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兰巴国家公园是位于
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东方省紧靠苏丹南部的边境地带,核心保护面积4920km2面积辽阔的热带稀树大草原、草甸和森林,以及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低洼湿地环境中的长廊林,为大象、长颈鹿、河马和白皮犀牛4种大型哺乳动物提供了天然家园。白犀牛的体型虽比黑犀牛大许多,并且不加害其他动植物,但其种群数量仅存30只左右。
世界自然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加兰巴国家公园
Garamba National Park
入选时间:1980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x)
地理位置:N4 00 00 E29 15 00
遗产编号:136
遗产描述
加兰巴国家公园,是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的上扎伊尔区的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4920平方千米,周围环绕着3个面积广阔的猎区。公园坐落在尼罗河和扎伊尔河的分水岭上,海拔高度在710-1061米之间。一片辽阔起伏的高原、一块点缀着岛山的远古准平原地区、以及大片的低压沼泽地和几座花岗岩山构成了加兰巴国家公园的地形外貌。公园拥有广阔的热带稀树干草原、大草场以及森林区域,高耸入云的林木点缀在河岸边和沼泽低地里。栋古河、阿卡河及加兰巴河是公园内比较大的河流。这里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雨季在12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底。公园最基本的自然景观——几内亚草原,属热带稀树草原,是热带原始森林退化后形成的,植物以塞内加尔卡亚胡椒和山地绿藻为主。稠密的合欢林和刺桐林,夹杂着河边林带和纸草沼泽地,构成公园南部及西部的主要植被。从这里往北,树木越来越少,最后成为大片草地。
加兰巴国家公园建于1938年3月17日,是非洲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之一,旨在保护长颈鹿和稀有的珍贵动物白犀。设有纳盖罗和甘戈拉纳博迪奥两个管理站,后者是非洲象驯养中心。
1980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x),加兰巴国家公园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委员会评价
公园拥有广阔的大草原、草场以及森林区域,其间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河边狭长树林和沼泽低地。这里是四种大型哺乳动的栖息地:大象、长颈鹿、河马,以及珍稀的白犀牛。虽然白犀牛的体积比黑犀牛大得多,但不会危害人类,仅存约三十头。
国家公园简介
加兰巴国家公园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与
苏丹接壤的上扎伊尔苇莱地区的自然保护区, 英文名称是Garamba National Park. 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拔700-1,000米。属
热带稀树草原。建于1938年,旨在保护
长颈鹿和稀有的珍贵动物
白犀。另有动物300余种,矮脚马、
大羚羊颇有名,象众多。设有纳盖罗和甘戈拉纳博迪奥两个管理站,后者是
非洲象驯养中心。1-4月和8-12月为游览季节。公路通
伊西罗。
两次被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单
1938年3月17日,刚果正式将该公园命名为加兰巴国家公园。20世纪80年代,加兰巴国家公园被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大约只有15头白犀牛存活,之后在80年代中期被列在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随后包括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法兰克福动物园协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与当时的扎伊尔政府等组织和政府开始致力于保护和修护公园的生态环境。这种努力获得了回报:园区自1992年从濒危动物名单里删除。 然而到1991年时,公园附近的一个小镇被苏丹解放军(
苏丹人民解放军)占领,难民开始向公园周边的地区迁移。至1993年,这一地区的人口已经扩大到约50,000人。苏丹人民解放军的成员和其前成员的大量涌入使得该地区出现很多武器装备,这一时期中甚至出现食用公园内动物肉的情况。但加兰巴国家公园内的守卫没有能力对抗全副武装且训练有素的偷猎者。在1993年到1995年里,他们共发生了121次枪战。
非洲水牛和大象在偷猎者的杀害下极具减少。到1996年时,两只白犀被打死,加兰巴至此又重新被列在世界遗产濒危名单中。
广阔的热带稀树干草原
公园拥有广阔的热带稀树干草原、大草场以及森林区域,高耸入云的林木点缀在河岸边和沼泽低地里,这里养育了四种大型哺乳动物:大象、长颈鹿、
河马,以及珍稀的
白犀牛。白犀牛的体积比
黑犀牛大得多,仅仅只剩了大约三十头。加兰巴国家公园在1984年到1992年由于白犀牛的数量急剧减少而被列入受到威胁的世界遗产名录。在
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自然遗产加兰巴国家公园坐落在
尼罗河和扎伊尔河(即
刚果河)的分水岭上,海拔高度在710-1061米之间。一片辽阔起伏的高原、一块点缀着岛山(通常是花岗岩构成的)的远古
准平原主要动植物物种
加兰巴国家公园有三种植被分布:(1)长廊林、丛林和沼泽地(2)水生和半水生基群丛(3)各种稀树大草原。长廊林、树木繁茂的稀树大草原及公园北部和西部的
纸草(
莎草属风车子属植物、
榄仁树以及惹人注目的
紫荆花、
阿拉伯树胶、
合欢树和
刺桐。据报道,加兰巴国家公园里估计有1000种
维管植物,其中5%为该地所特有。这些植物用途广泛,有的可以入药,有的是名贵的观赏植物,有的可以编绳子、席垫和篮子,有的是上等的建筑材料,还有的可以当柴火。
在这个世界上,仍具有繁殖能力的四方嘴白犀或许就仅存在加兰巴国家公园里了。1960年公园里的白犀数量大约为1000头,但因为防不胜防的偷猎,白犀逐年递减,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的报告称1996年公园里只剩下了30头白犀。非洲象是森林和稀树大草原渐变群的典型过渡动物代表,但它的数量也由70年代末的20,000头锐减到84年的8,000头,直到1994年数量才有所回升。其它哺乳动物主要有长颈鹿、河马、非洲水牛、雄赤鹿、
非洲大羚羊、
狒狒、
疣猴、
长尾猴和其它5种猴类、
金猫、豹、狮子、
疣猪(一种非洲野猪)、
大河猪、弯角羚及其它6种羚羊属动物;除此之外,公园里还有2种
水獭和5种
猫鼬。
濒临灭绝的珍贵动物
尽管多方尽了最大努力致力于生态保护,然而已经有人预言白犀牛将很快灭绝。预言者同时指出,偷猎是灭绝的最直接原因。由于该地区政治局势的动荡,偷猎已很难被阻止,从而导致杀害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国际社会已尽很大的努力给犀牛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保护,有些环保主义者建议将犀牛送到肯尼亚作临时的栖息地,但这种建议已经被否决,部分刚果人将一些西方的环保主义者称为“现代的偷猎者”。刚果人将保留白犀牛视作自己民族自尊心的标志,认为其他民族的人无权剥夺他们民族的象征。与这种思想相矛盾的是当地政府较少投入的保护。事实上,白犀牛仍维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努力。
2005年1月,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批准将5只白犀牛由加兰巴国家公园移送到肯尼亚,并加强保育加兰巴,让这些白犀牛有重回的环境。不过,移送未曾开始,这5只白犀牛就已经死亡。2005年8月,地面及空中搜索发现有一只独居的雄犀,并包含一只成年雄犀和两只成年雌犀的群落。 到了2008年6月,由于没有再见到它们的踪迹,估计它们已经灭绝。
绿化面积
加兰巴国家公园总面积的85%都覆盖着森林。绝大部分树木是
扭叶松,这是生命力极强的一种树木。生长在加兰巴国家公园里的植物,最大的灾难便是森林大火。正是因为山火肆虐,不少树种分布得越来越稀疏。但扭叶松却凭借它顽强的生命力,不仅生存下来,而且逐年扩大自己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扭叶松的树皮很薄、很脆,而且易于燃烧,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它和其他树木一样难以逃脱。但是,它却用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储藏起来。这些松果可以将种子保存3—9年。这样,扭叶松就做好了死亡和转世再生的准备,可以任凭山火肆虐了。因为当致命的火灾吞噬了松叶和充满松脂的薄树皮时,很多松果只是被烧焦,表面熏黑了,一旦浓烟散尽,它们就会崩裂开来,将储藏其中的种子播撒在广阔的被清除干净的地面上,于是新的一代立刻从灰烬中萌生,充满勃勃生机。因此,这种树不但坚守着自己的领地,而且每场山火过后,又都能将领地向远方拓展。到今天,它均匀而稠密地分布在公园各处,几乎把整个公园都变成了自己的王国。 扭叶松生长得十分紧密,就像甘蔗林一样。比如这片森林:每棵树的直径1.2~2.4米,树高30米,树龄平均175年。由于缺少阳光,下面的树枝刚长出来就枯死掉落了。这些树密密地排列着,它们的生长就是一场争取阳光、争取更多阳光的赛跑。因此它们笔直地冲上云霄。假如把整座森林从顶部以下3米的地方砍下,那么你会发现森林变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电线杆。只有沐浴着阳光的树梢才长着叶子。阳光的缺乏使它们不蔓不枝,一心冲得更高。一棵生长在阳光里有10年树龄的幼树,其树叶与丛生在一起的树龄为一两百年的树木同样多。随着山火越来越大,山地变得越来越干,这奇妙的扭叶松以其强大的竞争力占据了几乎整个加兰巴西部地区。龙胆松是另一种分布广泛的树种。这种树木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而且成长速度极快,能在各种各样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生长。在经常发生山火的最危险的山坡上,它们也千姿百态、郁郁葱葱。
非洲
云杉和亚高山银杉秀丽多姿,令人瞩目。它们有高高的塔状树身,繁茂的树冠生机盎然、光彩照人。这两种树木广泛地分布在加兰巴西部地区,攀缘着每一座高山。然而这两种树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它们都非常害怕山火。由于它们的树皮非常薄,而且每年种子一旦成熟就立即被播撒出去,所以一旦起火,无论是树木还是它们的种子都被无情地吞噬了。正因为这个原因,它们很快就被赶出山火肆虐的地区。人们只能在海拔较高的
山峰或湿润的地方见到它们,些地方最容易抵御火灾的侵袭。1872年开始,公园管理处对加兰巴国家公园采取“以火管理”(LetitBurn)的政策,只要不是人为因素造成,且不危及人的生命及财产,园内的巡逻员都不干涉,让它自生自灭。
有益的森林火灾
森林火给整个
生态系统带来的好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要算营养物的再循环了。如果没有森林火,这里的许多物种有可能会慢慢“饿死”。有些地区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堆积,平均每半公顷土地就拥有45吨干燥物质。它们越积越厚,使原有生物群落很难发展与更新,新的物种更无插足的余地。一场大火过后,把土地裸露在阳光之下,黑灰大量吸收了太阳的热能,成为催发种子的最好温床。火舌在烧毁野草和灌木的同时,也吞噬了妨碍植物生长的病虫害以及有碍植物发芽生长的化学物质。浓烟覆盖在临近的地区,也可以杀死森林中的一些病原体,因此间接保护了没有过火地片的森林。炽热的大火还烤裂了岩石,又为一些喜爱阳光的拓荒树种开辟了道路。火所烧毁的一切,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并非浪费,只是物质和能量转换的一种形式。在自然演化过程,生活在加兰巴国家公园的很多植物和动物,已经适应了间歇周期较长的大火,甚至其中有些物种,还必须以火来保证它们的生存和繁衍。例如扭叶松是加兰巴及其周围国有森林中的主要树种,它喜欢阳光,生长迅速,能适应周期性的野火。但这种树的幼苗不能在浓密的树阴下成长。如果没有森林火为其扫清道路,则喜欢在树荫下成长的冷杉、云杉等植物将成为优势群落,甚至取扭叶松而代之。 据科学家的研究,扭叶松为了适应间歇野火的环境,具备一种特有的“生态策略”,即成熟的扭叶松都生长有两种球果。一种是开放性的球果,每年都随着球果的成熟而把种子散落在地上。但由于接触不到阳光,大多数种子无法发芽,只有树冠遭受病虫害或者被大风吹疏的时候,才有少数种子可能萌芽成活。但扭叶松还有另一种球果,被树脂所封裹,需要113摄氏度的高温才能溶化。而在寒温带的高原上,只有森林火才可能达到这种温度:这种球果是为了等待这样的时机而可以在树上呆上一二百年。再说,森林火把一切化为灰烬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只是使森林稀疏一些,为生物的“
新陈代谢”和“推陈出新”创造条件。就像狼追捕
北美驯鹿一样,森林火只吞食那些软弱有病的、不太适应的,或是运气不佳的植物。而这些死里逃牛的强者,却摆脱了许多竞争的对手,获得了充足的阳光、营养和水分而成为天之骄子;它们既为树木更新提供了树种,又为耐荫植物充当了凉棚。大火过后的第一个春天,加兰巴国家公园第一批扭叶松、
黑松和其他幼苗就陆续破土而出。新的绿色生命迅速冲破了灰暗的过去,又—轮持续几个世纪的循环开始了。有朝一日,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又将成为这里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