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35手枪又称为GP35(法语the Modele 1935 pistolet autamatique Grand Puissance的缩写),在法国有时也简称为勃朗宁自动手枪(BAP),在英语国家则称之为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Browning High Power或Browning Hi-Power),简称BHP。
规格参数
名称: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制造商:阿根廷国营兵工厂,勃朗宁武器公司
生产年限:1935年
数量:1,000,000
口径:中口径
口径:9mm
全枪质量 0.99kg(含空弹匣)
全枪长 197mm
枪管长 118mm
瞄准基线长 159mm
膛线 6条、右旋
初速 335m/s
有效射程 50m
弹匣容弹量:13发
瞄准装置: 片状准星 缺口式照门
瞄准基线: 159mm
手枪介绍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英语:Browning Hi-Power)是一把由美国著名枪械发明家
约翰·勃朗宁作基础上的设计、
迪厄多内·塞弗(Dieudonne Saive)和比利时赫尔斯塔尔的国营赫斯塔尔改进及完成以及FN生产的单动操作式
半自动手枪,发射当时欧洲威力最强大9 × 19 毫米手枪子弹。勃朗宁是在1926年开始设计。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是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手枪之一。因其精度良好、容弹量较大,仍在现代手枪结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此前的各种
勃朗宁手枪一样,结构中更多地凝聚了约翰·摩西·勃朗宁的丰富想象力。勃朗宁在其晚年设计的M1935,结构新颖、设计独特,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创造性的产品。凭借其凸耳式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成为经典之作,同时,该枪也是一支著名的“长寿”武器,在诞生70多年后还活跃战场上。仍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军队中服役。
结构特点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最初具有两款型号:一种是装有
固定式瞄准具的“普通型”,另一种是具有可调节式切线式表尺的“照门可调型”,后者还配有开槽式握把用以将木制枪托装在握把凹槽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商业版本仍然可以使用可调节照门,但是枪托连接槽已经在二战期间被取消了,连带枪托式枪套并在同时停止生产。
1962年,其设计进行了修改,以外置式抽壳钩取代内置式抽壳钩,以提高其可靠性。现在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有更多瞄准具种类选择,例如使用者改为三点式夜间战斗瞄准具。
标准型大威力手枪使用的是单动操作式设计,并且装上了手动保险机构。与现代的双动操作半自动手枪不同的是,大威力手枪的扳机与击锤并没有联动关系,因此不能实现扣扳机待击。如果一把双动操作手枪的击锤拉下、子弹已经装填在膛室内和已经装填了弹匣,使用者只需简单地扣动扳机,手枪即可发射。
之所以称为“大威力”主要是区别于以前以FN名义设计的各种勃朗宁手枪,如M1900、M1906、M1910等,它们多是发射低威力的7.65mm/6.35mm口径手枪弹。而
M1935手枪发射乔治·卢格设计的9×19mm巴拉贝鲁姆枪弹,对当时欧洲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威力最大的手枪弹,其枪口动能达到490焦耳,在50m上的落点动能达到365焦耳,如此大的能量对杀伤相应距离内的无防护有生目标绰绰有余。其次,M1935的弹匣容弹量达到了13发,与当时流行的
自动手枪仅7~10发的弹匣容弹量相比,也是空前的。这使得该枪的使用者拥有更强的单兵火力,对近距离作战具有重要意义。充分显现了“大威力”的风格。该枪完全由钢件制成,结实耐用,尺寸较传统的勃朗宁手枪明显大,线条简练,给人以粗犷、墩实的感觉。
生产与装备情况
1935年比利时军队正式采用M1935手枪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FN公司一共生产了3.5万在伊拉克
萨达姆行宫中找到的镀金版M1935支M1935。M1935装备的广泛性是不容置疑的,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敌对双方同时生产和装备的武器。二战中,装备该枪的国家分别加入对立的两大阵营,特别是比利时沦陷后,FN公司被德军接收,制造了约30万支被重新命名为P640(b)的该种手枪,用于补充军需。二战期间,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约翰·英格利斯公司继续生产M1935,供英联邦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的部队使用,加拿大的产品取消了原枪的水平表尺和可拆卸的握把。
中国早在1935年就向FN公司订购过数千支该型手枪,但不久欧战爆发,该枪的供应渠道被切断。在此情况下,向同为盟国的加拿大经过一番谈判和商洽,1944年,与英格利斯公司签订了为中国生产该枪的合同,还向该公司提供了4支比利时原产样枪。这种加拿大产M1935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纯粹的仿制,而是应中国方面的要求而重新设计生产的,在国内被称为“加拿大撸子”或“加九零手枪”。此外,按合同规定,首批4000支手枪的套筒上刻有“中华民国国有”的字样。该公司在两年时间内向中国提供了2万余支,但这些手枪大多没有赶上
抗日战争,而是用在了
国共内战当中,主要装备国民党一线部队。最终这些手枪中的大部分被
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并一直使用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FN公司恢复了M1935的生产,除装备比利时军队和警察外,还大量出口。战后生产的普通型M1935与二战时期的产品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主要是以片状抽壳钩取代了原来的轴式抽壳钩,阻铁杠杆改为用单独的空心弹性销子固定,表尺也全部改为固定式的,握把背面的枪托安装卡槽也取消了,但握把护板仍为木制的,形状也没有变化。英国军队于1954年正式采用该枪,以取代韦伯利0.38英寸转轮手枪。荷兰、丹麦、南非和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采购该枪来装备自己的军队。这促使M1935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空前的广泛应用,从而真正成为一支公认的著名手枪,到20世纪末的时候,全球大约有55个国家的军队或执法部门装备了该枪。M1935以精锐部队理想的随身武器而闻名于世,典型的例子是
英国特别空勤团(SAS),每名队员必须装备的轻武器外,还有M1935,并不是纯粹的自卫武器,而是重要的辅助武器。以M1935的近距离精确射击控制局面,避免过度交火导致人质伤亡。
1980年代以后,各国先进战斗手枪层出不穷,为使M1935外观更加现代化、提高竞争力,FN公司对标准型M1935进行了较大改进,推出了1型手枪,改进之处主要有:表尺、准星以燕尾槽固定;击锤由原来的圆环形改为刺形;手动保险杆尺寸加长,并改为双侧均可操作;取消了套筒右侧前部的弧形凹槽;握把护板采用黑色工程塑料制造,外形更加流畅。随后,FN公司又推出了2型手枪,与1型的区别只是表面处理不同。1型和2型手枪都曾经装备比利时军队和警察部门,并作为FN公司的主打产品大量出口。由于1980年代以后设计的手枪都很注重安全性,多数采用击针自动保险,因此FN公司在1型手枪的基础上改进了发射机构,在击针后部增加了一个击针自动保险卡锁,以消除意外走火的危险,改进后的型号称为3型手枪,少量装备比利时警察部队。
1990年代,双动手枪逐步占据主流,M1935几十年不变的单动发射机构显得有些落后,因此FN公司决定在其基础上设计一种全新产品,这就是勃朗宁BDA自动手枪。后者已经基本脱离了M1935的外形,结构更是有了大幅度改进。后来FN公司又在BDA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样式的改进型号,不过它们未能续写前辈的辉煌,其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此外,FN公司战后还生产过民用型M1935,包括可调表尺的比赛型、可调表尺加可卸木制枪托的收藏型。尽管它们外观上与二战期间的产品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一般可以通过抽壳钩来识别,因为战后生产的这些民用手枪都是使用片式抽壳钩,还可以进一步判读枪身上的铭文和各种标记加以区分。
基本动作
M1935手枪的基本动作过程:将装有枪弹的弹匣插到位后,拉套筒向后到位并释放,使击锤处于待击状态,套筒复进过程中将弹匣中最上面一发枪弹推上膛。此时扣动扳机,扳机旋转并带动扳机连杆运动,扳机连杆顶起阻铁杠杆前端,阻铁杠杆后端向下压阻铁前部,阻铁旋转使其后部逐渐脱离击锤上的待击卡槽,击锤在击锤簧的作用下加速向前运动,打击击针,击发枪弹。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加速向前运动,同时作用在弹壳底部的压力使处于闭锁状态的枪管和套筒共同向后运动,当走完4.7mm长的自由行程后(此时弹头已飞出枪管,并且弹膛内的压力也下降至安全开锁的范围内),枪管下方的突起与套筒座内的开锁斜面相互作用使枪管尾部逐渐下降,直至枪管上的闭锁突起脱离套筒内的闭锁槽,随后枪管受到套筒座内开闭锁突起的限制停止运动,套筒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后退,压缩复进簧、压倒击锤、抽出弹壳并与抛壳挺撞击抛出弹壳,直至碰到套筒座上的止动斜肩后停止后坐(套筒后坐时,装在套筒上的阻铁杠杆也随之一起向后运动,阻铁杠杆前端与扳机连杆头部解脱)。随后套筒在复进簧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再次推弹入膛,继而推枪管向前运动,而枪管弹膛下方的闭锁斜面与套筒座内的闭锁斜面相互作用,使枪管尾部逐渐抬起,并使枪管上的闭锁突起进入套筒上的闭锁槽内完成闭锁。随后枪管和套筒共同走完自由行程,套筒座上的闭锁突起抵在枪管下方突起的闭锁支撑面上,完成闭锁过程。如果此时仍旧扣住扳机不放,虽然扳机连杆被抬起,但套筒复进到位时,阻铁杠杆头部会向前推开扳机连杆,使扳机连杆与阻铁杠杆不能相互作用,即不能解脱阻铁释放击锤完成击发。只有在松开扳机时,扳机连杆才能在扳机簧的作用下重新落在阻铁杠杆头部下方,此时再次扣动扳机就可以重复上面的击发过程。
当
套筒复进不到位时,阻铁杠杆一直停留在后方,既不能与扳机连杆作用,也不能可靠地压下阻铁。即使扣动扳机,由于扳机连杆顶不到阻铁杠杆,也就不能解脱阻铁,故形成可靠的不到位保险。另外此枪在套筒左侧后上方设有手动保险杆,用持枪的右手拇指就能操作,扳向上方即为保险状态,此时既锁住套筒又防止阻铁解脱击锤。另外大多数型号的M1935都设计有空弹匣保险,当弹匣取出后,空弹匣保险会在保险簧的作用下推动扳机连杆向前,使扳机连杆顶部与阻铁杠杆头部错开,这样即使膛内有弹也不能击发,可以防止因为弹匣取下后由于疏忽而发生意外。
评价
1991年9月美国《枪与弹》杂志进行的“20世纪十佳手枪”的评选中,M1935名列第五,勃朗宁的另一传世之作——
M1911自动手枪则位居第二,考虑到两者设计的年代差别和美国人对0.45英寸口径的偏爱,M1935获得这样的排名并不奇怪,但如果在欧洲进行同一评选的话,结果肯定会颠倒过来,因为M1935从一开始就是一支“欧洲人的手枪”。
比利时FN M1935(9mm)手枪更是在战争年代中有“手枪之王”的美称,至今仍有超过50个国家在装备使用。之所以有人叫它大威力手枪,是因为改枪首次采用双排单进供弹机构,容弹量达到13发,远超其它手枪容弹量。该枪采用枪管是短后座原理,结构上已登峰造极,目前未有超越。
影视中出现
在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中,勃朗宁M1935大威力手枪是黑衣组织成员
伏特加(Vodka)的爱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