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分离程序
管理领域术语
90 年代初,雅各比(LL Jacoby)等人提出了加工分离程序(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简称 PDP)
简介
加工分离程序将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看作两种独立的加工过程,从实验逻辑上结束了对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分离的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分离逻辑所面临的直接和间接测验存在记忆任务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不纯净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设定两种测试条件:意识过程与无意识过程的”协同”条件(包含测验条件),以及意识过程与无意识过程的”对抗”条件(排除测验条件)。通过计算,就能够将混合于各种任务之中的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分离出来。加工分离程序在体现了对抗逻辑的思想的同时,为分离自动的和意识控制的记忆加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对这个创造性构想不断进行修正和批评的过程中,内隐记忆的方法论和实验技术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早日揭示人类记忆的本质成为可能。
历史与发展
起初,任务分离逻辑的实验为绝大部分内隐记忆研究所采用,而且成功地揭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机能、特征上的诸多差异,但针对任务分离逻辑本身是有问题的,首先是两种测验任务的可比性问题。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归根到底是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杨治良( 1991)就曾概括了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在测验线索、记忆任务、反应指标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如果两种测验任务本身是不可比的,那么两个任务之间的实验性分离似乎也就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了。其次,任务分离逻辑总是假设直接测验的结果代表了外显的记忆过程,而间接测验的结果代表了内隐的记忆过程。但实际上研究者很难保证测验任务的纯净性,谁也不能确定直接测验是否完全排除了内隐记忆的参与,抑或间接测验是否和外显记忆毫无关系。此外,任务分离逻辑试图证明内隐记忆存在;但是在论证开始之前就已经假设了内隐记忆的存在----因为间接测验就对应了内隐记忆。这样的逻辑似乎也有循环论证的嫌疑。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研究事实表明意识加工可能影响间接测验,同样无意识加工可能影响直接测验。许多研究者逐渐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大多数记忆任务均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意识与无意识加工。因而,通过测验间的比较对意识与无意识加工成分分离的方法论上的探讨,逐步演化成为如何去分离在一个记忆任务中可直接观察到的意识与无意识成分的贡献,此即加工分离程序的基本思路。
因此,90 年代初,雅各比等人提出了加工分离程序(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简称 PDP)。
核心假设
加工分离程序依赖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这一假设是加工分离程序的核心;( 2)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3)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也是一样的。另外,加工分离程序还有一个假设,即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要么能再认,要么不能再认,不存在出错的情况);而自动提取则是有对有错的。也就是说,那些通过意识性提取获得的信息不仅能被主动地报告出来而且也能被主动地排除掉。雅各比等( 1993)的实验检验了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之间的独立性,结果支持二者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
实验与逻辑
加工分离程序提供了两种测试条件。在第一种条件下,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共同促进作业成绩,因而它们的关系是协同关系,这种测试条件称为包含条件;在第二种条件下,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对作业成绩的影响正好相反,因而它们的关系是对抗关系,这种测试条件称为排除条件。
下面以雅各比( 1991)的实验为例,具体说明 PDP 的实验逻辑是如何工作的:被试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呈现一些单词要求被试阅读,并呈现一些变位字(单词的第二和第四个字母顺序正确,其余字母的位置错乱),要求被试重新排列其余字母以组合成单词。在第二阶段以听觉形式呈现一组单词,要求被试在听到单词后大声读出来,并努力记住以备后来的再认测验。在测试阶段进行再认测验,测验材料包含学习阶段的变位字、视觉呈现词、听觉呈现词以及新词。雅各比设计了两种测验条件:包含测验条件下,要求被试对学习阶段的变位字、视觉呈现词、听觉呈现词均进行”新”或”旧”的再认判断;而在排除测验条件下,被试被要求仅仅对听觉呈现词进行积极的再认判断,即在这种条件下,要求被试将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作为没有学习的项目加以排除(即判断为”新”)。
雅各比认为,记忆提取过程中的意识性加工和无意识加工是相互独立的过程,因而记忆任务的提取操作既可以是独立地基于意识性提取,其贡献为 R(1-A);或自动提取,其贡献为 A(1-R);也可以是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两种过程的共同作用,其贡献为 RA。在上面的符号中, R 表示被试利用意识性提取完成测验的概率, A 表示被试利用自动提取完成测验的概率。在包含测验中,被试利用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两种记忆提取机制来完成对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的再认判断任务,因而此种条件下对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判断为”旧”的概率为: P(旧|包含)=R+A(1-R)。在排除测验中包含这样一种测验逻辑,即测试指导语对自动提取是不起作用的,自动提取仍旧将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判断为”旧”,因而它的作用将提高再认测验成绩,而意识性提取加工则起反作用,即该加工机制根据指导语将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判断为”新”。因而在此条件下,通过指导语使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对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的再认作用对抗起来:有意识过程导致”新”的判断,而无意识过程导致”旧”的判断。这样,排除条件下对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再认判断为”旧”的概率为: P(旧|排除)=A(1-R)。这样,结合这两种条件下对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判断为”旧”的概率,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就能得出有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各自的贡献:
R= P(旧|包含)-P(旧|排除)
A= P(旧|排除)/(1-R)
按照上述公式,雅各比( 1991)的实验分别计算了对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的意识性提取( R)和自动提取(A)。对于变位字, R=0.51, A=0.59;对于视觉呈现词, R=0.11, A=0.42。这说明学习阶段的加工深度能影响意识性提取的概率,却对自动提取的概率影响不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5:13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与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