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廉(1951年7月~2013年11月25日),男,汉族,河南省
虞城县人,1967年2月参加工作,1975年3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法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省委统战部原部长,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人物履历
1967.02——1969.12,河南省商丘市印刷机械厂工人;
1969.12——1975.04,入伍,在商丘军分区服役;
1975.04——1976.09,河南省安阳市粮食局工作;
1976.09——1979.01,河南大学(时称
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
1979.01——1982.03,河南省建筑七公司团委书记;
1982.03——1984.12,共青团河南省安阳市委书记;
1984.12——1991.12,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其间1990.02—1991.12挂职任周口市委副书记);
1991.12——1998.03,中共河南省驻马店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行署常务副专员(其间1994.09—1995.07
中央党校青干班学习:1995.09—1998.07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法学专业学习);
1998.03——1998.09,中共河南省信阳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1998.09——2003.02,中共河南省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02——2006.10,中共河南省信阳市委书记;
2006.10——2006.11,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信阳市委书记;
2006.11,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2012年1月13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大会补选为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13年1月20日,在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
担任职务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主要贡献
在共青团安阳市委、河南省委工作期间,他注重加强和改进团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把培养“四有”青年的任务落到实处;积极推动成立安阳市关心下一代协会,在发挥老干部作用、教育和引导青年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顾委老前辈的好评。在驻马店工作期间,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干部年轻化和干部交流力度,注重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思考、研究和推动工作,分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在信阳工作期间,他坚持抓支撑、抓特色,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型工业经济、生态经济和物流经济,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抓亮点,推进非农化,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出版《
中国农民工问题》等专著,受邀参加国务院研究室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工作。坚持抓龙头、带农户,抓中介、联农户,给政策、促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他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全力推进羊山新区规划建设;建立“社会各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制度,促进全市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金桥工程”,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得到上级和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在省委统战部工作期间,他团结带领全省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开拓进取,为河南统一战线事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着力服务省委重大战略决策,率先行动,积极运作,助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举全省统一战线之力开展“同心同行建中原”活动,省委给予高度评价。他着力促进科学发展,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他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他着力促进民生改善,坚持每年办好统一战线“十件实事”。他积极争取省委的重视和支持,巩固了省市县三级统战部长全部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的格局,统一战线自身建设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不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机制体制不断完善,统一战线法宝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在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他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为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出版图书
人物逝世
2013年11月25日17时19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省委统战部原部长,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刘怀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享年62岁。11月29日,刘怀廉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郑州举行。
刘怀廉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刘怀廉同志逝世表示悼念和慰问。党和国家领导人刘云山、李源潮、赵乐际、吉炳轩、令计划、卢展工,中央国家机关有关单位领导同志表示悼念和慰问。
人物事迹
收拾完行李,准备离京的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廉,忍不住把目光停在窗外一幢正在建设的高楼上。在那里,众多农民工正在忙碌地劳动。
“他们是继志愿军之后最可爱的人!”刘怀廉动情地说,“他们过着城市里最苦最
穷的生活,却干着城市里最脏最累的活儿,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窗外的工地上,农民工依然忙碌。他们并不知道,有一个身为市委书记的人大代表正在注视着他们,多年来为他们的权益奔走呼号,并因此获得“农民工书记”称号。
从农村走出来的刘怀廉,与农民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20多年来,他先后在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四个农业大市担任领导职务,对农民工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目前,他已先后出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和《中国农民工问题》3部专著。
2002年,信阳市商城县的农民工,因为长期在江苏宜兴一家私营工厂的粉尘环境中工作,有159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矽肺病,其中6人先后不治而亡。
当时,任信阳市市长的刘怀廉闻讯,立即拨出10万元,派专业人员前去帮助这些农民。后来,经过10多次谈判,厂方为100多名农民工支付了440多万元的赔偿费。
多年来,刘怀廉还在当地不断进行着尝试和创新:他率先提议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为农民工提供服务;他率先组建扶贫培训学校,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贫困农民技能培训;他尝试开办“留守子女”寄宿学校和托管中心,解决了10多万名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吃住问题;他甚至鼓励信阳的有识之士到农民工聚集的地方兴办学校,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上学问题。
连续4年,刘怀廉向全国人大提交的议案都是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他在两会上大声疾呼:进城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是高尚而值得尊重的群体,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建议。他又提出:建议政府建立中国农民工维权基金会,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募集壮大,专门用来解决农民工在医疗、子女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问题。
2005年1月,2005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将首次增设的“特别贡献奖”颁发给了刘怀廉,刘怀廉的“农民工书记”称号由此传开。
人物评价
刘怀廉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人民,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他信仰坚定,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他为民服务,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曾被誉为“农民工书记”。他勤政务实,组织领导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他清正廉洁,作风民主,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宽厚待人,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
刘怀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河南日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