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牌是封建时代赏给有功者的奖牌。
清朝用以赏给
八旗军功人员。功牌有纸质的,类似执照;也有银质的,类似徽章。
八旗官兵有军功则议叙。掌八旗议叙的机关为兵部,凡议叙军功,行间将帅著有劳绩有特旨优叙的。由兵部复议奏请随时酌定。一般兵丁和将领则由统兵将帅根据官兵勤劳情形,分别等第造册报与兵部,兵部核其实,给予功牌。若有应授爵者,咨送吏部授爵。按其功牌等第授职应注册者,由兵部注册。其不及功加者给予纪录,纪录注册也由兵部负责。
功牌的申报时间,顺治九年定为军功凯旋之日,如果在已定等级之后,或称前功遗忘,再行请给;或称前次未经请给,欲俟后得功牌并请,或称因事耽误者,均不准行。若果在请功之先,实系因公差遣,许统兵大臣及该管官开明缘由,送部注册,俟竣日请功。
功牌之制式,清初就确定,以紫绫为面,有洁白厚纸裱衬一层为里,四边雕印螭纹,内注明功绩等次,凡填功绩及年月处即用兵部砂印钤记,并编次号数,覆对给发。功牌共分为五等,一等功牌长六尺六寸五分;二等功牌长三尺三寸五分;三等功牌长三尺五分;四等功牌长二尺八寸五分;五等功牌长二尺六寸五分。其宽均为五寸五分。到了乾隆二十四年,鉴于以前功牌式样太长,不便携带、保存,奏准了改定功牌式样,比原来功牌长度大为缩短,其宽度不变。如一等功牌长二尺八寸;二等者长二尺四寸;三等者二尺二寸;四等者长二尺;五等者长一尺八寸。此外,破阵、攻城、夺舟、招降四项专条议叙而给予八旗官兵功牌者,一律于牌上注明某功字样,并将积两功牌或若干功牌即准授职之处皆注明定制,不与其他五等军功功牌一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