯弹劾过的、有污点的官员,叫“有包弹”。山东方言引申为“病”“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