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烺,生于清
道光28年12月28日,卒于
光绪32年正月(公元1849年1月——1906年2月)。
人物介绍
奉天府承德县新民厅南齐家窝铺(今属
鞍山市台安县桑林子镇)人。他从小聪颖好学,博闻强记,饱读经书。他从6岁进入私塾,到光绪8年(公元1882年),35岁时,在顺天府壬午科乡试中考中举人,名列关东举子之首。他的才艺超群,与同窗好友房毓琛、荣文达一起被誉为“奉天三才子”。他立志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科举之路。1892年, 44岁的刘春烺,历经十载,却三上春闱而未中。他注重学习科学知识,诸如宋代科学家郭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算术、历法、水利、军事等书籍。
人物事迹
他精通水利测绘,带领百姓挑河治水、造福一方
光绪20年,新民柳河泛滥,水无定流,大为民病,朝廷驻奉天将领左宝贵将军推荐他去治理。刘春烺独任其事,带领民工日夜奋战,如期完成治理柳河任务,受到柳河沿岸百姓的称赞。光绪22年(1896年)辽河又发大水,两岸新旧堤坝全线溃决,平地水深1—2米,村庄多被冲毁,交通断绝。他亲临现场勘察后,提出以挑河治水的倡议。得到了奉天督抚和朝廷的批准。他仿元郭太史之法,以勾股测地绘图,河心取土,抛岸成堤,一年之内竣工。使台安、辽中、海城、盘山、镇安(黑山)等县潢潦之区变为沃壤,解除了辽河水患,变害为利,百姓逐步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今天,辽河一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全省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刘春烺当年付出的心血功不可没。为纪念刘春烺治水功绩,当地人民在冷家口为其建碑,以嘉其功。
人物成就
他足智多谋,济世安民,解除匪患
庚子之岁,义和拳起,俄军占领关东。兵匪相仇,淫抢烧杀,民不聊生。刘春烺虽已以隐居闾山,由于辽河两岸民众呼吁,与李澍龄一起出山,会同德彬、冯绍唐四人起草《为设大团四乡公启》和《两河同盟书》等文件,禀明大宪。并牵头成立新民厅招抚局,招安绿林豪客,按地筹饷,设立大团。保荐冯麟阁、张作霖等多股土匪弃暗投明,使辽海地界的社会局势得到初步稳定。。
他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为培养人才不懈努力
刘春烺一生创作大量诗歌与散文。据
李龙石在《李龙集》中说:仅在1900年以前两人在木叶山庄隐居时统计,就存有6000多首诗词,他仅留下一部《看云听涛馆集》,在台安、海城、北镇和盘山县志上均收藏他的诗作,但总共仅有160首,此外还有一些散文、呈启、奏折之类的文稿,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
戊戌变法,在古老的中国刮起一阵改革的新风,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新潮流,奉天府城在变法维新中恢复了
萃升书院。奉天督抚依克唐阿与奉天府尹廷杰,聘他到奉天翠升书院任总教习,兼管辽河治水事。刘春烺欣然接受,他在办学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人才在教育,教学在学校。”立志把萃升书院改造成一所新式的大学堂,为辽沈地区培养人才大展才华。
人物作品
本溪湖慈航寺远眺三首
刘春烺 清
瑶草琪花小洞天,藤萝百丈石如磐。耳根寂后犹闻磬,目力穷时仅辨烟。
振袖恐隋山影落,登高方识地形园。摩挲断碣寻残篆,为访前朝创建年。
峭壁危悬万象依,振衣直上与云齐。空烟满地从何起,斜照留人未忍西。
佛守荒庵巢燕入,花开绝涧野禽啼。生平雅负看山兴,扫遍苍苔不敢题。
把酒登高酹落晖,下方城廓认依稀。苍苔被磴青无缝。禾黍浮天绿作围。
蛮触纷纭原一族,鸟鸢强弱欲何归。慈航利用须宏剂,岂合烟帆老翠微。
仿游仙诗
刘春烺 清
当年足下看云生,三叠琴心道已成,误写上清蝌蚪字,一篇真诰不分明。
凤引三山境寂寞寮,碧天吹断水晶箫,关心子晋颜如玉,身隔云屏手乱招。
迢迢白练耿秋河,织女从来恨已多,八方二千明月夜,不知何处认嫦娥。
相招须把碧芙蓉,海上归来雪万重,同住玉真清冷地,不司符箓便从容。
东海扬尘阿母家,年来勾漏少丹沙,有人手执青鸾尾,独立蓬山扫落花。
后人评价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清光绪三十二年逝世
1906年1月末刘春烺在沈阳城病逝,享年57岁。噩耗传出,许多名流学士、挚友高朋无不为痛失一位具有匡时济世的能人而悲哀。北镇进士李维桢送挽联以颂其德:
榛芜横塞,兰道不芳,山鬼郁牢愁,岩穴谁遗屈子赋?
薪火亲传,稚香莫证,水仙怀旧操,海天空弃伯牙琴。
按死者遗愿,刘春烺的灵柩用骡驮轿由沈阳城运回医巫闾山,葬于木叶山庄附近。安葬仪式是在阴霾的山色和萧瑟的雪霰声中举行的。这位要强上进的老人投入自己深深热爱的医巫闾山怀抱之中,东有木叶山庄,西是看云听涛馆,头顶流云影,耳畔有松涛。留给后人无尽的痛惜:
精通医术而英年早逝,可惜;
怀济世之才而难得机遇,成功者无法成功,可惜;
负济世之学而未展其用,精彩者不能精彩,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