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鸟》一书为
寓言体小说,描写了蓝鸟和红鸟受老鹰特耐特挑拨发生战争,认识到错误后却遭受到特耐特的突袭,最终召唤神鸟———剑鸟取得了胜利。
作者简介
范祎1993年出生于北京,她在北京度过了幼儿园时代并上完了小学一年级,7岁时随父母移居到美国。两年后,10岁的她就开始用英语写作《剑鸟》。
《剑鸟》一书于今年3月由全球第二大出版社
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在美国出版,上市的当周就冲上了《纽约时报》畅销儿童小说的排行榜。
目前,
范祎还将继续“剑鸟”系列图书的创作,《剑鸟》前传明年有望出版。
采访专题
13岁中国女孩写就英文童话 范袆自写自译《剑鸟》中美同步推出
13岁,正是懵懂少年期,而生长在国内,现在在美国读小学的范袆已经用英文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且这本《剑鸟》已经登上了美国故事类少儿图书的畅销榜,让这个中国女孩着实火了一把。
今天起,范袆将开始她的《剑鸟》国内版的上海站宣传活动,昨晚,记者提前对这个刚刚飞来的“小作家”进行了专访。
写作:做梦、看学术著作都很开心
范祎很小就对鸟类感兴趣,在纽约汉密尔顿的家里,从不远处的树林里飞来的翠鸟、啄木鸟和坚鸟总让她看不够。《剑鸟》这本书的灵感来自她做的一个梦。那时她正在学校学习
美国革命史,还在杂志上读了很多关于恐怖袭击的文章。她梦见由于一帮黑鸟暗中挑拨,穿着马裤的红雀(红方)和蓝坚鸟(蓝方)打了起来。醒来后,范袆萌生了把梦境写成故事的想法,她要把和平的信息传达给世界。
范祎决定开始写她的小说《剑鸟》,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锻炼一会儿身体,她就会在键盘上打写几段《剑鸟》。为了准确描写鸟的外貌、栖息地和习性,她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广泛的搜寻,还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有彩色图片的书籍资料,研究了不同文化所刻画的神鸟,比如美洲土著神话里的雷鸟和魔鸟,这些都有助于她对《剑鸟》场景的描写。时常,
图书馆管理员都会看到一个小女孩推着一手推车的硬皮学术著作借阅,吃惊得眼睛都瞪大了。
范祎告诉记者:“正式写《剑鸟》之前,我觉得对鸟儿的了解不算少,其实我错了。我只好借来一大堆有关鸟的画册,了解鸟的习性、栖息地、解剖学等知识。我才知道鸟不出汗,没有眉毛和睫毛。我需要经常修改措辞,查阅辞典。我不觉得这些书有什么难懂,我自己感兴趣的书就是好看的书。”
投稿:一切都是幸运
《剑鸟》完成之前,
范祎设法从互联网、杂志、报纸和书刊了解投稿的事宜。她给许多出版社都投了稿,其中,有些编辑回复说,要到九月份才有时间看范的手稿;另一些则宣称:他们不再接受主动投送的稿件,并鼓励
范祎关注当地的写作竞赛。
简·弗里德曼(美国
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是
范祎接触到的惟一一位把她的电子邮件转给图书公司的人。
范祎感慨道:“《剑鸟》写完之后,我知道我需要很多出版社的网址,也知道有了和他们的接触我会对书的未来更有信心。我在书刊、报纸和网站上到处查找,把所有信息都记在笔记本上。数月后,当我完成了书的初稿,便把笔记本拿出来,按照上面的网址给所有的出版商发,一切全凭运气,我知道也就是万分之一的机会。我最幸运的莫过于收到这两份为我出版小说的合同,一本是《剑鸟》,另一本是接下来马上就要在美国出版的新书《探索》。”
这次的国内版出版,
范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将自己的作品从英文又翻回母语中文:“这是一个学习中文的过程,很多成语我都不会,还要请教爸爸妈妈,还有,我原先写的英文里有很多诗歌,是押韵的,现在翻回来,也要不失韵味。”
成名:就是采访有点烦
一夜之间,
范祎就在美国成了名,屡屡被邀请上电视台亮相,如今又将开始国内的巡回宣传,她告诉记者:“写小说很不正常、很奇怪吗?我现在只是做出一点成绩,却遇到了许多小麻烦,生活也变得非常忙碌,有时放学回来,被通知要有记者采访,每天还要上网回答Email问题。不过学校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态度的改变倒不大,有时会有小孩从门后跳出来说:‘啊,你是那个写书的!’也有老师和同学会让我在他们买的书上签名,唉,这真是一个梦。”
小小年纪就以写作扬名,
范祎的未来会否就此框在了写作这条路上呢?她说:“我打算用写书挣到的钱做两件事,一部分用来买书,其余的存起来上大学用。我的梦想是哈佛,因为哈佛是个老校,一定会有很多悠远的故事,而我对这样的故事很着迷。至于工作,我不一定要全职写作。我还想做一名教师,教中国学生写作和英国文学。我想成为一名翻译,可以把中文小说翻译成英文,把英文小说翻译成中文。我甚至想做一名2008年奥运会的口语翻译。”
给孩子安全的自由
记者在采访
范祎时,还采访到了这次陪女儿回故土的范祎妈妈。
范祎妈妈对于培养天才儿童有着独特的见解,她将自己带着中国血统的美国教育经验拿出来与读者分享:“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已。而家长的工作就是发掘,看孩子真正掌握了什么,不要操之过急。《剑鸟》出版后,范也已经在美国提前面对了媒体的各种评论,多数是正面的,个别也有反面的,
范祎很冷静、很认真地对待反面的观点。我认为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引领者,应该鼓励多、批评少。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给孩子健康快乐的自由。”(作者:谢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