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蛾科,Limacodidae;鳞翅目的一科。俗称痒辣子、火辣子、八架子、双木架子或刺毛虫。世界记载有1000种,中国记录约90种。由于这类幼虫体上有枝刺和毒毛,触及皮肤立即发生红肿,疼痛异常。
形态特征
刺蛾成虫中等大小,身体和前翅密生绒毛和厚鳞,大多黄褐色、暗灰色和绿色,间有红色,少数底色洁白,具斑纹。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口器退化,下唇须短小,少数较长。雄蛾触角一般为双栉形,翅较短阔。幼虫体扁,蛞蝓形,其上生有枝刺和毒毛,有些种类较光滑无毛或具瘤。头小可收缩。有些种类茧上具花纹,形似雀蛋。羽化时茧的一端裂开圆盖飞出。刺蛾幼虫大多取食阔叶树叶,少数为
害竹竿和水稻,是森林、园林、行道树、果园和多种经济植物(如咖啡、茶和桑等)的常见害虫。
详解
鳞翅目的 1科。体粗壮,鳞毛厚密,缺喙;幼虫具枝刺和毒毛的中型蛾类。世界记载有1000种,中国记录约90种。由于这类幼虫体上有枝刺和毒毛,触及皮肤立即发生红肿,疼痛异常,俗称“痒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虫”,刺蛾一名也由此而来。
刺蛾成虫中等大小,身体和前翅密生绒毛和厚鳞,大多黄褐色、暗灰色和绿色,间有红色,少数底色洁白,具斑纹。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口器退化,下唇须短小,少数较长。雄蛾触角一般为双栉形,翅较短阔。幼虫体扁,蛞蝓形,其上生有枝刺和毒毛,有些种类较光滑无毛或具瘤。头小可收缩。无胸足,腹足小。化蛹前常吐丝结硬茧,有些种类茧上具花纹,形似雀蛋。羽化时茧的一端裂开圆盖飞出。
刺蛾幼虫大多取食阔叶树叶,少数为害竹竿和水稻,是森林、园林、行道树、果园和多种经济植物(如咖啡、茶和桑树等)的常见害虫,诸如黄刺蛾 (见彩图)、扁刺蛾、褐边绿刺蛾和显脉球须刺蛾等。
分类
茶角刺蛾
湖南、江西、安徽、浙江、贵州等省均有分布。幼虫蚕食叶片,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柑桔、咖啡等。
形态:成虫体翅茶褐色,长12-16mm,翅展25-35mm,前翅从前缘至后缘显3条暗褐色斜纹。幼虫成长后体长20-35mm,黄绿至灰绿色。各体节有一对毒刺,后胸背中有一个淡红色或浅绿色角状肉突。
生活习性:在江西、湖南均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根际落叶和表土中结茧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下蟾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茶树中、上部背近边缘处,3代幼虫分别于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及9月下旬盛发。
防治:见扁刺蛾。
扁刺蛾
遍布中国各茶区。幼虫蚕食叶片,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桑、苹果、柑桔、蓖麻、豆类等多种植物。
形态:成虫体长10-18mm,翅展26-35mm,体翅灰褐色,前翅前缘2/3处有一条暗褐色斜纹向后延伸。雄蛾前翅中央且有一黑点。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幼虫成长时体长21-2
6mm,淡绿色,背线灰白,各体节有两对刺突,两侧边缘的一对大而明显,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红点。蛹为裸蛹,椭圆形,长10-15mm,乳白至黄褐色。茧卵圆形,长约14mm
质硬,暗褐色。
生活习性:在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一年发生两代,少数3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下,根颈缝隙或落叶下结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两代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成虫多于夜晚羽化,有趋光性,当日交配,次日开始产卵,卵多散产一叶面。幼虫孵化后即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形成半透明枯斑。
防治:幼虫幼龄期喷布90%敌百虫、50%辛硫磷、50%杀螟松、25%
亚胺硫磷1000倍,或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6000-10000倍毒杀。
暗扁刺蛾
分布于中国广西、台湾、福建、云南等省区。幼虫蚕食叶片,为害茶及一些农作物。
形态:成虫体长10-18mm,翅展26-30mm,体翅褐色,多毛。前翅稍暗红,具细小黑色色点,中室横脉上有一稍大黑点。卵椭圆,扁平光滑,色淡,长约1mm。幼虫淡黄转绿,老熟时褐黑色,筒形扁平,背中纵贯有淡紫、淡蓝、粉绿三色组成的一条宽带。蛹卵圆,长约11mm,淡黄绿色,腹背各节后缘一条暗带。茧卵圆,褐色。
生活习性:在广州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次春化蛹变蛾产卵。卵多散产在茶丛两侧成叶叶背。3代幼虫分别于4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防治:发蛾盛期点灯诱杀。幼虫盛孵后喷施敌敌畏、乙醚甲胺磷、巴丹或
马拉硫磷1000倍液,速灭杀丁5000倍液。
丽绿刺蛾
分布湖南、贵州、四川、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幼虫蚕叶片,为害油茶、油桐、乌桕、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
形态:成虫体长10-17mm,翅展35-40mm。前翅绿色,基部棕褐色,近外缘有深褐色宽带。卵扁平椭圆,淡黄色,在叶背面聚成鱼鳞状卵块。幼虫成长后体长约25mm,黄绿色,腹末有4个黑色绒球。茧椭圆形,坚硬,棕褐色。
生活习性:在湖南、江西等地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茎杆上结茧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产卵于茶丛中,上部成叶背面。两代幼虫分别于6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开始孵化。老熟后在茶树中、下部基干或枝桠处结长卵形茧、化蛹其中。
防治:清除枝干上越冬虫茧,药剂防治见扁刺蛾。
黑纹白刺蛾
中国各产茶省区均有分布。幼虫蚕食叶片,为害茶、李、柿、樱桃、苹果、梨、杨梅、油桐等多种树木。
形态:成虫体翅灰白色,体长6-8mm,翅展约20mm,前翅中部有一淡褐色云形斑纹,外缘灰褐色并有一列小黑点。卵扁平椭圆,透明,淡黄色。幼虫成长后体长8mm左右,近于龟形,翠绿至黄绿色,无刺毛,腹部背中两侧常有2-4对红点。茧椭圆坚硬光滑,灰褐色,有白色及褐色条纹,中部暗褐。
生活习性:安徽、浙江、湖南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3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一般第1-2代发生较整齐。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叶背。
防治:结合清园清除枝、叶上的虫茧。药剂防治见扁刺蛾。
白痣刺蛾
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幼虫蚕食叶片,为害茶、柑桔、咖啡、油桐等。
形态:成虫体长约12mm,雄蛾全体烟褐色,翅展23-25mm,前翅中室下方有一黑褐色近梯形斑,斑内侧红褐色,上方有一白点,横脉上有一小黑点。雌蛾体褐黄色,翅展30mm左右,腹末二节背面具黑褐色毛,前后翅黄白色,中室下斑较大,红褐色。卵淡黄色,半透明。幼虫成熟时体和14-30mm,宽7-10mm,高6-9mm,椭圆形乳白色,稍带蓝绿,全体无刺。蛹长12-16mm,短而圆,初为乳黄色,后转为褐色。茧坚硬,茧外有一层白色粉状物。
生活习性:广东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面结茧越立。各代幼虫期分别为4至5月,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10至11月,全年以第2代虫口发生较多。成虫晚上羽化,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雌蛾产卵于叶背,散产。成虫寿命5-11天。老熟后多在叶层较厚处的叶上结茧化蛹。
防治:人工摘除有茧叶片,灯火诱蛾。药剂防治见扁刺蛾。
种属举例
Belippa horrida Walker,1865
背刺蛾Altha lacteola melanopsis Strand,1915
白丽刺蛾Althonarosa horisyaensis Kawada,1930 黑眉白刺蛾
Cania heppneri Inoue,1992
灰双线刺蛾Chalcoscelides castaneipars (Moore,1866)
仿奼刺蛾Demonarosa rufotessellata subrosea (Wileman,1915)
艳刺蛾Flavinarosa obscura (Wileman,1911)
灰刺蛾Mahanta quadrilinea Moore,1879
枯刺蛾Miresa fulgida Wileman,1910
闪银纹刺蛾Monema rubriceps (Matsumura,1931)
黄刺蛾Narosa corusca Wileman,1911
波眉刺蛾Narosa fulgens (Leech, 1889) 褐点眉刺蛾
Narosa nigrisigna Wileman,1911
白眉刺蛾Narosoideus vulpinus (Wileman,1911)
狡娜刺蛾Parasa bicolor virescens (Matsumura,1911)
两色绿刺蛾Parasa hilarata (Staudinger,1887)
双齿绿刺蛾Parasa pastorralis Butler,1880
迹斑绿刺蛾Parasa shirakii Kawada,1930 素木绿刺蛾
Parasa tessallata Moore,1877
褐边绿刺蛾Rhamnosa uniformis (Swinhoe,1895)
灰齿刺蛾Scopelodes contractus Walker,1855 球须刺蛾
Traga rugosa (Wileman,1911)
漪刺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