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手跳又称路兹跳(Lutz Jump),是花样滑冰运动六种跳跃中的一种,技术难度仅次于同周数的
阿克塞尔跳。它由奥地利选手Alois Lutz在1913年首次完成,因而得名。
以空中逆时针旋转的选手为例,勾手跳的流程可以概括为:先以左后外刃向后长距离助滑,划出大弧线接近冰场角落,起跳前瞬间右臂后摆、右足点冰辅助腾空,完成空中旋转后以右后外刃落冰向后滑出。
勾手跳既可作为单跳,又可作为连跳的第一跳或连续跳的某一跳。除去上述标准流程,以步法进入的勾手跳也很常见。例如,选手在一个
莫霍克步(mohawk)或一个转三(3 turn)后接一步换为左后外刃,立刻起跳。这种情况下勾手跳通常是直线滑行进入、在冰场中心完成,而不是大弧线进入、在冰场角落完成。
勾手跳与后内点冰跳比较相似,初学者容易混淆。这二者的关键区别就在于起跳用刃:勾手跳以后外刃起跳,后内点冰跳则是以后内刃起跳。由于勾手跳的空中旋转方向与起跳刃相反,基本功不扎实的选手容易在起跳前瞬间从后外刃换成后内刃,从而真正完成的跳跃是后内点冰跳而不是勾手跳。这种“欺骗性”的勾手跳被称作“Flutz”。另一种常见的勾手跳技术缺陷是抬足过高(hammer toe),即点冰腿后摆过高(有时过臀)。这会令空中转体更加轻松,但会牺牲跳跃的高度和控制。
花样滑冰运动早期,一些选手将勾手跳“反向起跳”的特质推到了极致——采用与其它跳跃相反的旋转方向。挪威女选手Sonja Henie就是一个例子:她其它跳跃都是逆时针旋转,勾手跳却是顺时针。不过,这种做法在跳跃空中转体周数增加后便消失了。
现代花样滑冰运动中,勾手跳经常以两周或三周的形式出现。加拿大选手Donald Jackson在1962年
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首次成功完成了勾手三周跳,瑞士选手Denise Biellmann则在1978年成为首位在比赛中成功完成勾手三周跳的女选手。俄罗斯名将普鲁申科曾经在01年俄罗斯站COR挑战过4Lz,成为第一个挑战该动作的选手,但并未成功。李侠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中曾成功完成4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