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的是服务机器人需要根据人类的指令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可能要穿梭于家庭、公共场所等地方,这就要求机器人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机器人需要正确判断
障碍物,迅速避障障,而现阶段这方面的技术还有待完善。
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时时刻刻都要和人进行接触,它的安全性就非常重要,比如机器人在给老人端茶的时候,机器人就要正确判断它和老人之间的距离,否则用力过大,杯子撞在老人身上就麻烦了。
1.助理机器人则可以通过一些便携式检测装置将老年人的一些重要生理参数,比如脉搏、体温、血氧等传给机器人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参数超标,机器人能够无线连接社区
网络,并把数据传送给社区医疗中心,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报警或通知亲人,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2.由于老年人普遍比较寂寞,逗老人开心、给老人解闷也是助老机器人发展的一个方向。一些机器人的娱乐性非常强,在外形上,机器人采用可爱的小熊猫形象,有它做伴,老人就像养了一个小宠物一样。
3.而且在人机交互方面,机器人还不能达到像人一样交流的水平,只能对固定的一些词语有反应。而对固定词语的反应也有赖于环境,在比较安静的情况下,语音识别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率。
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薛峰院长说:希望机器人在设计上从老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加的人性化,操作程序不要太复杂,外形要可爱,声音不要太生硬,能让老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2010年年底,
国家863计划“
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研制的助老助残机器人系列产品将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和
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进行集中的应用示范,从老人的居室到康体中心,从医务室到监控中心,都会有相关的助老服务机器人产品投入使用。
专家指出,通过展览示范,既可以吸引相关企业去参观学习,又引导助老机器人产品的
产业化发展。如果能够实现批量生产,价格就能够降下来,机器人进入家庭或者社会养老机构就为时不远了。
机器人就像30年前的计算机一样,正处于产业化初期,如果能够实现模块化、标准化,每个机构各司其职,专做机器人的某个部分,然后根据需求集成不同的产品,这样将有助于促进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
正因为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老龄人群,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已达到1.59亿,占全国13亿人口的12%。据官方统计数字,由于大多数老人退休后喜欢在家安度晚年,所以中国还需要1000万护工和护士来照料这些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