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毛笔
手工艺品
毛笔,用羊毛、鼬毛等制成的笔,供书画等用。笔头材质狼毫、兔毫、羊毫等。
分类
由笔头、笔管、笔帽组成。
历史溯源
我国毛笔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时期。
现在的笔字,商代甲骨文中写作“聿”,就像一只手握笔的样子。先秦时期,笔尚无统一的名称,《说文解字》载:“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可见,“笔”字是秦吞并六国后统一文字才确定下来的。
解放后,考古人员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地发掘的战国楚笔,是我国发现最早、较为完整的毛笔实物。
这些早期的毛笔制作,工艺相当简单。笔头用兔箭毛扎绑成束,夹在劈开(有包在外围之说)的竹杆之中,用麻丝捆紧后涂上一层生漆,便成为当时的毛笔。笔锋挺而尖,具备了现代毛笔的基本形态。
汉代,因造纸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毛笔工艺的进步。
魏晋时期,安徽宣州出产一种紫毫兔毛制作的紫毫毛笔,又称“宣笔”。笔锋坚挺耐用,闻名于世。
唐宋时期,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宣笔风行天下、名噪艺林。
宋代,诸葛笔名传天下,被誉为“横行笔墨,所向如意”。该族的后人诸葛高成为制笔的集大成者。
元代,浙江湖州路吴兴镇善涟村(今湖州市善涟村)的毛笔业异军突起,取代了宣笔的统治地位,成为此后数百年独领风骚的笔中霸主。因当时吴兴善涟村隶属于湖州路管辖,因此这笔也称为湖笔。
吴兴善涟村成为元、明、清时期著名的“笔都”。
民间,有毛笔的制作始自蒙恬的传统说法。晋人张华的《博物志》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所著《千字文》也有“恬笔伦纸”之说,把蒙恬作为造笔的始祖。每年农历元月初三,是蒙恬的诞辰日,制笔艺人都要纪念祖师爷,燃放鞭炮、焚香上供,宴请亲友,进行各种文娱活动。
历史上,蒙恬与王翦伐楚确实到过安徽宣城、泾县一带。这一地区盛产山兔和细长均滑的苦竹。蒙恬在这里以“被柱法”改进了毛笔制作,所以蒙恬制造毛笔,应为蒙恬改良毛笔。
冀东地区,北依燕山,南浸渤海。不论是山地丘陵,还是河滩港地,皆植被繁茂,水草丰美,为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尤其是黄鼠狼和野兔的存在,为制造毛笔提供了天然的材料。加之冀东属京畿辅地,如《滦县志》载:“滦故为文学之邦,士大夫揖让进退皆彬彬有礼,重然诺,尚气节,文字朴茂……”文化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的毛笔作坊。
20世纪50年代,经毛笔作坊的竞争,优胜劣汰后乐亭县毛笔厂和玉田县毛笔厂成为冀东保存下来的两个著名厂家。
制作选料
毛笔的生产工艺历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现已发展成一门独特的手工工艺,一只毛笔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包装出厂,一般要经过选料、水盆、干作、零活、刻字、包装等6道大工序;洗、浸、拢、并、梳、连等50多道小工序才能完成。
选料
制做笔杆的材料主要有竹类、木类及骨类等。竹类有青竹、黄竹、湘妃竹、凤眼竹、白面竹、太阳竹、罗汉竹;木类有紫檀、黄花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木材。另外,还有以有机玻璃、象牙、兽骨、陶瓷等作为笔杆原料的。各种杆料在进场前一般都是经过初步加工的现成材料,只需进行一些简单的切割、打磨、着色、装潢等。其次是对笔头原料的选择。主要有黄鼠狼尾毛、香狸尾毛、猪鬃、山羊胡子、马毛、山兔毛、牛耳毛、石獾毛、貂毛等。
水盆
这是生产笔头的第一道重要工序。操作人员在工作时,都备有一只水盆和一个小案板。他们盘腿而坐,在膝头上覆盖一块帆布,使用水盆、水板(即木制工作台面)、齐板(牛骨制齐毛用)、梳子、裁刀、毛墩(切毛垫用的上端面平滑木桩)、制板(桦树皮制,毛尖和笔盖毛长度标志)、水刀(切毛刀)、骨刀、帖子板(骨制)、石灰碗和火砖等工具。把选好的笔头毛料进行配伍加工,按要求制成笔头。
制作方法
制品子、挑羽子
将拔下的黄鼠狼尾毛集成若干“物头”(即大撮),先在手心,后在水板上把根墩齐,手捏尾毛在水盆里用清水浸透,在水板上继续墩齐毛根,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攥住尾毛上部,另一手执梳子,在水盆边缘紧贴水面随蘸水随梳,先根后尖,把毛中之绒梳去大部,此时的毛撮叫“品子”。
把制成的品子适当蘸水,从根至尖轻梳一遍后,将品子中的水分挤去,用剪刀把品子根部长出的毛剪平。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品子尖部,毛根向上露在手指以外,另一手反执梳子,由表及里,将品子根部的绒毛剔出毛根。根部挑完后,再蘸水梳通尖部,达到上下理顺毛纯无绒。此时的毛撮称为“羽子”。
制材子
用骨刀把羽子一分为二从中劈开,一手握齐板顶端,末端顶靠于胸前,另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半片羽子根部,从齐板顶端开始,将羽子毛尖至齐板左边沿上,握板手拇指按住毛尖,捏羽子之手平行向右拉,使与齐板边沿相齐之毛从羽子中脱出,横附在齐板之上。连拉数次,直至将羽子毛拉完或毛不够长度为止。半片羽子拉完后,用剔除的绒毛制成的毛球蘸石灰水适量滴于材子毛上,一手将材子毛横推,使材子毛由薄变厚,用骨刀将材子压挑均匀,再用平面石板或硬木板垂直于齐板左边沿撞击几次,随后把纸垫顺齐板压在材子毛上,双手合十将材子中的水分挤出。从齐板上托取而下,将长出材子尖部的虚毛用手指和水刀择出,最后再汇集拉齐。然后分片用唾沫把它粘在宽2.3公分的制板”上,材子尖部与“制板”一侧边沿比齐,制板在上毛在下,置于木质毛墩上,左手拇指与小指掐住毛墩两侧,其他三指紧紧按在制板上,右手握裁刀,沿制板毛根将长出的毛根切去。裁刀要垂直,紧贴制板,不能偏离分毫。不然,拉齐的材子将变得不齐,直接影响到笔头的质量。此时制成的毛撮称为材子。
之后经过笔尖垫脖、加热处理和混材子三道小工序。笔尖垫脖,即将材子的五分之一,按笔尖制板低一个笔锋(2毫米)切根,垫在笔尖毛之中。热处理是将材子毛放在烧热的火砖面上达到去油直弯的目的。砖的热度要靠制笔师傅掌握,凉了达不到去油直弯的作用,过热则容易把毛质烫软。混材子是将热处理的材子降温后,把笔尖与垫脖材子等量配合好,再梳理去掉石灰粉质,把毛混合,即可做笔头用了。
垫笔胎
笔胎包括“上苘”(qing,即上脑)、“脚苘”(下脚)两部分。所用原料是各种毛根。以笔尖毛长度为3.2公分的狼毫为例,笔胎“上苘”尖高度为2.7公分,底为1.3公分;“脚苘”长度0.9公分。毛胎先垫“上苘”,这里没有固定模式,全靠制笔师傅的眼力和经验用裁刀切削而成。“上苘”胎毛从上到底顺延增多,侧面为扇面形状。切削好的“上苘”分为若干把,用梳子梳通一遍将其捻长,掐为三段,将应加入份量的笔尖毛梳开打长,分两层夹在三层“上苘”之中,制成笔头帖子。
挠帖子
即把垫好的笔头帖子通过梳挠混合均匀。方法是:左手用拇指食指加中指似钳状捏紧帖子,右手执梳子,先根后尖,从两面梳通。每梳一遍,随时用手指和水刀将底部虚毛择出,并沾水把帖子捻薄捻长,第一次毛茬向外,盘叠四层,使每把帖子由开始的半圭形变为A形。连续梳挠三遍,使笔胎毛与笔尖毛均匀混为一体。接着,把梳挠好的每把帖子,掐为预定相同的份数,诸把分解,再重新组合成若干把,制毛笔的术语叫“合婚”。合婚后的帖子再梳挠两遍,使笔尖大小与笔胎形状达到进一步均匀和相对一致。
挽笔头
把梳挠好的帖子底部虚毛用灯火燎去。在帖子底部蘸上适当的石灰水,约两分钟后将水分挤去。然后掐成笔头大小,平置于水板上,横摆茬压茬,以节省空间,用毛绒球浇上适量的石灰水,逐个挽成笔头。要大小标准统一、笔头表面光洁、底部齐整、不偏不斜。挽好的笔头放于瓷盘中,盖一湿布,以确保笔头湿润。
附盖毛
盖毛的制作与笔尖毛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盖毛长度在笔尖以下0.5毫米~1毫米为宜,过高了与笔尖抗争,过低了对笔尖起不到辅助作用。覆盖毛的做法是:将制作好的盖毛,根左尖右,横向粘在帖子板上,左手握板,右手执水刀,用水刀尖和右手食指从盖毛根部轻轻掀取一片(一般恰够一个笔头用),随翻制板的右下端,用水刀蘸水滴在盖毛上,把盖毛打压的薄而均匀,并将盖毛跟部与板沿打齐,板转右手,用左手食指与中指贴近盖毛托取而下,右手把板放下随取一笔头,从舌尖蘸上少量的唾液,把笔头底与盖毛根比齐,从一侧向另一侧滚动,使盖毛裹住笔头,两侧恰好相接,再用水刀将盖毛接茬处调理均匀,墩齐根部,置水板右侧,一字排成长队。笔头全部附完盖毛后,适量蘸上用海生胶菜熬制成的胶质水,立排在压平的沙土盘内吸取水分,置放于笔头箩内晾干,至此,狼毫笔头合成全部完成。
零 活
工具有:工具匣子一个、胶板一块、大小不同型号的绞刀数把、切刀一把、打笔头板一个、小锯一把、截刀一把。
绑笔头
把蚕丝线一头缠在某种物体上,用牙咬住另一头,一手拿笔头,用竹板击打笔头底部,使笔头底端齐整,一手在笔头底端半毫米处挽扣(猪头捆)并勒紧。绑好一个后紧挨着绑另一个,目的是割断后没有多余的线头,易于安裁。
挖仓
按笔头底部直径大小,选好竹杆,以小头为准,剔去偏头和其他不合格部分。然后用截刀从大头截齐,捆绑成捆。小头向下放入平底金属盆内,加水3公分,煮开半小时,将笔头一端煮软。一手握笔杆,横置胶版上,用手掌滚动笔杆,随笔杆从外向内滚动,另一手先用切刀将笔杆两头切平,再用切刀在安裁笔头一端斜刮一周,削去杆头边沿的角楞。随换绞刀,随着从内向外滚动的笔杆挖仓,一般一两刀即可将仓口挖好。深度以笔头而定,要求圆而直,口小膛大不易安笔头,口敞膛小了笔头易脱落。随之将笔头安上。
栽笔头
从笔杆上将临时的笔头拔下,蘸上融化的松香(现在是环氧树脂),栽于笔杆仓内。要按标准把笔头栽按整齐,粘合剂要蘸得适量,多了容易溢出,少了不易粘牢。
绞帽
其做法同套笔大体一致,把选好的空心较大的竹杆用截刀按标准截齐,笔帽的长度大体相当笔杆的三分之一。截好的帽杆捆成捆,用水煮软。之后把两端切平,用较长的绞刀从大头挖成空腔,将一枝毛笔安入其中。帽腔深度要足,毛笔插入后,保证不顶尖,不脱落,恰到好处。
较高档的毛笔还在笔杆和笔帽顶端镶上竹顶,使外表美观。即先将笔杆顶端和笔帽顶端用绞刀切成管壁表面相对应的v口,再将大毛竹锯断,劈成细条,刨刀取圆后用切刀削成斜面,锯成与v口深度相一致的两面刃片,在笔杆和笔帽的管壁相互对应面切成v形口上粘上水胶,粘牢后用切刀切平。笔头堵头原为竹料,后用牛角,现在则用塑料制品,上面钻眼儿加环套挂笔。
干 作
工具有:择笔刀、刷子、刷笔盆、置笔架、水碗。主要分以下几步:
刷笔
将毛笔头朝下放入水盆中浸湿(透),取出置于笔架上,然后取数支握于右手,一字横排,笔头贴在食指上,左手执刷子蘸水冲刷,直至将笔头中的杂质(胶质、石灰、杂毛)刷去。刷后的毛笔仍置于笔架上,盖一块干净的湿布以防干燥。
摘笔尖
一手握笔的下半部,笔头附于食指上,另一手握择笔刀,将笔头上的多余部分剔除。把笔尖捏成扁片状,把高出笔尖的虚毛用另一只手食指和择笔刀背夹住向下轻轻一扯,使其脱出笔尖,随将其转向上面,用择笔刀拾起,拇指与刀侧平面相夹拔下,这样从笔尖的不同侧面反复三次,即可将笔尖择齐;
搂尖
即将笔尖中的无锋毛莛剔除。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手把笔尖打扁,用择笔刀从扁平笔尖底面轻轻向上一挑,好毛从刀边滑下,硬毛莛架在刀上随即拔掉;其二是用右手食指轻轻地碰滑笔尖,使无锋的毛滑出笔尖,再用刀收取择出。这样反复几次,即可把笔尖中的无锋毛莛全部剔除;清脖是将笔尖以下盖毛以上的无锋毛莛择掉。方法与择笔尖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把笔脖打的更宽一些,使毛莛容易挑出和剔除。清脖只能从上面择,不能从下面挑。经过以上几道工序,达到笔尖无虚毛、无毛莛,笔锋整齐。
清择笔身
即把笔头周围上下多余的毛莛全部择掉。把笔头盖毛撩起,先择明苘,然后从不同侧面把笔头打成扁平状,用择笔刀将多余苘毛连根清除。择除废苘毛莛的技巧,一是眼看,看到即择去;二是手模,将笔头轻轻一捋,那里拱手,便有应择的齐苘(毛莛撮);三是适当用劲一捋如笔尖开花,证明笔身内部有齐苘,随将笔身打扁平将其剔除。
清择盖毛
首先将盖毛上下周围的无锋毛莛择去,在盖毛过厚的地方,用择刀将多余部分撩起去掉。择好的笔头标准是:尖齐、脖净、笔身圆,笔尖、笔身、盖毛融为一体,捋起来笔身贴实,笔尖集中不散。
清笔定型
将择好的毛笔在盆内蘸水轻轻地涮一遍,然后蘸上用海生胶菜熬制的胶质水,从笔尖、盖毛全面再进行检查和清整,通过刀挑手捋,把笔尖、盖毛调理顺直,将笔头捋成圆锥形。清笔无模具,全靠经验,上百只毛笔,清整定型后,如出一辙。捆捆晾干,即完成了择笔的全过程。
刻 字
工具有刻刀数把,工作台凳一个。工作时,左手握笔杆下端,上端置工作台(台上有半圆形沟槽)上,右手拇指与食指握刀,刀头与中指相依,用刀在笔杆的规定位置上刻画上所要求的文字,毛笔的厂名或经销(监制)单位的企业名称。如“特制水月”、“加健小白云”、“净尾中狼毫”、“风云”、“水月”、“狼毫”等字样。字迹要笔画清晰、深度一致,线条流畅,结构严谨,给人以美感。
装 潢
这一道工序包括直杆、净杆、涂字贴签、包装。直杆,就是先把毛笔从平面玻璃板上滚动一下,将笔杆弯曲者挑出,将弯杆的毛笔置于火匣(过去用木炭,现在用电炉)上烤热,逐根用直杆器(俗称拿子)整直。直杆器用木板制作,长30厘米、宽3厘米、厚2厘米,在一端面上钻一斜孔,烫光滑。净杆,就是用水布或油布将笔杆擦拭干净,也有按顾客的要求涂一层透明漆的。涂字贴签,凡刻字的毛笔,要在字的笔画中涂上用胶质调和的颜色,随涂抹随擦拭,字画中涂色要满,笔杆要擦拭干净。不刻字的毛笔按要求贴标签,标签要贴在规定位置,粘牢、整齐。包装分盒装与包装两种。盒装是按要求把一定数量的毛笔固定在盒底活动板的皮筋套内;每10只为一小包,10小包组成一大包。无论哪种包装,里面一定要放入一定数量的樟脑丸(粉),以防虫蛀。包装好的毛笔便可批发或出售。
解放前,要学得制笔这门手艺,需经保人介绍。学徒必须先到笔铺试用两个月,称为“试工”。两个月后,掌柜的愿意留,学徒愿意学的,双方就签订契约。里面明确规定学徒期4年,在此期间,笔铺老板供给食宿。4年支付学徒工资仅仅几十元。如果学员中途退学,不仅不给工资,而且还必须包赔笔铺老板饭钱。同时还规定,学员“投河觅井、寻死上吊、发生车祸等灾难与柜上无关”,最后掌柜的和保人签字画押生效。学徒每天两顿饭,主要是玉米饼子就咸菜,喝的是白菜汤。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有时干活干不好还要挨打受骂。4年到期,如果还不会做笔头,即使学徒期满,也要继续为老板效力。有的学徒,虽然期满已能做笔,但老板往往以学艺不到家为借口,故意延长学徒期限,为他白白地干活。
出徒后,可以经师父介绍给别的笔铺,笔铺接纳制笔工有一条老规矩,就是必须经过检验,关键是考一考你的水盆功夫。掌柜的如果拿出10个秋子尾,即秋后到立冬前的黄鼠狼尾巴,较之立冬后的黄鼠狼尾巴毛短,必须做出300个小楷笔头,差一个也不行。通过了检验,便答应接收,否则另投他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21:20
目录
概述
分类
历史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