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香苏散
中医方剂
加味香苏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心悟》卷二。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兼行气滞之功效。主治四时感冒,寒热头痛,咳嗽。
歌诀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组成
紫苏叶一钱五分,陈皮、香附各一钱二分,甘草(炙)七分,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一钱,川芎五分,生姜三片。
用法用量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功用
发汗解表,兼行气滞。
主治
四时感冒,寒热头痛,咳嗽。
方义
苏叶、荆芥、防风、蔓荆子、生姜疏风散寒;川芎、秦艽止痛;陈皮、香附理气;甘草和中。全方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又可调理中焦之气。
运用
1、辩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舌苔薄白。
2、现代应用:四时感冒风寒轻症、妇女经期感冒、鼻炎、关节炎,老人、小儿、体虚之人外感,尤其对于素有胃肠虚寒气滞作痛又外感风寒轻症者更为合适。
加减化裁
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八分,葱白二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一钱;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术一钱五分;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卜子各一钱五分;若太阳本症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症,加茯苓、木通各一钱五分;喘嗽,加桔梗、前胡各一钱五分,杏仁七枚;鼻衄或吐血,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一钱五分;咽喉肿痛,加桔梗、蒡子各一钱五分,薄荷五分;便秘,加卜子、枳壳;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之类,虽有表症,其散药只用一二味,不必尽方;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之类;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各一钱五分;时行疫疬,加苍术四分;梅核气症,咽中如有物,吞之不入、吐之不出者,加桔梗、苏梗各八分;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若体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
使用注意
风热表证、里热亢盛、阴虚内热者忌用。
附方
名称:加味香苏散
组成:香附、紫苏梗、陈皮、甘草
用法: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加生姜三片,连根葱白二茎,同煎热服
出处:《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
功用:解表
名称:加味香苏散
组成:紫苏、香附子、陈皮、甘草、桑白皮、生地黄、苏木、蝉蜕、黄芩
用法: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灯草二十茎,同煎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时行赤眼,暴发赤肿,怕日羞明,疼痛难忍
出处:《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名称:加味香苏散
组成:香苏散加鹭鸶藤、木香、芍药
出处:《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功用:腿脚疼,足面赤肿,步履艰辛
名称:加味香苏散
组成:苍术、香附、陈皮、川楝肉、甘草、苏叶
用法:上作一服。酒、水各一盏,加连须葱白五根,煎服
主治:小肠气,肾核胀痛
出处:《保命歌括》卷十六
名称:加味香苏散
组成:川芎、紫苏、防风、荆芥、香附、甘草、羌活、白芷、葛根、前胡、苍术、天麻、黄芩
用法:加葱头十个,生姜三片,水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主治:伤风,头疼身热,鼻塞气粗,喷嚏呵欠,呻吟不绝,见风便怕,洒浙微寒
出处:《玉案》卷六
名称:加味香苏散
组成:香附、苏叶、藿香、陈皮、甘草、砂仁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水煎,去滓温服
主治:孕妇感冒,吐泻,脉浮者
出处:《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各家论述
程钟龄:“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今用此方以代前二方之用,药稳而效,亦医门之良法也。不论冬月正伤寒,及春、夏、秋三时感冒,皆可取效。其麻黄汤,若在温热之时,则不可妄用。又体虚气弱,腠理空疏者,亦不可用。其桂枝汤,乃治太阳经中风自汗之证,若里热自汗者,误用之,则危殆立至。又暑风证,有用白虎汤加桂枝者,桂枝微、石膏重,不相妨也。更有春温、夏热之证,自里达表,其症不恶寒而口渴,则不可用桂,宜另用柴葛解肌之类,或以本方加柴葛及清凉之味。大凡一切用药,必须相天时,审地利,观风气,看体质,辨经络,问旧疾,的确对证方为良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1:13
目录
概述
歌诀
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义
运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