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脑
大脑两半球与间脑合起来
大脑两半球与间脑合起来称前脑。前脑(Prosencephalon)解剖学上的结构包括端脑和间脑。是人脑最大的区域,分为两个半球(hemisphere),并各分为四个脑叶,即枕叶、顶叶、颞叶和额叶。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主要包括两个对称的大脑半球和胼胝体。被大脑皮层覆盖的大脑半球包括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围绕第三脑室。主要结构是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构成间脑的背部,接近大脑半球中央。下丘脑位于脑的基底部,控制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与种系存活相关的行为。
前脑的构成:
1、视丘:
视丘(thalamus)视丘呈卵圆形,由白质神经纤维构成,左右各一,位于骈胝体的下方。从脊髓、脑干、小脑传导来的神经冲动,都先终止于视丘,经视丘在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所以说视丘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此外,视丘还具有控制情绪的功能。
2、下视丘:
下视丘(hypothalamus)下视丘位于视丘之下,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它直接与大脑中各区相连接,又与脑垂体及延髓相连。下视丘的主要功能是管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调节体温,并与生理活动中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的关系。
3、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一般认为包括视丘、下视丘以及中脑等在内的部分。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分泌、性、摄食、学习、记忆等。边缘系统有两个神经组织,即杏仁核与海马,前者关系情绪的表现,后者与记忆有关。
4、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表层,由灰质构成,其厚度约为1到4mm,其下方大部分则由白质构成。大脑中间有一裂沟,由前至后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大脑半球。两个半球之间,由胼胝体连接在一起,使两半球的神经传导得以互通。
解剖结构:
1、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由大脑皮质、髓质和基底核三部分构成。左、右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相连。皮质表面布满深浅不等的脑沟,沟之间是隆起的脑回。髓质在皮质的深面,由神经纤维集中而成,是联系大脑两半球和联系大脑与脑干、脊髓之间的纤维。基底核位于髓质的深部,由密集的神经元组成。
每个大脑半球可分为三个面,即宽阔而凸隆的背外侧面,较平坦的内侧面和不规则的底面。半球的前端,称额极;后端称枕极;颞叶的前端,称颞极;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以背内侧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之间以腹外侧缘为界;内侧面与底面之间的界限不规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位于内侧面与眶面之间,称内眶缘,后部位于内侧面与小脑幕面之间,称内枕缘、大脑半球的表面是一种很复杂的起伏,并且为许多深度和明显程度不一的沟所分隔。大脑半球的沟将半球分成数叶,每叶内又分成数回。分隔左右半球的纵沟,称为半球纵裂;纵沟的底,是连结左右半球的纤维,称其为胼胝体。
2、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间脑和端脑在胚胎早期同由前脑翼板衍发而来,间脑位居前脑的后部中央,端脑发育成为左右大脑半球。由于端脑的高度扩展,间脑除了腹侧属于下丘脑的部分露于脑表面以外,其余部分皆为左右大脑半球所包绕。在脑的正中矢状切面上,自后连合至乳头体后缘的连线代表间脑和中脑的交界,自室间孔至视交叉的连线代表间脑和端脑的交界。间脑的室腔称为第三脑室。
两侧间脑的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旁壁。在内侧面与背面交界处,有一条隆起的纤维束——丘脑髓纹,上有第三脑室脉络组织附着。丘脑髓纹向后连接缰三角,左右缰三角之间有缰连合连接,此连合的后方有松果体。约在第三脑室壁的中央部,有连接左右室壁的丘脑间粘合(或中央块)。它的腹侧有下丘脑沟,自中脑水管走向室间孔。属于下丘脑的结构围绕着第三脑室底,从前向后有连接终板的视交叉、漏斗、灰结节和乳头体。在间脑的背面,第三脑室两侧为属于背侧丘脑的卵圆形灰质团块所挟持,前端有隆凸的丘脑前结节,后方有膨大的枕。背面的外侧有属于端脑的尾状核,它与间脑之间为终纹。在枕的下外侧,有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间脑的外侧面与端脑的内囊融合。间脑的腹面是露在脑外表的部分,前有视交叉和视束,漏斗、垂体和灰结节居中,乳头体成对,位于灰结节后方。
间脑分为五部:①上丘脑主要包括缰三角、丘脑髓纹和松果体等。②背侧丘脑是挟持第三脑室的两个大灰质团块,也称丘脑。③后丘脑包括内侧、外侧膝状体。④底丘脑位于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并与中脑被盖相连,外形上见不到。⑤下丘脑为下丘脑沟以下的部分,包括视交叉、视束、漏斗、垂体,灰结节和乳头体。
间脑各部分都有其特殊功能,但主要功能表现为对躯体性与内脏性感觉(嗅觉除外)冲动的接受和初步整合,中继给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它又是大脑皮质下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中枢。故间脑损害时,出现感觉障碍和自发性感觉过敏,尤其是痛的过敏明显,以及植物性神经与内分泌紊乱现象,如体温、水的代谢、睡眠、情绪等异常现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8 18:45
目录
概述
前脑的构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