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柏属(学名:Juniperus L.)是柏科下的一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圆柱形或四棱形;叶刺形,3枚轮生,基部有关节,不下延生长,上面平或凹下,有1-2条气孔带,背面有纵脊;球花
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叶腋;雄球花黄色,长椭圆形,雄蕊5对,交互对生;雌球花卵状,淡绿色,小,由3枚轮生的珠鳞组成;全部或一部的珠鳞有直立的胚珠1-3颗;果为一浆果状的球果,2-3年成熟,成熟时珠鳞发育为种鳞,肉质,种子通常3粒,无翅。约60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23种。
植物学史
刺柏属(Juniperus)和圆柏属(Sabina)于1753年和1754年分别由Linnaeus和Miller建立,两属的分合长期存在着争论。1978年的《中国植物志》将其分为两属,1999年的英文修订版将圆柏属并入刺柏属,2004年Adams利用叶片油脂类物质含量和RAPD数据将刺柏属划分为三个组:刺柏组、圆柏组和叙利亚刺柏组,并在各组进行了大量系统学研究。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近圆柱形或四棱形;冬芽显著。叶全为刺形,三叶轮生,基部有关节,不下延生长,披针形或近条形,上(腹)面平或凹下,有1或2条气孔带,下 (背)面隆起具纵脊。
雌雄同株或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卵圆形或矩圆形,雄蕊约5对,交叉对生;雌球花近圆球形,有3枚轮生的珠鳞,胚珠3枚,生于珠鳞之间。球果浆果状,近球形,二年或三年成熟;种鳞3枚,合生,肉质,苞鳞与种鳞结合而生,仅顶端尖头分离,成熟时不张开或仅球果顶端微张开;种子通常3粒,卵圆形,具棱脊,有树脂槽,无翅。
分布范围
该属约60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23种。
用途
为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材淡红色,香而耐腐,可制家具和小玩具用,惜生长慢,大材难得。
民间百姓一般把这种由刺柏蜕变成的香材称为:柏君香 、本地檀香、土檀香。一直被当地人应用于制香,寺院祭祀,土方治病。
代表物种
该属模式种:欧洲刺柏Juniperus communis L.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2米,或为直立灌木,高1-3米;树皮灰褐色;枝条直展或斜展。叶三叶轮生,全为刺形,宿存树上约三年,通常与小枝成钝角开展,直,条状披针形,先端渐窄成锐尖头,长8-16毫米,宽1-1.2毫米,上面稍凹,具1条较绿色边带为宽的白粉带,白粉带的基部常被绿色中脉分为两条,下面有钝纵脊,常沿脊具细纵槽。球果球形或宽卵圆形,成熟时蓝黑色,径5-6毫米,种子卵圆形,具三棱,顶端尖。
分布:原产欧洲、苏联亚洲部分的中亚细亚地区和西伯利亚及北非、北美。我国河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等省市引种栽培作观赏树。
用途:木材坚硬,边材黄白色,心材淡褐色,纹理致密,耐腐力强。可作工艺品、雕刻品、家具、器具及农具等用材。可栽培作庭园树。果实入药,有利尿,发汗、驱风的效用。
下级分类
欧洲刺柏 Juniperus communis Linn.、
刺柏 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
杜松 Juniperus rigida S. et Z.、
西伯利亚刺柏 Juniperus sibirica Burgsd.
检索表
1 叶上(腹)面中脉绿色,两侧各有一条白色、稀紫色或淡绿色的气孔带;球果圆球形或宽卵圆形、 熟时淡红色或淡红褐色;乔木(台湾、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刺柏1 叶上(腹)面有一条白粉带,无绿色中脉。(2)
2 叶质较薄,微凹,不成深槽,白粉带常较绿色边带为宽,横切面扁平。(3)
3 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毫米,稍成弯镰状;球果圆球形,被白粉;匍匐灌木(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
西伯利亚刺柏3 叶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长8-16毫米,直而不弯;球果圆球形或宽卵圆形,熟时蓝黑色;乔木或直立灌木(栽培)。
欧洲刺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