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塔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功臣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溪北路功臣山巅。功臣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1982年,维修。
历史沿革
功臣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
1982年,维修。
建筑格局
功臣塔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方形平面,通高25.30米,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基座直接砌在岩石上,边长5.36米,高0.44米。中心有地宫,凿石而成,长70厘米、宽50厘米、深108厘米。塔身五层,高22.06米。每层每面正中辟门洞,隐出转角倚柱、槏柱、地栿、腰串、阑额及重栱。各层叠涩出檐,二、三层设平座。塔壁厚126厘米(底层),一至四层门道两侧相对设龛、顶部饰斗八藻井。塔顶四坡,上有铁铸塔刹,高2.62米。刹下圆木刹竿,长5.6米,由上下两层交叉梁承托,梁端插入内壁转角。塔内现状为上下直通。1982年,维修时曾于塔身内外发现卯孔,内存被焚烧过的木构残件,说明塔内外原有木构作法。
历史文化
功臣塔位于浙江省临安区东南方1千米的功臣山顶,因山得名。
1982年,杭州市文物工作者对功臣寺遗址进行调查。2003年,临安市文物部门对功臣寺建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功臣寺遗址是一处大型佛教建筑遗址,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先后清理出部分早期建筑基址、局部围墙基址、砖(石)排水沟、砖砌甬路、天井铺地及一些残损的砖瓦、吻兽和陶瓷器。功臣寺遗址呈中轴对称的廊院式平面布局,整组建筑由三进建筑组成,从南至北依次为前殿—天井、两侧钟楼类建筑物—大殿、东侧附房—天井、过廊—后殿及左右厢房。三组建筑依次分布于三个台地上。婆留井位于大殿东侧附房南端,为唐代构筑物。出土的建筑基址、砖(石)制排水沟、天井铺地及砖瓦、吻兽和陶瓷器等遗存的质材、形制、体量等均符合唐末至五代建筑风格,与文献史料相比对,可以认定该遗址即吴越国王钱镠“舍宅为寺”的功臣寺遗址。
功臣寺遗址保存较好,总体格局可辨,体现了五代时期佛教寺院的布局特征,为研究钱镠和吴越国时期的佛教寺院演变规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物价值
功臣塔是吴越国较早的佛塔。它是一方形砖木混合结构的筒状楼阁式塔,其构造在继承唐塔形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保护措施
2001年6月25日,功臣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功臣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溪北路功臣山巅。
交通路线
从临安区坐车至锦溪北路功臣山即可到达。
参考资料
功臣塔及功臣寺遗址.浙江省人民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