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甲樱,出生于湖南益阳(今桃江)县。刘承烈之女,刘仲容之妹。和父亲刘承烈在为中国共产党工作时两度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
刘甲樱和她的父亲刘承烈在为中国共产党工作时两度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9年,刘甲樱受共产党之托打进重庆警察局外事组工作,并侦得王炳南同志家的仆人已被蒋帮特务收买的情报,报告周恩来。周恩来及时采取措施,使王炳南排除了危险。1946年在重庆时,共产党拟请刘承烈通过社会关系,到吉林珲春地区筹建东北自治政府。由于事机不密,刘承烈和刘甲樱一起被捕,以“意图阴谋窃据国土罪”被判刑。直到淮海战役后期,国民党撤销特种刑事法庭后,父女两人才出狱。
1946年,刘承烈到南京,获悉东北有部分国民党军人愿意投向共产党,便向共产党作了汇报,董必武与刘承烈及其儿子刘仲容等人商定方案,使这支部队投向人民。东北民主政府成立后,邀刘承烈北上参与领导活动,他因搜集情报不想放手,没有北上。次年4月,刘承烈和其女儿刘甲樱在天津为国民党诱捕,押赴沈阳,囚禁于东北行辕军人看守所。1948年5月,始获保外就医。父女去青岛,又被青岛警备司令部解送南京特种刑事法庭。年底,国民党接受中共提出的8项和平条件,举行两党和谈,刘承烈父女才获释放。
人物关系
父亲:刘承烈(1883-1952)。字劭襄,号邻林,亦号墨园。1883年出生于湖南桃江县浮邱山乡。刘承烈幼年在家乡读私塾。稍长,入益阳龙洲书院求学,再到长沙岳麓书院深造。17岁中秀才,适清政府废科举,乃赴甘肃投亲谋事。1902年,刘承烈自费赴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法政系学习,后来,刘承烈常去听孙中山的演讲,思想上更受启发,因此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总部工作。讨袁失败后,刘承烈为袁世凯所通缉,只好亡命日本。1914年5月16日,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刘承烈任筹委会委员。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合作,刘承烈在天津联合各党各派建立华北人民自卫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承烈任政务院参事室参事。1952年12月7日,刘承烈在北京医院病逝,葬于北京市香山万安公墓,终年69岁。
兄长:刘仲容(1902~1980)。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湖南益阳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3年加入国民党,参加筹组湖南省国民党临时党部。1925年初到广州,奉命任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1926年初被国民党中央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任冯玉祥部豫西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1931年被李宗仁聘任为广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广西省政府参议。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参议,在西安、武汉、桂林、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曾任国防部参事。1946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9年4月因和平谈判到北京,同年7月起任北京外国语。学校(后改为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院长。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第一届中央委员,第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副主席,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1980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