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楷,字子端,南陵城东人,明朝
江西按察史刘有源之曾孙。南陵过去有句俗语:“丫山孙,东门刘”,足见刘氏家族的显赫与庞大,而刘楷即为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刘楷自幼才智过人,年方二十即中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进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兼侍讲,教后来做了雍正皇帝的爱新觉罗.胤禛读书。刘楷生性好动,居家亦喜在府内前后散步来回行走,因而得了个“停不住的棺材”的诨号(地方风俗亡人出殡时,灵柩必须直送墓地安葬,中途不得停留)。刘楷是个刻板教条的人,他指责“小说淫词,最易坏人心术”,建议“火其书,重惩私著与鬻书之肆”;对于旁门左道的迷信邪说,一并请求取缔。皇帝采纳了他的奏疏,并升了他的官,其后因他在祭告黄帝诸陵中有突出表现而被升任
光禄寺卿。刘楷告老还乡后,闭门著作,著有《慕园集》、《俯察要览》、《使秦日记》、《纲鉴集要》、《禁刊邪书疏》。另著《阐义》四册,收入《南陵八大家著作》,于抗日战争时经邑人徐乃昌翻印,在上海出版。
南陵城内有古迹太子宫和慕园,是为刘楷所遗,旧址均在今迎春香食品厂前后(马路南北两边)以及附近一带。慕园门楣石额系吏部尚书张玉书题,
抗日战争时被日本鬼子的炮弹炸毁。关于太子宫以及慕园的建造,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刘楷在担任雍正老师时,总是想起江南美丽的家乡,因此在课间休息时,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起:“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于是引得雍正常常遐想:江南或许是荷香处处,采莲的小舟从莲叶边荡来荡去,那采莲的女子,绿萝裙边放着采来的莲子,指尖一抹流水平分了水样的婀娜……那是怎样一幅令人心旌摇荡的情景啊!难怪会令老师如此牵肠挂肚!有一天,刘楷上书告假回乡祭祖,正欲起程,却被雍正知晓,他想趁这个好机会前往让自己幻想了无数遍的江南:“卿家居鱼米之乡,风景必然优美,我想去!”
雍正不高兴了:“你常说,你家住处有十里铺(芜湖长街),二十里浮桥(蒲桥),三十里一江(弋江),四十五里凉亭(宣州寒亭)。有这么美好的名胜,非常值得一游!你为什么拒绝?”
刘楷一听皇子这样说,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这些添油加醋的美景皆是夸大之辞,都是热爱家乡、想念家乡时的溢美之语,哪里真有啊!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啊!他急得团团转,这可咋办、这可咋办哪?可刘楷不愧是刘楷,他急中生智,巧妙答道:“皇子游幸,不可没有行宫。待臣回去先将行宫建好,再来迎接皇子前往,如何?”
雍正想想也有道理,就准了刘楷。聪明的刘楷就这样不仅躲过了一劫,还领旨回到南陵大兴土木,以迎接皇子游幸的名义建造了太子宫。工程历时一年余方完成。建好后,刘楷回京复旨,但雍正因了种种原因并未成行。于是太子宫和慕园就顺理成章成了刘楷的私人所有。“太子宫”(太子宫的名字当是后人所起,因为史载胤禛并没有被立为太子,刘楷纵有天大胆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大门系巨石叠成,门楼上有石匾一方上书“太子宫”,字迹劲秀。进大门,约行数十步,有耳房、厢房、正殿、回廊等,布局严整,造型壮观,宛如宫殿。太子宫建好,又在其后择地数顷,辟一园名“慕园”,取慕名而来之意。慕园内树木葱郁,百花竞放,护城河穿园而过,流水淙淙,花香鸟语,环境十分幽雅。
刘楷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告老还乡后还对家乡教育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最重要的当数他曾经引用河南叶县的一个例子,上书申请增加“县学”生员的定额,当他临终时,还叮嘱他的儿子不要松懈此事。皇上在刘楷去世数年后才得知此事,批准了他的请求。当地人为纪念刘楷的恩德,把他放在乡贤祠里享以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