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
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史专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海峰,1959年9月出生于福建龙岩,祖籍福建惠安(现泉州泉港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史专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59年9月,刘海峰出生于福建龙岩。
1976年6月—1978年2月,高中毕业后在福建省龙岩江山公社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978年2月—1982年1月,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2月—1984年11月,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84年11月—1992年11月,历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
1986年2月—1988年12月,在职就读于厦门大学,毕业后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7年3月—1996年6月,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1992年12月,晋升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1993年2月—8月,国家公派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4年12月,遴选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6年6月—2004年4月,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1999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
2000年3月—9月,在日本创价大学教育学部做访问教授。
2000年9月—2008年3月,任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1月,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6月—2018年5月,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5年,入围新浪网“年度文化人物”。
2006年1月—2012年8月,获聘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8年3月,晋升为二级教授;5月—6月,在台湾政治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
2012年9月,获聘为“**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入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
2014年,入选“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2015年,入选“厦门市拔尖人才”。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刘海峰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考试研究、科举学研究、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教育史、高等教育学、科举学与高考改革等。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刘海峰致力于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促进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深化高等教育史专题研究;首创“科举学”,提出“为科举制平反”的主张,强调理性评价科举的基本立场;高考问题上,主张务实渐进的态度,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进行高考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
截至2018年2月,刘海峰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摘3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70余篇。
截至2018年2月,刘海峰已出版著作35部,其中个人著作有《科举学导论》《高考改革论》《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研究》《刘海峰演讲录》《学术之美海峰随笔》《The Examination Culture in Imperial China》等14部,第一著者或主编出版《中国科举史》《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著作21部。
截至2018年2月,刘海峰已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1次、二等奖5次,其中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3次,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次,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次。
人才培养
截至2024年1月,刘海峰已指导培养博士生60余人,其中43人获得博士学位,联合指导毕业博士生7人,博士后研究人员7人,硕士生20人,联合指导毕业硕士3人。其中博士生刘希伟论文“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举冒籍研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得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徐丹,唐山师范学院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冯用军,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彦华,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虞宁宁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刘海峰的父母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在龙岩县任教。“文革”中因家庭成分不好受到冲击,更无关系可走,刘海峰在队里劳动,别人一天挣10工分,他拼命干,因为不熟练,拿4.5分。刘海峰生活唯一的信心来自母亲从任教的中学借出的图书。
人物评价
“刘海峰是科举学的首创者和高考改革稳健派代表性学者。”(浙江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评)
“刘海峰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史专家,在高等教育学与科举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评)
参考资料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9 17:2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