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去
位于榕江县计划乡的村落
加去是位于距榕江县西约45公里的计划乡,在计划乡群山环抱的大山之巅,月亮山腹地。“加去”苗寨,最为著名的是每13年举行一次的牯脏节。
地理环境
加去古镇位于榕江,加去人是“黑苗”中的一支,黑苗是苗族中一个强大的支系,人数约一百多万,主要分布在黔东南的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的“苗疆腹地”。因为他们平日里喜欢穿黑色的衣衫,而且藏住在高山之巅,也有人把他们称作“高山苗”。加去是位于距榕江县西约45公里的计划乡,在计划乡群山环抱的大山之巅,月亮山腹地。“加去”苗寨,最为著名的是每13年举行一次的牯藏节。
传统节日
加去苗寨的牯脏节持续13天,牯脏头将是整个节日中的灵魂人物,牯脏头的推举也有严明的规矩。牯脏头家的房顶角插一面红旗和一条缀满白色羽毛的竹枝。牯脏头身穿绛紫色的对襟衣,上包同色头帕,然后由他的妻子把干鱼用麻绳串扎好,捆在头帕上。干鱼必须用体健形美的河鱼晾晒而成,这种来自江河的鱼,是他们与祖先沟通的信使。把干鱼捆扎在头帕上,表示他们的祖先曾居住在大江边,以捕鱼为生;麻绳则寓意着长寿健康。加去牯脏节中的牯脏头和祭师一切准备妥当,晚饭后,15个祭师也身着与牯脏头相同的打扮,怀抱砍牛刀,满脸肃穆地和牯脏头夫妇一起围坐在火塘边。一位年长的祭师抱刀坐于簸箕旁边,口中念念有词,祭词平和舒缓,四字一句,尾声有拖音,这声音源源不断地从牛角上那精美的古朴的花纹中升起,那花纹是鱼、是龙、是水,那声音带着他们的祖先潮温的情感,穿透千年的岁月,流出来,流出来……
午,三声铁炮声响过后,在牯脏头家旁边的空地上,一年老的鬼师包红色头巾,身穿橙红色的长袍,双手持4个铜铃,上握两束芭茅草,伴着他左右摇晃的舞步、铜铃响三声后,盛装的苗族小伙子也和着节奏,边舞边吹起了芦笙。紧接着,芒筒吹起,声音雄厚低沉,高音低音在刹那间融为一体。他们这样在山间吹着、舞着,一直到了芦笙坪。就好像回到久远的过去——一支绵延的队伍,在雄壮的行进声中,有披甲持刀的武士,有环佩铜铃的少女,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眼睛乌亮的孩子,他们以同一种步调远涉千山万水,浊水(黄河)过去了,清水(长江)远去了,但他们坚韧的步伐一直在走,走过千年岁月的悲和喜,走过万里征途的云和月,走进悠远的乡愁,走进亘古寂寞……
天渐渐黑了,月亮悄悄地升起来,人们开始对唱《牯脏歌》了。古歌的前半部分是一部史诗,主要讲述战争,迁徙和开辟疆土的悲壮历程,旋律凝重而忧伤,在原始拙朴的节奏中,却流淌着坚强的意志。正是这种坚强,才使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渡过无数沧桑和岁月,像枫树一样顽强的生长。后半部分是相互赞美,相互祝福的歌谣,充满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随着三声炮响,雄壮的乐声响起,鬼师带着芦笙队、芒筒队、锣手、祭师队,沿着曲折的山路鱼贯而下。由牯脏头家的牛带头,按每家买牛的先后顺序,率众开始旋堂。走在前面的是近
十个青壮年男子,他们簇拥着牯脏牛,有的牵鼻子,有的抓犄角,有的扯尾巴;后面是穿戴整齐的女人,用长长的竹竿挑着崭新的对襟衣、精美刺绣的盛装和花花绿绿的被面、毛毯,还有家庭富足的男子担着米和猪脚。把这些物品拿起来祭祀逝去的亲人,让他们能用上自己心爱之物。
凌晨,三声铁炮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表示牯脏头家已经开始砍牛了。人们点起火把,把牛牵出来,牛头朝着东方,按在“抵”上,枫木杆落下,几人紧紧地用枫木杆压住牛头,舅佬正对着牛头,举起手中的利斧……
上午,几十个牛头按上下两寨集中摆放,牯脏头家的牛戴着纸扎的凤凰,位列第一,随后的三个是在斗牛战斗中最为骁勇善战的牛,其它则依次列队排开,所有的牛头都必须朝向东方。这样,牯脏头家的牛,将带着全寨的祭牛,浩浩荡荡地奔向寨民们魂牵梦萦的东方去了。
旅游特色
伸手摘下月亮的地方
加去
月亮山,位于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从江以及黔南自治州的荔波
加去
沿月亮山山脉环绕着一条安静极了的流水——都柳江,江水被无边无际的竹林、杉树林和根系发达的榕树拥抱在怀里,无数的溪流悄悄潜入江中。高雅溪是其中一条美丽的溪水,她从月亮山麓流淌下来。经过加去寨的时候,把那里的故事让溪水带到了远方。千百年过去了,加去人的历史随着高雅溪默默流淌的河水,成为逝去的秘密。
加去
加去
陡峭的山坡、深邃的河谷,构成了加去令人生畏的生存空间。月亮山和都柳江是天然的屏障,将加去人与外界隔离开来。在崇山峻岭间,覆盖着茂密的松杉和各种阔叶树,在广袤的林间草丛,生长着各种珍禽异兽、名贵药材和香菇木耳。清澈见底的高雅溪里,加去女人三五人相约,挽了裤脚并排站在水里,放竹笼下去,那黄腊丁呀、角角鱼呀,就跳跳蹦蹦钻进笼子里来。多年以来,加去人上山可采集狩猎,下水可捕鱼捞虾,田间坡上种植水稻杂粮,盖屋建房有取之不尽的木料。莽莽苍苍的月亮山腹地,成为加去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悠久习俗
〖没有牛,死了的人就回不到祖先的家〗
加去人不能忘记祖先,因为祖先们在经历了战争、迁徙和险恶的生存环境之后,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生存智慧和生活经验。他们是寨子的保护神,在灾害疾病等恶鬼侵扰加去人的时候,只有祖先能护佑子孙。所以,照祖先定下的规矩行事,敬奉祖先,使祖先满意,是加去人,也是所有苗族人生活中顶顶重要的头等大事。
在那吊脚楼里,在火塘
吃牯仪式
【吃牯】又称“剽牛”、“椎牛”、“鼓社祭”,是苗族以“江略”(一种鼓社联盟的血缘氏族)为单位,十三年一次祭祀祖先的古老仪式,有‘喊祖先’、‘旋牛塘’、‘踩鼓’、‘砍牛祭鼓’、‘藏鼓’等程序。砍牛为的是让牛的魂灵,与魂归东方的先祖为伴。祭鼓,源于苗族对女性始祖枫树妈妈的崇奉。苗族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只是一种转移,而枫木牛皮制成的木鼓就是祖先魂灵的归宿。敲击木鼓,可以唤来祖先鬼
魂。因此,砍牛祭鼓是最为隆重神圣的民族大典。
〖为了加去的荣誉,他们高高举起砍刀和牛角〗
古□的冬月初一,“诺格刹”的那天,加去人割完最后一畦田的禾,捆上一大束母禾,从田里挑回家来,挂在禾晾的第五根横梁上,就听见阳鸟在房檐上吵闹,老人们说,“哎哎,该祭祖先了哩。”
加去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牯节】是礼仪繁复的节日,准备工作至少三年,有的村寨甚至会准备了五年到七年。头等重要的事是精心挑选祭祖用的水牯牛。按照祖传下来的苛刻条件:牛头要方正,颈项粗壮,眼大而鼓突,鼻腔大而空,四肢粗大,身体壮硕,木碗蹄,牛的两角要对称,呈月芽形,头上的毛旋越多越好。如果能挑到生有五个毛旋的牛,就是千金难买的好牛了。
祭祖用的水牯牛享受特殊的
【牯头】是吃牯的灵魂人物。他被寨民们按照古代传下来的古老规矩严格推选出来。他必须是加去祖先的嫡系后代,子女双全,家庭富裕,德才兼备。加去的牯头叫余老你,37岁,妻子韦老丫跟他同岁,生有一儿一女。余老你当选牯头并不容易,除了那些必备条件之外,还要取卦看是否合祖先的意愿。考察祖先意愿的方式是解草标。鬼师花爸忙用巴茅草打成结,交给几个跟余老你一起入选的候选人,结果,只有余老你一人解开了草结,表明祖先喜欢的牯头是他。今后的仪式中,余老你就成为沟通神鬼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键人物。从此,他就必须为寨民们承担更多更难的考验。两年前,余老你买来了牯牛,养得膘肥体壮。可惜这头牛打架从未打赢过,余老你甚是遗憾。
古仪与禁忌
【沟横】是牯师的助手,也是按祖先规定经草卜择定的祭鬼师。余老你和老婆穿上盛装,戴上银饰,头帕外面捆着几条干鱼,象征着苗家祖先来自大江大河的那边。再将双手端端正正放在膝盖上,低垂了眼坐在火塘前,俨然是国王和王后。从此以后,夫妻俩五天五夜不许说
话,不许睡觉,更不许同任何人说话。他们负有神圣重大的责任,要尽心尽意地代表加去人与祖先神交。几位寨老和老奶轮流换班陪伴 或说是监视 他们。这期间,有专人为他们送饭菜,大小便也可以出去解决一下,但必须迅速回到火塘边静坐。天黑了,牯头和他的妻子以及寨老们默默地围坐在火塘边,堂屋昏暗一团,柴火在火塘里噼啪作响,把牯头的眼睛映得闪闪烁烁的。糯米饭在铁锅里蒸 ,香气混着蒸汽弥漫在堂屋内。祭礼需要蒸七斤糯米饭,寓意一个家庭中父母健在、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既有人耕田又有人织布,这是加去人丰衣足食的美丽梦想。
蒸好的糯米饭打成牯粑放在簸箕里,上面放五条干鱼、一雌一雄两只牛角。都是老古老代传下来的,重大仪式才能启用。雄角装烧酒,雌角盛甜酒,直直地插放在牯粑上,另加一块两三斤重的猪肉,和一个装 生米的竹简以及一把麻。簸箕旁放了一张小木 ,上面整整齐齐放摺好的新衣服。用蓝靛染过了十几遍,火光下映出蓝幽幽的光彩。整个节日期间,这些衣物饭食牛角酒就一直尊贵地敬奉在那里,供祖先享用。
牯头像个摆设,全由牯藏师指点行动,所有的仪式都将从他家开始。不知是害怕出错,还是本来就性格内向。余老你三十多岁的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肃穆、尊严的事情,他紧紧闭上嘴巴,目光有些凝滞。牯师花爸忙唱起了【祭鬼辞】,那声音缓缓地,遥远地飘过来:
祖宗啊!你们的后代拿来一对鱼,
交给我牯师,
又拿来了一壶酒两根麻,
敬供你们,
同时迎接你们来家……
凌晨三时,一声悠长的鸡鸣划破了夜空。刹那间,轰然的雷鸣从山中隆隆滚过,那是牯师花爸忙擂响了牛皮木鼓。这木鼓原先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只在牯节期间才能使用。村寨里涌起一种神秘、躁动的声息.沟横们迅速站起身来,手持松明、怀抱砍牛刀,消失在鼓声隆隆的暗夜中。他们今夜很忙碌,挨家挨户唱祭鬼辞打牛角卦,为各家召唤祖先。牯师花爸忙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他的法力最大,能请来所有的祖先,所以他要走遍每一家。
〖搭起祖先回家的桥〗
初九是迎客的日子,各家各户忙着杀猪办饭。亲戚朋友们担着稻禾、米酒、炮仗,挑 鸡、鸭、猪从四里八乡赶来庆贺。迎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了山寨。按老规矩,客人必须在日落之前赶到。送礼也有许多规矩:姑妈家因为最亲,要送一头牛、一 酒、一篮糯米饭及一只鸭;舅家也最亲的,要送一头猪、两篮子糯米饭和数量不等的鸡鸭。年轻的女人用竹篮提 亮晃晃的银饰、刺绣精美的衣服,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赶来参加盛会,踩歌堂是女人们展示自己的刺绣挑花技艺的好机会。各家都聚集了上百的客人,加去热闹起来。天黑以前,客人们都到达了,有人在村寨前后的路口竖起了几个茅人草标——封寨了。牯节期间任何人不得进出寨子,那些孤魂野鬼也不能进来骚扰。
加去
要砍牛的人家,在门口摆放上从前吃牯留下的牛角。按古老古代的规矩,你家杀几头牛,就摆放几个牛角。老支书韦国强家要砍两头牛,他家门前就摆放了两具牛角
初九也是祭芦笙的日子。大大小小的芦笙、莽筒在牯头家堆了满满一屋子,调音师为它们一一调音。
牯头余老你夫妇默默地坐在火塘边,双手仍好好放在膝盖上,他们看上去有些疲倦,毕竟两昼夜没睡觉,陪伴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
初十下午,三声铁炮冲天而起,牯头家旁边的空地上,领舞鬼师余故交出场了。他的本领是在吃簸箕饭、旋牛塘、跳芦笙舞的时候,跳古老古代传下来的舞蹈,据说,用这样的仪式就能喊来祖先。
因与摆贝同属一个“鼓社”,加去也有百鸟衣,百鸟服是加去祖先传下来的服饰,据说是中国最古老的服饰,是照鸟的身体制作的,缀白色的羽毛。小夥子们旋转起来像一只只翩翩飞翔的鸟儿。百鸟服上绣 苗家独有的图腾:有鸡龙、鸟龙、鱼龙、牛龙……还有蚩尤、姜央以及蝴蝶妈妈的故事。那是“绣在服饰上的史诗”,加去的历史都隐藏在里面呢。
芦笙队犹如一支军乐队,旋律雄壮又清晰。苗家的舞蹈永远是围成一个圆,象征着四季的轮回,以及族群的团结一致。历史与当下就在这旋转中永恒地交融 …… 还有酒和大块的肉,以及围观的人群。
〖奴嘎榜与旋牛塘〗
十一日是【奴嘎榜】,也就是敬客饭的日子。午后,全寨人抬着簸箕饭,在花爸忙、余故交、沟横们以及芦笙队的引领下,拿着牛角酒杯列队前往牯坪。队伍庄重地旋堂三周,表明祖先已经到来。寨老余志成宣布,按十人一组,大家分享簸箕饭。余志成,50多岁,前乡人大主席,牯节的行政总指挥,当过兵,见过世面,是加去说话最响的人。他家要砍三头牛。来他家的客人送来了百来斤重的猪、活鸭、鱼和稻谷,还有一条小牛崽。
140份簸箕饭齐齐放在田坝上,宛如一桌天地之间的盛大宴席。男人们手执牛角开怀痛饮,盛装的苗族女子伴着芦笙舞蹈起来。女人的服饰也有祖先留下的图腾印记,那是一棵树,树上开满鲜花,银鸟拖着长长的尾巴,随着女人身体的扭动上下飞舞。
月亮从山后升起来,吊脚楼里古歌响起来,井边有青年男女在跳芦笙舞
阳光明媚的十三日是旋牛塘的日子。
【旋牛塘】在山寨下的老井旁,山脚坡顶到处站满了人,这里约有两亩地大,是吃牯的专用地,自古以来不许耕种。三声铳炮响过,牯师花爸忙领先,芦笙队、芒筒队、锣手、沟横们紧随其后,曲曲折折的绕着山路来到旋牛塘。余志成手中拿 《牛排队名单》,大呼小叫地把69头牛分成十组,旋牛开始了。
各家的牯牛出来了,数十个青壮男子,抓的抓牛鼻子、拽的拽牛犄角,还有扯牛尾巴的,推牛屁股的,前呼后拥地簇拥 牯牛来到旋牛塘。人们带 敬献给祖先的花花绿绿的被面毛毯新衣服,带上当年祖先用过的猎枪、鸟笼,鱼篓、锯子。旋牛塘的日子也是让祖先们梳妆打扮,用上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日子。
芦笙舞跳起来,鞭炮声四起,震耳欲聋,浓浓的硝烟罩住了旋牛塘的队伍。牯牛转了几个圈后,慢慢地平息下来,一男子把两只银项圈套在牛角上,再用青白相间的头带把项圈打结系住,象征将牛敬送给祖先。有人把泥土抹在牛背上,再抓一把米撒在泥土上。据说这样做是因为怕牛胆小害怕,走不了路,用泥土给牛一种力量,让牛能走到东方,回到他们祖先那里。
一切都照千年前的古训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些仪式过程是那么的神圣,人人诚惶诚恐,不敢造次。它又是那样的平凡和随意,是一场幽默、诙谐的神圣的全民游戏。加去人真真实实地感受着祖先的存在,与祖先的魂魄在沟通交流。他们向今天到来的祖先陈述自己对死亡对疾病对灾难对祸殃的恐惧,表达对祖先的敬畏、热恋和祈求保佑的希冀。
【舅佬】是砍牛的操刀手
加去
那些准备敬献给祖先的牛,在井边沐浴,又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嫩草与稀饭。牛发红的眼神中充满了忧郁,似乎已经知道它将担负的使命。
已经是下半夜,挂在树梢上的几颗星星不知掉到哪里去了,风声呼呼地划过山林。火塘中的木炭烧得疲倦,剩下星星点点的火花。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倒在稻草上睡了,鼾声如雷,圈里的牛还在嚼草……
只有牯头余老你跟妻子没有睡,他们依旧双手放在膝盖上在火塘边默默地坐 ,已经整整坐了五天五夜。十五个沟横们各自抱了法器也围坐在旁边。牯师花爸忙的头上插满了干鱼,这是他几天来为各家各户祭鬼得到的馈赠。花爸忙的目光凝视着远处,那眼神穿越时空,透视着另一个世界。
这些负有神圣责任的人们正在紧张地等待那神圣时刻的到来……
一只红颈雄鸡高高站立在木鼓上,不时扭过头来俯视眼前的一切。这雄鸡在砍牛祭祖的仪式中将负有重要任务。
黑夜似乎凝固了。
突然,一声凄厉的鸡鸣剑一般划破夜空。卯时到了,这是砍牛的时辰。
等候在牯头家的几个人,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冲进了牛圈。他们将牛拉到院子里,冷冷的月光下,牛头被紧紧地绑在柢上头,牯牛似乎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不反抗,任由人们将它捆绑。有人死死地压住牛头。牯头余老你家的舅佬高高举起利斧,连砍三下,那声音很沉闷。鲜红的血从牛的头顶流了出来,牛悄无声息地倒下了。这三斧子砍得很利索,是大吉哩。舅佬弯下腰,从那已经献给祖先的牛的嘴里,将牛舌拽出来,用一根竹签子猛穿过去,这样一来,牛就不会到祖先那里告状了。
家里人迅速拿出大红的被面,盖在牛身上,再用枫木枝叶掩住伤口,牛的灵魂回到祖先的居住地去了……
就在牯头家牛头被砍下的一瞬间,鞭炮声响起来了,静寂的夜空中,那声音清脆地响彻月亮山麓,紧接 ,加去上下两寨的69头牛,在短短的12分钟内,全部倒下了。
牯师唱起《开禁歌》:
黑夜过去,清晨来临,太阳金光灿烂地照在加去人家的屋顶上,院子里。
砍牛的第三天是【送牛仪式】。天空细雨霏霏,寨子里浓雾弥漫、蒸腾 ,房屋、树木都显得恍恍惚惚的。砍下的牛头朝着东方被依次排好,列队形成一个威武的阵势。牯头余老你家的牛排在最前面,大碰王、矮碰王、霹雳王、飞天王依次排在后面。上寨余家的那头大碰王几乎每次斗牛都拿冠军,它是牛中的斗士,头上装了三副铁角。可惜大碰王家的主人没能成为牯头,大碰王只好带着遗憾到祖先那里去了。
加去人吃过牯后,摆贝寨接过了下次吃牯的旗帜。
日月向西走,江河往东流。加去的苗族说,祖先是从东方来的,好地方就在月亮山的那边。祖先们经历了战争、迁徙和险恶的环境积累了许多的生存智慧和经验。只有他们才能护佑子孙。因此,敬奉祖先,使祖先满意,是所有苗人生活中顶顶重要的头等大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7 00:42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传统节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