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浦江剪纸)
浙江省浦江县传统美术
剪纸(浦江剪纸),浙江省浦江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浙江是早期中国民间剪纸流行的地区之一,据《武林梵志》记载:“吴越钱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部长锦缎,皆用彩纸人马以代之。”说明浙江在唐末五代时已经盛行剪纸。居住金华的诗人韦庄有诗写道:“出圃乍开红果中,彩幡新剪绿杨丝。殷勤为作宜春曲,提向花笺贴绣楣。”诗中描景状物都以剪纸借题发挥,说明在唐代时期金华地区的剪纸已较为普遍,而金华地区的剪纸又以浦江剪纸为代表。
元明之际,浦江剪纸多反映祭祀的民俗,同时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贡品的装饰物。《浦江县志》有记载:“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浦江多祭祖先……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剪彩模花果之形,极工秒之巧。”元末明初浦江籍文学家宋濂也曾写道:“剪纸难招御史魂”。
明清时期,浦江民间剪纸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受“书画之乡”的影响,浦江剪纸的造型多以书画人物为主,其种类和艺术造型更加广泛多样。清代《浦江方言杂字》把剪纸作为女红之首,说明民间剪纸在浦江的重要性与广泛性。这一时期,地方戏曲在浦江得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浦江乱弹,在其影响下,浦江地区出现了带有地方色彩的浦江戏曲人物剪纸,这一艺术形式后来逐步发展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类型——浦江剪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浦江剪纸被注入了新生活的内容,具有了新时代的气息,大量剪纸在报刊上发表,也出版了剪纸作品集。
文化特征
图案特征
浦江剪纸在图案形制上强调装饰性,讲究整体形状的造型美,其在整体形制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边框的任意类,一类是有花边的有形类。有边形剪纸多采用圆形,即剪纸主题外加圆形花边。圆形,寓意团圆,并有圆满、祥和、吉庆之意,表现出浦江人民俗心理的需求。浦江剪纸另有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方形、屏风形、花瓶形、叶形、果形、字形、扇形、云形、书卷形、动物形等。其中,三角形多为窗花,题材较为广泛,字形多以福、禄、寿、禧为主;叶形与云形以表现人物为主,构图也比较简单。一般圆形、方形、屏风形、书卷形的构图都比较复杂精细。值得一提的是,凡有花边的浦江剪纸大都根据图案题材的需要及特定的剪纸外形,配以合适的花卉虫鱼和吉祥纹样,使之与主题图案相互衬托、相互对比。花边不但烘托了主题,更强调其独特的装饰美,凸显其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见细、拙中见灵的艺术效果与特色。有的在花边结构中还配以图案名称,使人对图案的来源与主题一目了然。
手法特色
浦江剪纸的线条处理采用阴剪阳镂相结合,一幅作品中,阴阳互现,或在影像中用阴线剪出衣纹,或以阳纹表现身姿,两者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增强了线条的视觉节奏感。浦江剪纸的艺术魅力还在于背景的处理。一般而言,凡加边框的剪纸作品大都有背景结构。人在庭园,鸟鸣枝头,花开田野,兽奔山涧,无不是依情取景,景随主题,情景交融。浦江剪纸在处理黑白色块效果方面,大胆采用剪影艺术手法,勾勒出人物影像轮廓后,或只剪衣纹,或只剪身体部分,或省略衣纹,或省略五官,造成黑白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浦江剪纸具有特色的是多重折叠对称剪法。利用纸张可以折叠的特点,剪出上下左右对称的图案,不同的折叠与次数,可以剪出干变万化的花纹图案。运用折叠与剪镂结合的阴阳并举、刚柔相济的表现方法,赋予薄片的纸质一种既有体积感又有刀剪意味的造型样式,并以折叠的方法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它既可单独造型成品,又能部分辅助整体,如解决图案之边框花纹的对称问题。浦江剪纸常用的另一种手法是随形造型法,就是按选择的形状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图案,长形选长图,圆形取简单。如选择叶形,其轮廓本身是叶片形状,可长可短,可在其中布以枝叶图案,使叶中见枝叶,具有特色。
主题思想
浦江剪纸在主题思想上强调人性化,主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戏曲人物剪纸上,人们创作的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充满了“性情”,从主题的内涵到人物的身姿动态,无不是情感的表达,以至于背景的构思与所有的布置都表现出人性化。把情节、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将戏曲主题内容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使每一幅戏曲剪纸作品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结构精妙,线条富于情感,从而体现了中国民间剪纸的随意性与意象性。
制作工序
工具材料
浦江传统剪纸以剪为主,主要工具及材料有笔、剪刀、纸等。后来的剪纸兼刻,故又有刻刀、底板等工具。
制作工序
1.用毛笔先勾画出草稿,然后再对线条进行技术加工整理,使草稿设计符合剪纸的要求,剪成图样。
2.把图样轻轻地黏在另一纸上,然后喷水弄湿,便于烟熏。后用烟熏出黑白轮廓分明的稿子。这样可连续反复,一件精彩的剪纸熏样便可复制出很多。
3.把着色的毛边纸若干张铺,叠于样稿上,用绵纸捻(或用线)在没有花纹的地方匀密地将其钉紧同定。
4.用特制的镂花剪由里向外逐一剪出。
题材作品
浦江剪纸题材广泛,以花鸟动物和戏曲人物居多,花鸟动物多以祈求吉祥如意、多子多福、荣禄富贵为主题。常剪的动物有猫、狮子、松鼠等,其神态生动,外形概括,身上多用工致的细毛加强动态和韵律感的表现。浦江戏曲剪纸的内容多是表现浦江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婺剧故事和民间传说,《唐伯虎点秋香・追艳》《红楼梦》《吕纯阳三戏白牡丹》《三娘教子》《昭君出塞》《太平桥》等,都是浦江窗花的较为典型的代表作。浦江窗花中还有一类没有背景,直接表现人物的作品,如《牧童》《纺》《梅花童子》《金狮贵子》《荡湖船》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研究价值
浦江剪纸作为中国戏曲剪纸的典型代表,不仅是研究中国戏曲剪纸文化重要的标本之一,也是研究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轨迹与流变的实物。同时,由于浦江戏曲剪纸区域性强、艺术性高,并有较为清晰的发展史,以及有大量的作品遗存,这对于研究地方民间戏曲、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具有较为可靠的史料性价值。另外,文人化的戏曲剪纸也为研究浦江当地的社会人文背景、民俗心理形态提供了依据。
文化价值
浦江剪纸作为中国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与审美观念的媒介,是实现传播中华民族精神、实现全民自我教育的重要工具,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浦江戏曲剪纸以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为主题,警示目的明确,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传承与民族精神传承并存的历史潜质。
浦江戏曲剪纸的教化功能与交流传播的特点,对加深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都有其现实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乡土教材。
社会经济价值
浦江戏曲剪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无论欣赏还是创作,都对提高民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与修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剪纸不仅自身具有形成文化产品的经济功能与价值,更有渗透到各种工艺制作中的主动性,对于影响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浦江的花边、水晶工艺成为支柱产业,浦江的书画与其他民间工艺形成规模产业等,都受其影响,体现了浦江剪纸的综合社会经济价值。
传承状况
随着时代的变迁,浦江剪纸日渐消亡,浦江当地能制作剪纸的艺人已寥寥无几,技艺传承危机重重,加强对浦江剪纸的保护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传承人物
吴善增,男,汉族,浙江省浦江县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5月26日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剪纸(浦江剪纸)。吴善增自幼受母亲影响,爱好剪纸艺术。在浦江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对剪纸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退休后热衷于剪纸艺术,创作和参与创作了《春满人间》《东郭先生》《香港回归》等作品,多次获浙江省和全国展览金银奖。其剪纸讲究刚劲简洁,古朴雅致,强调神韵和意趣,尤其擅长戏曲人物剪纸的创作,独具地方特色。吴善增还撰写了《浦江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等论文,以及《中国浦江戏曲剪纸》等专著。
保护措施
吴善增先后在浦江、金华、杭州各中小学及浙江大学、浙师大等家院校讲课,传授浦江剪纸技艺。
浦江县在多所中学和小学开设了剪纸劳技课。
浦江县文化局、浦江县剪纸协会在1987年连续编印了《浦江剪纸选》17集共5万余册。并翻印了《中国剪纸艺术》《中国少儿剪纸选》《日本剪画选》各一本,印数16000余册,为全县学生提供了剪纸资料。
浦江县对浦江剪纸加大了资金投入,对古代剪纸图案进行了收集,并记载成册,同时建立了剪纸协会。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浦江县文化馆获得“剪纸(浦江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2022年保护单位更名为桐庐县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非遗中心)。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桐庐县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非遗中心)获得“剪纸(浦江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吴善增的浦江剪纸作品作品《欢天喜地庆回归》《松鹤》获得浙江省剪纸大赛一等奖;《浦江工艺开新花》获得全国首届职工美术作品银奖;《芦鹤图》《百鸽图》获得民间艺术国展“山花奖”优秀奖。
重要展览
2013年6月6—20日,浦江剪纸在“陌上花开——温岭桐庐浦江剪纸精品展”中展出。
2018年6月,浦江剪纸在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展演暨“婺风·美丽非遗”百村文化礼堂行活动中展出。
2019年12月9日,浦江剪纸在“灵动浙江”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指定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展示活动中展出。
2020年9月,浦江剪纸在第十三届中国书画节中展出;同月28日,浦江剪纸在“婺风遗韵·风光不与四时同”金华非遗展中展出。
参考资料
剪纸(浦江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剪纸(浦江剪纸).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16:2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