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Lai See),又称“利事”、“利市”及“红包”,是指将金钱放置在红色封套中作为礼物,寓意着吉利、顺利和繁荣。赠送利是常见于中国的节庆场合,尤其是在春节期间,代表着祝愿对方事业顺利、财运亨通。
基本含义
利是,又称“利事”或“利市”,寓意利于市场、事业、大吉大利。与“猪舌”类似,南方有时称作“猪利”,因“舌”与“赊”或“折”谐音,意指避免亏损或倒霉,而“利”代表顺利和美好。 最早的利是并无利是封包装,直到清朝,人们才开始用红纸包裹铜钱作为“压岁钱”,向晚辈表达祝愿,祈求来年平安与健康。 随着清末
光绪年间印刷技术的发展,利是封开始出现,推动了利是封的批量生产。
发展历程
早在《易经》中便有“利市”记载,表示本少利多之意。
元代《俗谚考》中写道:“为了吉兆, 要向主家讨个利市”。
最早的利是并无利是封包装,直到清朝,人们才开始在新年伊始用裁成方形的红纸包裹铜钱封作利是赠以晚辈,祈求来年平安、健康,也就是“压岁钱”。
清末光绪年间,利是封出现,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利是封的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民国时期,利是衍变为用红纸包(
利是封)一百文铜元。利是封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七彩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利是封上的图形从古朴粗犷转向精美考究,装饰图形的构图、形态、细节也更为讲究,装饰图案大多采用吉祥话与图形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利是封仍被广泛使用,直至文革期间“破四旧”兴起,派发利是被禁止,利是文化一时出现了停滞,但即便如此,利是封也偶见于农村,可见其深入人心。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利是文化从港台吹向内地,烫金的利是封开始盛行,利是封的图案设计也出现了新的内容,突破了传统图案的束缚,走向了多元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利是封设计更是百花齐放。
21世纪后,利是封设计跟随时代潮流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本特征
利是封
利是封是春节期间常见的礼物,象征着新年的吉祥与繁荣。在粤港澳大湾区,除了用于派发压岁钱,利是封也常作为装饰品。许多家庭或商铺会将利是封挂在金橘树上,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压岁钱
最早的利是通常为长辈在新年期间派发给儿童的压岁钱,通常是硬币(小面额辅币)。与中国一些地方过年派压岁钱越来越阔绰不同,利是的数额不大,重在讨个吉利,一般都是10元、20元。
应用
应用场合
派利是主要是长辈和已婚人士对晚辈、孩童等的心意表达。如今,利是的赠送不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许多人在春节期间也会互送利是。除了拜年时赠送,开工、开市时,东家和老板也会给员工“开工利是”或“开市利是”。
衍生文化
“利是钱”的贴法与对联有所不同,通常由晚辈执行,象征着财富的新生力量。贴于门楣、横批等位置时,要求保持左右空白,以象征财源滚滚、无限发展。更有时通过精准测量和布局,以求图案与位置完美对称。
影响
每年春节,银行、商号等机构会借利是进行广告宣传。例如,
汇丰银行每年向市民派发上千万个利是封,估计香港每年印制利是封超过两亿个。精美的利是封不仅在中国港澳、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市场流行,还远销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评价
利是代表新年的平安与顺利,体现了儿女的孝心和老板对员工的感谢。通过派发利是,促进了亲情、友情和商业关系,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