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定型
生物学术语
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其外在表现即为动作习惯。人的活动是各种刺激物作为信息储#在大脑皮层,由大脑神经传递给各器官间协调动作而完成。对完成某一动作各器官间建立起相互协调一致、比较稳固的神经系统、即形成动力定型。此后,每一活动都会按已形成的活动规律自动再现。人的各种活动均能建立动力定型,如行走姿势、步法特征、书写动作和用语习惯,以及举止言谈、面部表情等均具有各自的动力定型。由于人的生理条件、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专业训练、职业等主客观因素决定,动力定型具有人各不同的特性。动力定型下完成的各种活动带有明显的因循守旧、重复的特点,同时是各种器官协调一致的自动化行动,暂时的注意也难以改变,可在一定阶段内保持其基本特性不变。但经过长时间反复的练习,能形成新的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的特性是利用动作习惯痕迹识别人身的内在依据。
概念
生理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比较稳定地从事某一活动,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前后和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动力定型的特点是当它已经形成后,一旦有关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就自动地出现。所以动力定型又称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
意义
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的概念,为心理学研究习惯和熟练技巧的养成提供了生理学的说明。动力定型形成后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减轻我们的负担而提高功效。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技能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在生理机制上都是动力定型的建立。
特性
动力定型的建立与改变
И.Π.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的系统一再重复,就越来越巩固、越来越易于完成、越自动化,从而在大脑皮质内形成了一定的动力定型,即一种系统性。要建立一个动力定型,需要消耗相当多的神经能量,而保持这个动力定型所消耗的神经能量则越来越少。但是动力定型巩固了,就产生了惰性,难于用新的刺激或情境去改变它。要改变它,往往需要消耗很多的神经能量。这既取决于刺激物系统的复杂程度,也取决于动物的个性和状态。
动力定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动力定型具有稳定性,它是按固定程序进行活动的模式;但也具有灵活性,即它是综合的衍射模式,在条件改变时,能使动力定型更适合于客观条件的要求。一般地说,习惯一类的动力定型,稳定性较大、灵活性较少。技能一类的动力定型则灵活性比较大。动力定型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也可以在新的条件下加以改造或发展。
应用训练
身体外边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地重复多次后,大脑皮质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固定下来,这就是动力定型。此时神经通路变得更通畅,因而条件反射的出现愈来愈恒定和精确,而且时间本身和前面的一种活动,都成为条件一般途径,使神经细胞能以最经济的损耗而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一切技能和习惯的训练与培养就是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动力定型的形成分三个时相:第一时相的特征是兴奋过程扩散,例如儿童初学写字时,有许多多余的动作,这是由于兴奋扩散的缘故;第二时相的特征是兴奋过程逐渐集中,这是由于负诱导而使与该项活动无关的皮质区产生抑制的结果。语言指示在这一时相起很大作用,如教师指示初学写字的儿童“坐直”“头不要偏”等,就能制止那些不必要的动作,使有关皮质区域的兴奋过程更快集中,加速技能的形成;第三时相的特征是定型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这需要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愈复杂的动作需要愈长时间和愈多的训练次数。因此,建立动力定型要花费很大神经劳动。(下面以篮球为例)
篮球的投篮,就像是炮弹的发射。首先发射架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才可能打的准。也就是要求有稳定的动力定型。简单划分的话,就是下盘功夫和上肢的动力定型。脚功是整个动力定型的基础,具体训练方法就不说了。
乒乓球也一样要求动作的稳定。具体就是挥拍出手的稳定,击球的稳定。
动力定型训练中,要讲究少而精的原则。对于初级选手来说,你不要学习乔丹每天投中1000个球,也不要模仿科比每天所谓的投中1500个球。对于初级动力定型训练来说,每天1000个的数量,将会起到摧毁动力定型的作用,这就像拳击练习抗打击能力一样,对于一个没有训练基础的新手,使用拳王同样的训练强度,这个新手是无法承受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6:40
目录
概述
概念
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