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亦称早霜,入秋后第一次出现的霜。常在早秋出现 ,因此时平均气温尚高 ,树木生长尚未停止 ,遇霜后往往受冻害。我国各地初霜期不一致 ,一般高纬度、高海拔比低纬度、低海拔早。
初霜,即秋季第一次出现霜的日期 。中国各地的初霜多是由较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平流霜或平流辐射霜 ,单纯的辐射霜极为少见 。平均初霜日期的地理分布特征是 :北方早于南方 ;内陆早于沿海 。如内陆的黄淮平原为11 月上旬 ,近海的山东半岛为 11 月中旬 。但是长江流域的初霜日期并不取决于距海远近 ,而与地形特征有关,长江下游为坦荡平原 ,长江中、上游都是受山岭屏障的盆地 ,显然冷空气的影响强度是下游大于中游 ,中游又大于上游 。此外地势高度增高 ,也会促使初霜提早 。由于冷空气活动具有突发性 ,致使一地初霜日期年际的变化很大 。
初霜冻,入秋以后第一次出现的霜冻 。此时气候尚暖 ,秋作物仍在生长 ,当地面最低温度突然降低到0℃或 0℃以下时 ,可使作物因不能忍受低温而遭受伤害甚至冻死 。中国各地霜冻的出现与强冷空气的南下活动有关 ,初霜冻等日期线基本上与纬度平行 。两广
沿海地区平均在 12 月底 ,最早可在 12 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在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 ,最早在 11 月初;黄淮平原平均在 10 月中、下旬 ,最早在 9 月下旬;北疆平均在 9 月中旬 ,最早在 8 月底;黑龙江平均在 9 月初 ,最早于 8 月中旬来临 。地势高低对初霜冻出现日期也有很大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初霜冻日期比同纬度平原地区要提早出现 。
通常把秋季第一次发生的霜冻称为初霜冻,因为初霜冻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就使作物受害,所以有农作物“秋季杀手”的称号。温度降得越低,霜冻的威力就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严重。
初霜冻发生在作物成熟前期,直接影响产量,受灾后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很难挽回损失,所以在初霜冻危害较重的地区,应该选用耐寒和早熟品种,合理调整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在霜冻来前充分成熟。
为了做好对初霜冻的防御工作可用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选用抗旱品种、早熟品种、适时播种、培养壮苗、改良土壤等农业方法来防御霜冻、减轻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