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漫主义
社会科学术语
前浪漫主义兴起于法国,之所以称它为前浪漫主义,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特点和浪漫主义相似,浪漫主义主张对自然的深刻认识,1798年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发表预示浪漫主义的真正兴起。无论是前浪漫主义也好,浪漫主义也好,他们都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强调自然的真情流露,他们通常都喜欢追溯模仿中世纪(Elizabethan Age和Jone Milton)的写作风格。
基本信息
他们更加关注普通百姓,他们对生活更加积极。这几点就是前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最大的不同。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是Blake和Burns,他们的作品很强烈地反映了这些特点,比如前者的《经验之歌》等作品,后者的《友谊地久天长》,《我的心在高原》等,风格和感觉完全不同于感伤主义,反映了积极的态度。
代表作品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
斯达尔夫人(Madame de Stael,1766~1817)
《黛尔菲娜》(1802),《柯丽娜》(1807),《德意志论》(1810-1813)
夏多布里昂(Francois-Rene de Chateaubriand,1768~1848)
《阿达拉》(1801)《勒内》(1802),《基督教真谛》(1812)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7 14:1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