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拉(1940年1月—2023年12月21日),出生于重庆,籍贯山东青州,汉族,无党派人士,土木工程专家,工程教育专家,
发展中国家工程科技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席。
人物生平
1940年1月,刘西拉出生于重庆。
1963年,获得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士学位。
1965年,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1968年,任职于四川成都国家建委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
1981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进修深造。
1982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科学硕士学位。
1985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1986年4月,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6月,晋升为副教授。
1987年,晋升为正教授。
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2年—1998年,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
1998年—200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建工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讲教授。
2001年,任上海交通大学责任教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双聘教授。
2016年,入选“上海2015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17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工程科技院院士。
2023年12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据2023年10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网站数据,刘西拉已参与了首都机场T3航站楼、奥运会会议中心、新建央视大楼、外交部公寓、北京西站、京沪高铁、武广客专、津京城际、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广州地铁、国贸桥、花园桥、万家寨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等多个新建和改造加固项目的锚固和粘接工作。
截至2019年12月,刘西拉在科研方面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450余篇,编著出版著作5部。
据2023年10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网站数据,刘西拉已获得自主研发专利技术10余项。
人才培养
谈到对年青学子的期盼,刘西拉说:首先,要有目标,在达成目标的奋斗历程中,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第二,需要培养竞争意识,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定要尽可能做到最好;第三,要有辩证的思维,学会辩证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第四,同要有踏实的作风,面对任务,做到有组织、有纪律。
在刘西拉看来,教育要改革,第一个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整个体制转换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刘西拉认为教学的好坏,不是看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了多少东西,而是看学生离开教室以后从老师这里带走了多少东西。在他的课堂上,往往在开始就会把理论讲精讲透。带着新学的知识,让学生做作业。而学生也不是只考一次,而是分阶段进行几次考试。他会要学生在结构分析中不但会作矩阵分析,还要让每一位学生编出相关程序,用程序解出考题,最后拿着结果到老师面前一个一个“口试答辩”,学生不花时间,根本无法过关。 “教一做二考三”,上课讲的例题跟作业不一样,作业内容跟考试不一样,刘西拉切实让学生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强调主动探究的魅力。 刘西拉主张上课绝不是照本宣科,讲公式,而是尽力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实验室。在教改实践里,刘西拉还有一项法宝,就是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
刘西拉讲授的课程有“学科概论”“土木工程概论”“计算结构力学”等。
截至2019年12月,刘西拉已指导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100余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刘西拉成长在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国药科大学的终身教授。父亲的会客间里一直挂着
赵朴初赠送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家庭的熏陶让刘西拉感悟到: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讲台是神圣的,培养出能为自己民族的强盛奉献终身的学生是一名教师的最高荣誉。
刘西拉的妻子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陈陈。
刘西拉身上艺术气源于一生对小提琴的热爱。9岁时,刘西拉便在上海学起了小提琴。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成长为清华大学管弦乐队首席。2008年,刘西拉组织成立了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2017年6月10日,艺术团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舞台。
教学,在刘西拉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甚至超越了生命。2006年3月的一天,刘西拉的父亲病重在医院抢救。为了第二天给学生上课,刘西拉当晚赶回上海。他当时唯一的期望是,上完课立即回到父亲身边,陪伴他走完生命最后的一段。第二天上午第三小节课快结束时,刘西拉接到了弟弟发来的短信,父亲病故。刘西拉沉浸在悲痛与内疚中。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讲台,继续上课。
人物评价
“刘西拉对工程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评)
“刘西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北京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位委员会评)
“刘西拉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倾心探索,他身上既被刻上严谨而扎实的旧时烙印,却又洋溢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新’,新的是那样的有力;他是一名享誉海内外的土木工程专家,一位丰富的让人不得不说的教育‘老兵’。”(《
上海教育》 评)
“科学的殿堂,他(刘西拉)用生命的火焰燃烧理想之光,演绎着时光与奉献。”(“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评选委员会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