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斩蛇处
历史地名
刘邦斩蛇处又名“汉高祖斩蛇处”,刘邦在丰西泽斩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水经注》记载:“《汉书》称高祖送徒丽山,徒多亡。到丰西泽,有大蛇当径,放剑斩之,此即汉高祖斩蛇处也。”史书记载的刘斩邦蛇处为丰县斩蛇泽,刘邦在芒砀山斩蛇的说法出自《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元明小说。芒砀山斩蛇碑又称汉高祖斩蛇碑,是后世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建的。
史料记载
1.《史记》: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乃前,拔剑击斩蛇。
2.《汉书》: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乃前,拔剑斩蛇。
3.《前汉纪》:高祖以亭长送徒骊山。夜行经丰西泽中。有蛇当道。拔剑斩之。遂过。后人至者。见一老妪哭蛇曰。此白帝子也。向赤帝子遇而杀之。
4.《后汉书》:〖丰〗西有大泽,高祖斩白蛇于此。在枌榆亭。
5.《水经注》:泡水所出,又径丰西泽,谓之丰水。《汉书》称高祖送徒丽山,徒多亡。到丰西泽,有大蛇当径,放剑斩之,此即汉高祖斩蛇处也。
6.《括地志》: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7.《元和郡县图志》:丰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七十五里。本汉旧县,属沛郡。战国时属梁。后汉属沛国,晋同。宋改属北济阴郡,北齐改郡为永昌,以县属焉。隋改属徐州。丰西泽,在县西一十五里。汉高祖斩白蛇於此。
8.《庆湖遗老诗集》:余得戏马台、斩蛇泽、歌风台三题,即赋焉。戏马台在郡城之南,斩蛇泽在丰县西二十里,歌风台在沛县郭中。
9.《太平寰宇记》:丰西泽:即高祖斩白蛇之所。厌气台,在县城中……大泽,在县北六里。
10.《资治通鉴》:旣而季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刘季被酒,夜径泽中,有大蛇当径,季拔剑斩蛇。
11.《舆地广记》:丰县,秦泗水郡沛县之丰邑,汉高帝生于此,后以为县,属沛郡。后汉晋属沛国,隋属彭城郡,唐属徐州,大泽在西,高帝斩白蛇于此。
12.《记纂渊海》:大泽在丰县东,即汉高祖微时隠居处。厌气台。秦始皇所筑。斩蛇沟在丰县西,汉高祖斩蛇处。
13.《明一统志》:斩蛇沟,在丰县西二十里,汉高祖斩白蛇于此。
14.《读史方舆纪要》:丰水在县城北。亦曰泡河。自单县流入境,东入沛县界。明嘉靖中,为河流荡决,故址仅存……汉高为亭长时,送徒骊山,到丰西泽中止饮,解纵所送徒处也。又有大泽,在县北六十里,县西二十里又有斩蛇沟,俱汉高遗迹处。
小说演绎
三国志通俗演义》:承曰:“高皇帝起自泗上亭长,提三尺剑,乃斩白蛇于芒砀山中,起义兵而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成四百年大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帝叹曰:“祖父如此英雄,子孙如此懦弱,何大损益不同矣!”承曰:“高皇帝英雄之君,不世出也!”
《汇评三国志演义》:汉末气运之衰,无甚于此。后人有诗叹之曰:血流芒砀白蛇亡,赤帜纵横游四方。秦鹿逐翻兴社稷,楚骓推倒立封疆。天子懦弱奸邪起,气色雕零盗贼狂。看到两京遭难处,铁人无泪也恓惶!
《水浒忠义志传》:忽一日,有旱地忽律朱贵上山报说:“徐州沛县芒砀山中新有一伙强人,聚集着三千人马。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手下两个副将:一个姓项,名充,绰号八臂那吒,能使一面团牌,牌上插飞刀二十四把,手中仗一条铁标枪。又有一个姓李,名衮,绰号飞天大圣,也使一面团牌,牌上插标枪二十四根,手中使一口宝剑。这三个结为兄弟,占住芒砀山,打家劫舍。三个商量了,要来吞并俺梁山泊大寨。小弟听得说,不得不报。”……当下史进点起本部人马,与同朱武、陈达、杨春都披挂了,来辞宋江下山;把船渡过金沙滩,上路径奔芒砀山来。三日之内,早望见那座山,乃是昔日汉高祖斩蛇起义之处。
水浒传注略》:汉高祖斩蛇起义之处。《史记高祖本纪》:送徒郦山,到丰西泽中,有大蛇当径。后又云隐于芒砀山泽间,上常有云气。两事本不相蒙,后人乃误合为一处。以作者之精博,夫岂不知?而亦作此语者,殆为今之志地里者解嘲也。
相关传说
秦末,泗水亭长刘邦送徒骊山,途经芒砀山遇白蛇挡道,挥剑斩之,隐匿于芒砀山泽之间的“密云洞”,后响应陈胜起义自此起兵,反秦灭项成就帝业。后人立碑以示纪念,入夜偶然光照竟呈现人像,宛如刘邦神武形象再现,一时轰动大江南北成“天下奇观”,仍为未解之谜。
参考资料
刘邦斩蛇处.芒砀山旅游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03:21
目录
概述
史料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