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三角翼也称动力悬挂滑翔机,是航空运动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轻型动力的
飞行器,70年代在欧洲兴起历久弥新。
研发历程
随着第一架
超轻型飞机(安装了小型发动机的悬挂滑翔机)的诞生,悬挂滑翔机改装为动力悬挂滑翔机的狂潮平地而起,很多人痴迷于在自己的悬挂滑翔机上加装发动机以实现有动力飞行。在第一个关于超轻型飞机的规则中规定,超轻型飞机是指从地面用脚起飞的飞行器,这一规定是为了让超轻型飞机更接近于悬挂滑翔机。早期,从允许悬挂滑翔机在没有严格限制的情况下飞行,但是自从一些飞行员为自己的滑翔机安装小型发动机后,经常发生一些类似飞行员的头部撞地面等飞行事故,因此,从对超轻型飞机的飞行规定进行了部分修改,允许采用小机轮帮助起飞和着陆。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脚尖、脚踝以及腿部受伤,像脸撞到地面这种情况也都得到了有效的避免。由此来看,安装机轮还是非常必要的,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从为超轻型飞机制定了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第103部。
悬挂滑翔运动又称三角翼,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许多爱好者。在20世纪的70年代获得了发展。
1951年,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员罗开乐发明了柔性翼,给悬挂滑翔新的生命力。它是用三根骨架支起来的三角形帆翼,由于结构极其简单,而且稳定性也良好,于60年代初期在美国开始普及。
1969年,采用了控制架和悬挂式索具。这一改进,比起从前的肘挂式,使操纵性大幅度提高了,可以滑翔更长的时间,由此促进了现代悬挂滑翔运动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这一运动已在西方形成规模,尤以美国最为盛行。近代首次悬挂滑翔运动的集会在被成为悬挂滑翔圣地的加里福尼亚举行,并于1972年成立了美国悬挂滑翔协会。1975年,国际航联在其第68届大会上决定设置悬挂滑翔委员会,并于76年9月在奥地利科森举办了国际航联认可的第一届世界锦标赛。由此,悬挂滑翔运动成为一项国际化的、正式的航空体育项目。
特点
动力三角翼通常采用一流的强力航空铝,内部加固龙骨,主挂钉可承受7吨的拉力,主挂钉以外的保险绳也可承受2.3吨的拉力;通过法国超轻机和德国过载认证并被评为国际航联评为一类飞行器(最安全飞行器);采用phasc2型配rotax582发动机(世界80%的轻型飞行器均采用该款发动机),即便在空中无动力情况下也能滑翔并安全着陆;有的还装有俄罗斯火箭弹射救生伞(米格29战斗机亦装备此类救生伞)。
通常
动力三角翼可供二人乘坐,采用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机翼与机身通过悬挂方式进行连接,飞行员通过移动机身与机翼的相对重心位置实现操纵,因机翼具有较高的滑翔性能即使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动力三角翼飞行器,然可以像鸟儿一样滑翔着陆,因此动力三角翼是相当安全的。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简单易学、安全可靠等特点。是一种深受欢迎的动力飞行器。
动力三角翼具有较高的滑翔性能,即使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象鸟一样滑翔着陆。
用途
动力三角翼适用于航空体验飞行、飞行表演、空中广告和航空拍摄等活动。
特别要提到的是,动力悬挂滑翔机还参加了汶川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的抢险救灾工作,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携带摄影摄像人员的动力悬挂首先到达救灾现场上空,在空中拍摄了大量极具价值的影像资料,为救灾工作的及时部署、规划在第一时间提供了珍贵资料;中国航协的动力悬挂飞行员还第一个找到了在汶川救灾时撞山的直升机的
坠毁位置,为地面搜寻部队提供了指引。
我国发展情况
2000年,由黑龙江省哈尔滨私营企业研制生产了HET-5型动力滑翔机在大连通过国家鉴定。该机自重14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340公斤,飞行速度80-130千米,实验飞行高度达3500米,滑跑距离仅需30米。这是国内第一架动力悬挂滑翔机。填补了中国动力悬挂滑翔机生产的空白。
我国的悬挂滑翔运动最初由民间兴起,80年代初,在我国天津、洛阳、安阳等地,一些航空运动爱好者自制了一批滑翔机开展活动。1985年,日本悬挂滑翔代表团应邀来华进行系统的训练教学和技术交流活动,为我国培养了技术骨干。为推动悬挂滑翔运动的开展,1988年,中国航协悬挂滑翔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积极开设技术培训班,多次组织表演和比赛,派队参加国际性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