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平,
湖南爱平集团董事长。1962年生,
衡东县霞流镇大桥村人,
经济师、畜牧师,曾任全国
人大代表。
人物简介
刘爱平,湖南爱平集团董事长。
1962年生,
衡东县霞流镇大桥村人。经济师,畜牧师,全国人大代表。
刘爱平白手起家,创办了湖南省第一家年产万头良种瘦肉型牲猪示范养殖场,并发展为全省最大的个体出口牲猪生产基地,产品80%出口港澳。他致力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走“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扶持5000多农户、50多名下岗职工和89名残疾人走上了养猪致富之路。他是
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被
国家人事部和农业部记一等功。2003年,他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
衡东县建县以来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他再次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事迹
高考落榜 养猪致富
1979年高考落榜的刘爱走入了
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养殖技术,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带着满腔的理论知识和学校老师的淳淳教诲,他回到了交通闭塞的
霞流镇罗家冲。在自家后山办起了一个简陋的家庭养殖场,开始饲养良种瘦肉型生猪。他一边养猪,一边翻着自己学过的书本,从饲养到繁殖,从营养到防疫,记录每头猪的进食、睡眠、发病以及治疗情况,而且还严格按照科学的操作规程,对每头猪进行副伤寒、丹毒、口蹄疫等疫苗注射。有一天年夏天,他发现由于猪舍温度过高,猪只吃不睡,不长膘,每天洒水多次仍不见效,他就试着给猪舍装上了电风扇,结果,开关一拧,猪就睡得安稳了,一比较还比往年提早十余天出栏了!带着一脸成功的喜悦,刘爱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当年,他出栏瘦肉型生猪1100头,获利12万元。
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摸索。刘爱平成了远近闻名的“猪博士”,为了使他的猪场日益发展壮大,欣喜之余,他把这笔钱全部用于了种猪的引进和猪场扩大,10年时间,刘爱平为衡阳外贸提供了14000余头商品猪,为国家创汇140万美元。到一九九二年,年产生猪的规模已达2000余头。
抓住机遇 扩大规模
尝到了养猪甜头的刘爱平,越来越觉得后山的养猪场不适应发展的形势与规模,他决定走出交通闭塞的罗家冲,在距霞流公路不远的茶山地买地建房,扩建猪场的消息传出后,刘爱平招来了家人的反对,可是闻信赶来的衡阳市、衡东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的领导却不这么看。1993年,两级农业综合开发办投入资金60万元,帮助兴建饲养场,购买良种种猪、猪仔等,同年5月,第一栋二层1320平方米的猪舍建成后,刘爱平没让空着。他一面组织第二栋、第三栋的建设,一面调进猪种,并从拥挤不堪的旧猪舍分出一部分到新猪舍饲养,而且变戏法地形成了存栏猪3580余头,总资产达300多万元的规模。
刘爱平敢闯敢冒的事迹,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密切关注。1995年原湖南省省委书记
王茂林视察了刘爱平新建的养猪场,并对这位土生土长的青年农民流露出市场经济意识大加赞赏,勉励他脚踏实地、努力探索“公司+农户”的发展路子。领导的嘱托,如沐春风,更加温暖了他奋斗的心灵,激发了他创业的热情,现在,他不但拥有一片占地30余亩的场地,建立了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猪舍,而且总资产已达6380余万元,员工152人。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刘爱平发现使用从市场上购进的全价猪饲料成本太高,于是,他就进行饲料配制研究,并采用日本技术,在饲料中添加松针粉,进行分类试验,结果,比市场同类饲料提前5-7天出栏,而且成本下降10%。从此他就不同的商品猪和母猪配制了不同的饲料,使猪场饲料全部实现了自给,随即,他在霞流集镇创建了爱平饲料加工厂。
组建集团 共谋发展
致富不忘本,养猪发了财的刘爱平,时刻没有忘记要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理念。由刘爱平长期扶持并提供“一条龙”服务的600多户养殖规模年产达12万多头,以这些“骨干户”为基础,刘爱平组建了“爱平养殖集团”,真正走上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新路子,公司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分户饲养、分户计酬的生产经营机制,并与香港三氏公司等客户签订了年销售优质生猪20万头的购销合同。集团公司由年出栏3000头猪发展到3万头,一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最大的优质种猪、商品猪生产基地。
调整思路 另辟新径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起,生猪流通市场一直呈价格下跌趋势,令全国养猪户叫苦不迭,全国数不清的养殖专业户忍痛连母猪都宰掉,从此不再提潲水桶,在这种形势下,“爱平集团”的养殖户们却“风雨不动稳如山”,个中“决窍”何在呢?独具慧眼的刘爱平
一语道破天机,“我们养的都是良种瘦肉型猪,而且都是自繁自养,品质高,成本低,受市场冲击较小,当然挺得住啦。”原来,刘爱平早就预见到,全国农村养猪风起云涌,势必对传统养殖业来一次“革命”,只有在品牌上与国际接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2005年市县农发办积极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立项,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535万元,帮助集团在霞流镇大水田村兴建大型原种猪扩繁场。同年,3月份又从美国引进了美系长白、大约克、杜洛克三个品种的原种猪种,该猪种属于自繁自养的良种猪,这种猪与土杂肥猪同比生长要节约开支200元左右,使“爱平养殖集团”成员户在跌价风潮中免受损失在200万以上。
有先见之明的刘爱平于2005年投产的原种猪场,是全国同行业中现代化程序和科技含量最高的原种猪场,中央空调、电脑全程监控、3分钟就能喂700头猪的自动化喂养设施,大大提高了良种猪的生长速度,同时,还减少了因人工喂养带来了一些病菌,使猪也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十年磨一剑,拼搏终有成,刘爱平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终于凝聚了一颗耀眼的明星。2006年2月11日,春光灿烂、阳光明媚,时任湖南省省委书记张春贤在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的陪同下来到了衡东县爱平爱殖集团,对刘爱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寄予厚望。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刘爱平的智慧和汗水,加上他那热爱家乡的一片赤诚,终于凝聚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故乡的土地。1993年,他被团省委评为“湖南省青年致富模范”,1993年和1995年,团中央、国家科委两度授予他“全国农村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1998年,他被团中央、农业部等部委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02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被农业部、劳动部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他再次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当人大代表以来,刘爱平更加注重在建校、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建设上发挥带头作用。村里修公路时,他出了19万元;霞流镇建新街,他拿出18.8万元;辛田村和大桥村修公路时,他分别捐了2万元、1万元;霞流中学和霞流小学建校资金困难,他主动捐款20万元……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参加湖南代表团讨论,刘爱平作了题为《关注民生》的发言,就农民反映强烈的粮食价格偏低、农业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当面向总理提出了意见。在那次会上,他还提出书面建议,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引起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上,他分别就农村人才和牲猪定点屠宰工作中的问题,写了两份建议。2005年1月,衡东县发生一交通事故,死亡1个城镇居民,赔了17万多元。当年10月,在同一地段又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死亡两个农民,每个农民的
死亡赔偿金只有5万多元,不到一个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农民和城镇居民“同命不同价” 的不公平现象引起了刘爱平的关注和思考。2006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解决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身损害赔偿差别悬殊问题的议案》,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对《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修改论证。这份议案因为
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变得广为人知。其实,刘爱平在全国人大会上,还为农民、农业、农村方面的问题提了不少建议。2006年,刘爱平调查发现,不少农村牲猪死亡严重,给农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在2007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他发言呼吁政府对畜牧业实行保护政策,加大投入,健全防御体系。由于准备充分,他讲了一个多小时,以致于“工作人员多次提醒要抓紧时间”。今年国家出台的扶植牲猪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中就有刘爱平的一份功劳。2007年8月,刘爱平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时,他发言建议“对诉讼时效应有一个限制,否则会引起很多问题。”健谈、讲话不时打着手势的刘爱平回忆起五年参政议政历程,十分兴奋。“我一个农民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感到很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前后提了30来个建议。所提出的建议都是从平常与农民的接触和观察中提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