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寒武纪构造(Precambrian tectonics)是指显生宙以前的
构造及其演化。地球在46亿年前生成,有硬体保存下来的
化石到近6亿年前的显生宙才出现,因此它代表
地球85%的历史。
整个前寒武纪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①从46亿年前到全世界已知最古老的38亿年英云闪长质岩石露头之间,地球形成的最初8亿年没有地质记录存留下来,被称为地质历史的黑暗时期,一般认为当时有强烈而密集的陨石撞击有关。这一时段的历史可从月球浅色高地上44亿~40亿年的斜长岩及其他火成岩中间接推断。②38亿~25亿年太古宙阶段的情况表现在全球各主要克拉通的早前寒武纪基底杂岩中,科马提岩等独特岩类在其中产出、普遍的深变质作用、岩浆活动以及构造变形图式等都提示当时有一个更热和更薄的岩石圈,地表的物理环境和后来有很大不同。南非克拉通的记录表明陆壳最早的克拉通化在30亿年前出现。③元古宙(25亿~5.43亿年)属晚前寒武纪,是从早前寒武纪向显生宙的过渡阶段,
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消失,标志含氧大气圈形成的叠层石碳酸盐、冰碛岩和红层的出现,以及预示生命大爆发的伊迪卡拉后生动物群等都发生在这一阶段。第三阶段又可以18亿年为界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晚期的晚前寒武纪世界陆域已广泛发育有未变质的沉积岩系,它们广泛地不整合在早期的晚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之上;这一阶段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已和显生宙基本相似。早前寒武纪构造,因结晶基底由以深变质英云闪长岩类为主的花岗片麻岩和不同变质深度的花岗岩绿岩带二者组成,需要以构造热事件标志演化史序列,对构造样式、岩石组合及同位素年龄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其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应该指出,早前寒武纪(太古宙)已有30亿年龄值的由陆壳形成的古老克拉通,故有的学者认为自新太古代起已具板块构造基本演化模式,并使克拉通区残块留存至今,但这种看法还未得到公认。戈德温(Godwin,1981年)用丰富的资料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地壳不可逆的前进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