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章
中国河北籍雕塑艺术大师
著名雕塑艺术大师刘焕章,1930年出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八里罕,河北乐亭人。中学期间拜故宫篆刻名家金禹民先生为师,学习篆刻及印钮雕刻艺术,接触传统雕塑造型法的训练。195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留校从事雕塑创作。
艺术风格
刘焕章多样的创作风格可大致划分为五个部分:真淳、诗意、实境、超诣、会通。
真淳: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指诗作不见铅华粉饰,只有真率淳朴的情志。刘焕章部分作品自带一种所特有的自然纯真之美,刻画了人物或动物天真无邪的形态,纯洁朴实的情感,其中既有娇憨可掬的小女孩,也有人体,与“真淳”二字不谋而合。
诗意:刘焕章不但擅长朴实厚重的创作,偶尔也会表现其柔情易感的一面。在此类作品中,无论是纯净甜美、颀长优雅,还是饱满性感、活力迸发,全都映射出作者对生命、对生活饱含关怀与温情的目光,如潺潺溪流般渗入观者的感受中,让观者体会到作者丰富又含蓄的诗意与情怀,以及对美的独特体验。
实境:源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指作者对眼前所见的真实描写和所思所想。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直致所得,以格自奇”。要求诗歌直抒胸臆,自然写出,以独特的风格来标新立异。刘焕章的写实作品并不是简单直白的线条构造,而是描绘了特定对象的动人神态,动静结合,在虚实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从中可见作者丰富的素材准备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超诣:源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指作品具有超脱世俗的物外之趣。刘焕章自然地继承了“写意”的传统,重视传神,追求“得意而忘言”的忘我之境。他对材料形状和纹理的巧妙运用,使作品造型单纯又富有变化,确定而不生硬。有的作品还注入了刘焕章的阅历与感悟,体现了刘焕章对人生的思索、对现实的反思,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会通:刘勰《文心雕龙》中《物色》一章说道:“物色尽而情有馀者,晓会通也。”刘焕章的艺术生涯始于篆刻和印钮,曾师从故宫篆刻专家金禹民学艺。图章和印钮作为简练浓缩的雕刻技艺,对刘焕章后来“以小见大”的风格有着深刻影响,并与其雕塑艺术融会贯通。所以拟于此处展出刘焕章的篆刻和印钮习作,以飨观众。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获奖经历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刘鼎 (艺术家 策展人): 刘焕章先生1930年出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八里罕。1946年至1948年在北京育英中学读高中,期间拜故宫篆刻名家金禹民先生为师,学习篆刻及印钮雕刻艺术,接触传统雕塑造型法的训练。195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雕塑,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入学后,刘焕章一方面学习当时的文艺理论,配合政治运动完成创作任务,参与表现工农兵和重大题材的创作;一方面利用闲暇时间私下进行雕塑创作上的艺术探索,他认为雕塑应该以造型表现思想感情、传达意图,这使他与当时功能化、概念化的雕塑造型方法格格不入。1956年,刘焕章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毕业后留在本院雕塑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曾先后参加北京展览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场及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的大型雕塑创作。1957年前后,僵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遇到了合法性的危机,艺术上的百花齐放与艺术民族化的议题被再次提出。1960至1961年期间,刘焕章考察了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回来后,他借鉴中国传统宗教雕塑的造型手法创作了一系列木雕和石雕作品,力求在形式上摆脱一度占主导性的苏派的自然主义手法的影响。在1961年到1963年期间,刘焕章迎来了其创作生涯的第一次高潮,其中,创作于1961年的雕塑作品《少女》,在造型语言上绮丽与端庄,在艺术界引起了轰动。这件作品的出现奠定了刘焕章在雕塑创作语言上含蓄和婉约的风格。“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时代氛围中,刘焕章迎来了创作的第二次高潮。他将多年积压的创作构思在短短几年内做出来,并于198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展出了372件小型雕塑作品。这些注重雕塑语言的创作虽然是在形式探索的艺术氛围之中产生的,但刘焕章并没有止步于形式探索,他将他对于亲历“文革”之后的所思所想和对现实社会人情的体悟含蓄地反映在他的创作里。这些寓情于景的作品与当时兴极一时的“伤痕艺术”有所距离,给正在疗伤期的艺术界带来一丝平和的暖意。在1981年的个展后,刘焕章的雕塑语言由青年时期的绮丽与端庄,逐渐转向了洗练与古拙。他在创作中尽量使用大的块面、大的线条,注重体积,从形体、块面、线到表现的内容,都避免过于追求完美。这些含蓄且富有热情的写意作品集中地呈现在他于1989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的个人展览之中。2016年,年近90岁高龄的刘焕章第三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以“焕然有章”为题,全面回顾了他一生的创作与新近的创作。坚持“自我探索”与“个人实践”一直是刘焕章先生在绵长的艺术生涯中坚守的一个重要信条。也正是这样的坚持,使得他的艺术实践历经各种政治变化与艺术价值动荡的历史后,仍能在纷繁的艺术世界中开辟出一条广阔的道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02:30
目录
概述
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