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流行性感冒
病症名
副流行性感冒在成人中常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而5岁以下儿童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最高。
病因
副流感病毒是副黏病毒属,呈球形,直径125~250nm,有包膜,单股RNA,有4个型,4型又分为A、B两个亚型,在原代猴肾细胞或原代人胚肾细胞中均可分离到本病毒。由于本病毒从日本仙台一儿童死者分离,又称仙台病毒。
临床表现
副流行性感冒潜伏期3~6天。
1.原发感染
起病较急,大多有发热、流涕、咽痛。1、2型以哮吼为特征,有犬吠样痉挛性咳嗽,声嘶及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有的并发吸气性喘鸣,体征可见胸壁凹陷,X线见声门下狭窄的特征性“尖塔影”,可危及生命。3型在1岁婴儿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1~3岁为哮吼,年长儿为支气管炎,病初常有约4天发热。小儿有下呼吸道病变的约30%。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小儿,该型发生率很高,可形成巨细胞肺炎。4型属轻型感冒或无症状,不发热,通常不求医。副流行性感冒可诱发哮喘和使哮喘加重,也有并发腮腺炎、中耳炎的可能。
2.再感染
多见于学龄儿童及成人,可在初次感染数月或数年内反复受感染发病,一般为轻型普遍感冒,常不求医。老年人可引起肺炎
检查
1.病毒分离
早期作咽拭子分离病毒,以原代猴肾细胞或原代人胚肾细胞分离阳性率高,通常培养10天(再感染者需15~20天,4型病毒生长慢,需20天或以上),用豚鼠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证明病毒存在。
鼻咽拭子病毒分离,一般摄片检查见声门下狭窄的特征性“尖塔影”。
2.血清学检查
取病初及病后3~4周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或中和试验测抗体效价,若4倍升高有诊断意义。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确诊须靠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治疗
轻症多饮水,注意休息;重症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呼吸困难者给吸氧,有哮喘者给克仑特罗(氨哮素)气雾剂吸入或给皮质激素治疗,有喉梗死者考虑气管切开。并可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滴鼻或超声雾化吸入,也可用干扰素抗病毒。
预防
注意避免污染物及与患者接触,注意房间消毒及空气流通。多价及单价灭活疫苗能产生血清抗体,减毒活疫苗喷雾免疫效果正在观察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8 22:09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