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是
佟志贤作词、
晓河作曲的歌曲,创作于1952年,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歌。
创作背景
1952年11月,北京地质学院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应运而生。几乎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舟山群岛,青年军旅作曲家晓河正在这里体验生活。一天,他忽然看到一座山上红旗飘扬,一群正在找矿的勘探队员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很快,晓河就和这群勘探队员成为了朋友,这种艰辛困苦却又乐观向上的工作氛围深深吸引了晓河,晓河决定为勘探队员创作一首歌。
不久后,晓河收到了北京群众艺术馆的来信,里面有一张诗人佟志贤的活页歌词,歌词内容写的是《勘探队之歌》,词作者的灵感与作曲家的激情就此碰撞。晓河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我的心头自然而然地响起了一个旋律,将两个开头的虚词处理成两拍的长音,分别作五度下行和八度上行跳进,这支歌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一气呵成,真是我作曲生涯中难得的绝句!”
1953年12月22日,《勘探队之歌》刊于《中国青年报》第4版;1954年1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广播教唱这首歌曲;1963年,北京地质学院演出了话剧《年青的一代》,引起热烈反响。后来,话剧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勘探队之歌》作为主题歌传唱大江南北。
1990年,《勘探队之歌》被确立为中国地质大学校歌,并改名为《勘探队员之歌》。
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已经就歌曲的名称进行了考据,在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函件中,正式提交了校歌的歌名《勘探队员之歌》。
歌曲歌词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
为我们点燃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
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
汇成了波涛的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
献给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歌曲鉴赏
“光荣在于奉献”“献身地质事业无上光荣”。这首《勘探队员之歌》激励着地质工作者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四海为家,为祖国的地勘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热血。每当听到这首歌,无数地大人心中总会升起无名的触动,眼前就会浮现地质工作者攀援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在大河峡谷中的画面。它真实地描绘了地质工作者们的生活、工作与环境,抒发了地质工作者们的情怀、意志和执着的追求,激励了几代地质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而光荣献身。
从旋律来看,《勘探队员之歌》的旋律采用明朗宽广的五声调式,辽阔、开朗,饱含着激情。旋律线多向上跳进,而后环绕式下行,赋予浓烈的民族风格的同时,又使音乐情绪向上发展,使这首歌曲坚强有力而富有激情。
从节奏来看,四四拍近似进行曲的风格,多采用短句短音,曲调短促有力,使得作品节奏清晰,强弱分明,大大加强了歌词的力度,给人以一字千钧之感。虽然《勘探队员之歌》大多采取一字一音的手法,但每一音符的时值安排上,曲作者有张有弛松紧有致地匠心独运,具备极佳的艺术效果。
从结构上来看,《勘探队员之歌》的二段体结构A段写景B段抒情。A段的三次陈述描述了不同野外工作场景,而B段则表达了不畏艰难,奋勇直前的决心。曲调先优美抒情,后高亢嘹亮,充满了正能量。
从歌词内容来看,《勘探队员之歌》的格局宏大,意境优美。一方面体现了地质工作者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怀揣梦想,砥砺前行的浪漫主义精神。有激情、有梦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歌曲MV
2022年11月7日,在中国地质大学迎来70周年校庆之际,校歌《勘探队员之歌》MV正式发布。
获奖记录
重要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