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氏粘虫属
鳞翅目,
夜蛾科。分布在
广东、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幼虫食性很杂,可取食多种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危害的牧草有苏丹草、羊草、披碱草、黑麦草、冰草、狗尾草等,以及麦类、水稻等作物。
成虫体长14—17毫米,翅展30—36毫米,灰褐色,前翅从基部中央到翅长约2/3处有一暗黑色带状纹,中室下角有一明显的小白斑。肾状纹及环状纹均不明显。腹部腹面两侧各有1条纵行黑褐色带状纹。卵馒头形,直径0.6毫米左右,淡黄白色,表面具不规则的网状纹。幼虫幼虫一般6龄,体长17—27毫米,体色变化较大,一般为绿至黄褐色,体具黑白褐等色的纵线5条。头部黄褐至棕褐色,气门筛淡黄褐色,周围黑色。蛹尾端有1对向外弯曲叉开的毛刺,其两侧各有一细小弯曲的小刺,小刺基部不明显膨大。
劳氏粘虫在广东一年发生6—7代,在福建、江西等省一年发生4—5代,在福建1—5代卵期,平均天数分别为10.5天,4.6天,3.6天,4.5天,7.8天,各代幼虫期为40.5(40—41)天,23.5(19—30)天,25.3(22—30)天,263(22—31)天。成虫对酸甜物质的趋性很强,羽化后的成虫必须在取得补充营养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交配、产卵。喜在叶销内面、叶面上产卵,并分泌粘液,将叶片与卵粒粘卷。雌娥产卵量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一般可产几十粒至几百粒,多者可产千粒左右。幼虫共6龄,有假死性。白天潜伏在草丛中,晚上活动为害,老熟幼虫常在草丛中、土块下等处化蛹。
1.诱杀成虫 从娥子数量上升时起,用糖醋酒液或其他发酵有酸甜味的食物配成诱杀剂,盛于盆、碗等容器内,每0.3—0.6克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30厘米左右,诱剂保持3厘米深左右,每天早晨取出娥子,白天将盆盖好,傍晚开盖5—7天换诱剂一次,连续16—20天。糖醋酒液的配制是: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后加1份2.5%敌百虫粉剂。2.诱娥采卵 从产卵初期开始直到盛末期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每公顷150把,采卵间隔时间3—5天为宜,最好把谷草把上的卵块带出田外消灭,再更换新谷草把。3.药剂防治 (1)喷粉:以下各种粉剂,用量为22.5—30千克/公顷。①2.5%敌百虫粉剂(高粱禁用);②5%
马拉硫磷粉剂;③3%乙基稻丰散粉剂。(2)喷雾:以下各种药液用量为900千克/公顷。①50%辛硫磷乳油5000—7000倍液;②50%乙基稻丰散乳油2000倍液;③50%敌敌畏乳油2000—3000倍液(高粱禁用);④20%杀虫畏乳油250倍液;⑤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⑥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3)地面超低量喷雾:用东方红18型超低容量喷雾机喷雾,每公顷喷30%敌百虫水剂2.2升。(4)飞机超低容量喷雾:25%—30%敌百虫油剂或20%辛硫磷油剂,每公顷用1.5—2.2升。
2023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发表了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破解了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草地贪夜蛾的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通路,找到了性信息素合成和接收的关键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生态学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