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Rupr. & Maxim.) Maxim.),别名:坎拐棒子、老虎潦、一百针。
灌木,高1-6米;分枝多。叶有小叶5,稀3;叶柄常疏生细刺,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深绿色,脉上有粗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短柔毛,边缘有锐利重锯齿;小叶柄有棕色短柔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有花多数;总花梗无毛,花梗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黄色;萼无毛;花瓣卵形;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灌木,高1-6米;分枝多,一、二年生的通常密生刺,稀仅节上生刺或无刺;刺直而细长,针状,下向,基部不膨大,脱落后遗留圆形刺痕,叶有小叶5,稀3;
叶柄常疏生细刺,长3-10厘米;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13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深绿色,脉上有粗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短柔毛,边缘有锐利重锯齿,侧脉6-7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0.5-2.5厘米,有棕色短柔毛,有时有细刺。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6个组成稀疏的圆锥花序,直径2-4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5-7厘米,无毛;花梗长1-2厘米,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黄色;萼无毛,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5小齿;花瓣5,卵形,长-2毫米;雄蕊5,长1.5-2毫米;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
果实球形或卵球形,有5棱,黑色,直径7-8毫米,宿存花柱长1.5-1.8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近种区别
生长习性
生于森林或
灌丛中,海拔数百米至2000米。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微荫蔽。宜选向阳、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伊春市带岭)、吉林(吉林市、通化、安图、长白山.靖宇)、辽宁(沈阳)、河北(雾灵山、承德、百花山、小五台山、内丘)和山西(霍县、中阳、兴县)。朝鲜、日本和俄罗斯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种子
刺五加的果实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成熟,其果实采收后不能直接播种,需要经过一个冬季完成生理成熟过程后,种子才能发芽。
扦插
分蘖
在春天土壤完全解冻前,将植株周围萌发的幼苗连根挖出,或者连同母株一起挖出分株。分株的幼苗必须生长健壮,根系好,无伤根,以60×6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
栽培技术
移栽定植
(一) 选地与整地
(二) 栽植
要做到精心栽植,苗木最好是随起随栽,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打包,防止风吹日晒。运到造林地块的苗木,要及时假植,防止苗木风干,保证成活率。栽植时,苗要扶正,根系舒展,土要踩实。
田间管理
采收加工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刺五加在中国医药学中做为药物广泛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的作用,久服“轻身耐老”,与它药配伍亦可“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南北朝刘宋·雷敩著《炮炙论》记五加皮有“阳人使阴,阴人使阳”的作用。 国外对人参及其近缘植物刺五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证明了刺五加和人参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食用价值
刺五加嫩茎和鲜叶含胡萝卜素、核黄素、抗坏血酸及丰富的维生素。其嫩茎风味独特,清香微苦,日常可以炝炒、凉拌、做馅、煲汤等,也可制作成各种风味开袋即食的软包装罐头。其叶可作茶饮用,茶水具有特殊香气,汤色浅褐、回味甜润,保留了刺五加特有的营养和药用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效果。
生态价值
刺五加年生长量较大,根系发达,侧根可达1米以上,具有较强的固土抗蚀能力。其地上植株部分生长迅速、枝叶茂盛、抗逆性强,在梯田-地埂种植系统中有较强的生长势,对减少径流量和土壤冲刷量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价值
刺五加在药用与食用方面的价值带动了其市场的经济价值。刺五加种子可榨油,制成肥皂供人们使用。果实可以食用和酿酒,五加酒等系列产品不断推向市场。
保护情况
2023年6月5日,被列入《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