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发
西北大学教授
刘源发,生于1930年11月,195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同年赴西北大学任教。现任西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有机化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科研业绩
他曾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文教系统优秀党员、陕西省先进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科学大会先进个人、陕西省职工技术协作优秀积极分子、中国科协第二届“金牛奖”先进个人、“科技兴陕”先进个人、西安市先进工作者等。
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和新农药、新剂型的开发研究工作。在教学方面,承担 有机化学、农药化学、有机结构理论 等课程,培养了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
科研项目
在科研方面,刘教授领导的研究课题组曾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重大科研项目、陕西省教委重点项目、陕西省教委专项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开发了农药“克瘟散”、“杀螨特”、“杀虫脒”、“双甲脒”、“野燕枯”、“代森锰锌”、“克草宁”、“40%野草净水基微乳剂”、“35%草敌微乳剂”、“吡嘧黄隆”等多个品种。
科研成果
多数品种在国内已投产,其中麦田除草剂“野燕枯”在武功化工厂已建成500吨/年40%水剂的生产装置,于1990年通过投产鉴定,已累计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500多万元,既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又解决了国内防除麦田恶性杂草野燕麦的急需。1994年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又研究成功96%燕麦枯原粉生产技术并用于燕麦枯生产线,产值达5000万元,已出口创汇600万美元,为国有农药提高技术水平,打入国际市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成果被化工部誉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典范。 近年来,他致力于新农药的创制、新剂型的研究。他着重在含氮杂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据多年农药研究经验和化合物结构特点、官能团生物活性大小,自行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母体、不同取代基的全新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合成和结构表征,测试了它们的生物活性,筛选出多个性能优异的活性化合物,正在进行杀虫谱、杀菌谱试验,有望筛选出属于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这些研究为含氮杂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为新农药的创制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农药新剂型的研究是农药开发应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他根据国际农药剂型发展方向,首次研究成功2个除草剂水基微乳剂新品种,利用微乳化技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降低毒性、减轻药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使之变为非危险物,从而使得农药得到更有效、合理、安全的使用。此成果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为农药新剂型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获得奖励
他曾先后获国家和省级多项奖励,其中“克瘟散”、“杀螨特”、“杀虫脒”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野燕枯”研究技术获国家发明四等奖、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六五”攻关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发明专利和陕西省专利金奖;“杀虫脒”小试获陕西省高教局科技成果一等奖;“新燕灵”获陕西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协作);广谱除草剂“野草净”微乳剂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0年以来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已被SCI,EI,CA等收录。通过省级鉴定成果10余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 他虽年过古稀,但仍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拼搏在科研第一线,在新农药创制方面奋力攀登,还承担着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和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31 16:52
目录
概述
科研业绩
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