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吾
苍南县文联副主席
原名刘英。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平阳师范学校,1995年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
人物简介
1984年起历任中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地方志编辑、机关秘书等,曾兼任苍南县文联副主席、主席至今,2004年兼任温州市作协副主席。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散文》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1000多篇(首),著有诗集《遥望的平台》、《月亮上的村庄》等5部,散文集《鸟声里的通家桥》。有作品被译为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发表于国外。《刘德吾自选诗》获2002—2004年度全国优秀组诗金奖等。
2010年7月25日晚上10点诗人刘德吾在霞浦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于2010年7月26日晨不幸去世!
相关评价
“把骨头写枯。”诗人刘德吾这样说,对于一个写了20多年诗歌的“老”诗人来说,这句话就像是他的宣言。“没有什么比诗歌更能让我感动的了,我愿意付出一切,付出一辈子,这既是对诗歌的尊重,也是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把握。”在他的办公室里,43岁的刘德吾侃侃谈来,谈诗歌,谈酒道,谈石头,最终都是谈到了“人生”这个宏大的话题。
诗酒载道。诗跟酒都是德吾的最爱,也许没有酒就没有诗歌,有了诗歌,酒意当然就更浓,这在古代的诗人李白、杜甫那里可以找到注脚。写诗已经20多年,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不惑之年,刘德吾得到了很多人得不到的东西,“那就是诗意的生活”。作为诗人,他不为外界的“物欲横流”所撼动,只知道埋头书房,关起小门成一统,一门心思经营自己的小世界,显得有点笨拙,有点不合时宜,但就是这样一个埋头苦干,要把骨头写枯的诗人,多年来,他的作品像雪片一样发表在全国各大刊物的显著位置,其中还有一批作品入选了《诗刊五十周年诗选》、《新世纪五年诗选》、《中国新诗十年精选》、《文学精品丛书·诗歌卷》、《大学生最喜爱的100首诗》等重要选本。著名诗人张洪波这样说“刘德吾的诗歌有许多内容取之超越现实生活,飞扬的诗意,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敏锐和活跳的心灵……”已故九叶派诗人唐湜生前对刘德吾的创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德吾坚持用直觉转化的最初的半意识的语言写诗……他的诗大多经过了理性的梳理,那种纯真的美,多么像美妙的音乐!”其他如《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李瑛、原《诗刊》副主编杨金亭等都对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与成果给予精彩的评论。诗歌上取的成绩,并没有让刘德吾沾沾自喜,他更加注重的是来自内心的呼唤,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没有诗歌的与时俱进,就没有今天的诗人刘德吾,从乡下的一个教师,到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再到县文联主席,他经历了太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没有放弃对诗歌的追求。
作为县文联主席,刘德吾的心却有点“野”, “要把苍南的诗歌写到全国的一流方阵中去。”苍南偏隅一方,文化底蕴当然比不上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大都市,但刘德吾把心思用上了,所有能够动用的“关系”他都用上了。《诗刊》是我国诗歌界的国刊,多年来,在他的牵头下,连续五年在苍南举办了大型公益活动“春天送你一首诗”。这让苍南诗人得益匪浅,五年来共有20多位200多人次在该刊发表诗歌作品,得到全国诗歌界的一致好评。该刊著名编辑林莽和雷霆等人均不无感动地说:“苍南是中国的诗歌之乡”!此外,《人民文学》、《星星诗刊》、《江南》等全国知名刊物都纷纷发表了苍南诗人的作品,一时苍南诗歌群被称为“苍南诗歌现象”。这得益于刘德吾对苍南诗歌事业的推动和穿针引线。
“在石头和诗歌面前,人只是匆匆过客。”作为诗人,刘德吾知道“触类旁通”的道理,因为工作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多年来,他深入了田间地头,贴近生活和大自然,渐渐地竟然爱上了收藏石头,这从他的书房里到处都是奇石就可以得到佐证,他也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诗歌写得更好了,年近不惑的他心态也平和了许多。
刘德吾是我县第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一位在《人民文学》发表诗歌作品,也是在全国各刊物发表最多的一位诗人。有付出自然就有回报,自1991年开始,他已经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第二轮、第三轮、第五轮和第六轮专业拔尖人才荣誉,在工作间隙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先后出版过《月亮上的村庄》、《遥望的平台》、《旷野》等七部诗文集。“我还是要把骨头写枯,诗歌没有止境,人生的追求没有止境。”这就是诗人刘德吾。
事故经过
7月25日下午,一辆疾驰在沈海高速宁德福安段的苍南大客车浙CD3697满载着双休日从白水洋旅游回来的39名游客返回苍南。当天下午5时20分许,在福安溪尾段一个连续下坡处,客车突然穿过隔离带撞到对向车道,与正在行驶的重型半挂牵引大货车碰刮,造成大客车倒扣,刘德吾等7人当场死亡,其余30来人不同程度受伤。
出版图书
悼诗人刘德吾
要提笔写刘德吾,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阵悲凉。生命的无常使倾其一生去追求的诗人永远松开了手中的笔,而且在他终于迎来创作上的大突破,走向成熟与澄明的时候。这是最残酷的终止,天妒英才,除了痛惜,我们谁也无法在悲观绝望时指望命运。
刘德吾比我只年长一岁,但他在组织能力方面却远远超过我。他任苍南文联主席这些年,文学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苍南的诗人人数之众在全省都堪称一景。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聚集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其中有不少走上文学写作的道路。我去苍南参加过几次文学活动,德吾说起当地的一些派出所所长、机关干部、农民如何成为文友时,原本纯朴的脸,马上神采飞扬起来。这是他创作之外的成就,也是他创建文学大县的梦想。虽然这不是创造诗人、作家的最好途径,但他身在其位,我理解他对于理想现实的憨厚和痴迷。
而今天让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们都在同一个地区,相距仅100公里,却未能有更多交流。温州的诗人大多喜欢安静,白天忙各自的工作,晚上埋头读书写作,即使有见面的机会,也很少正儿八经谈诗论艺,包括比我们年长、在写作上已经有成就的王手、马叙等其他作家诗人,都羞于说出观点,不知是腼腆的气质造成了谨慎和严谨,还是谨慎和严谨加重了腼腆。在温州的诗人和作家,习惯于在生活中的位置,用以烛照命运的语言只在面对自我的时候出现。而艺术上的疏于交流,也让我们少了一些对对方及时的阅读和了解。而对于德吾的深入的阅读,只有从这一特定的时间重新开始,“开掘精神的世界,如同获得生的权利”,如今,我只能以阅读德吾的诗歌,让一个逝去的诗人回到他热爱的翻滚着诗意的声音的大自然中来。
我读到近期刚刚出版的刘德吾的诗集《返回之梦.赠谢云》、《你的胸脯是我的家》时,深感震惊,特别是《返回之梦.赠谢云》,我认为他已经完成了一个诗人一生要写出的最重要的诗篇。在这个集子里,他以一百五十多首诗歌对一个他所尊敬的精神同道说话的同时,也冲破了现实的拘囿,他藏在秘密散页中的声音已经留了下来,在沉闷的空气中孤寂而持久地鸣响。
我很遗憾,没有与他当面谈一谈他写给谢云的诗,这整整一本诗集的分量,让我看到了生活中另一个刘德吾。诗歌中的他没有了多余的油彩,是那么淳朴、敦厚、满腔热枕,他写在菜市场接到谢云的电话,为了安慰他的乡愁,一再说“苍南有什么好呢,这样小的一个小地方”,并用手在空中比划出一只西红柿的形状,觉得不是很妥当,又比划出一粒芝麻的形状,一边在噪杂的人声中继续喊:北京……苍南……这就是我心目中一个好诗人的样子,一个在南方在菜市场提着菜篮子买菜的诗人,在虚空中伸手,比划着一个自己也不很确定的孤独的圆,安慰一个远在北方的同乡书法家。我不知道刘德吾这些年都有哪些人生的练历和思考,以这些诗歌来看,不是关在书房阅读就可以达到的,在诗行中埋头寻觅二十几年,他终于找到了一种属于他的声音:坚实而鲜明,朴素而纯净。这是一股活水,全部源泉都直通心灵——
这神清气爽的上午,我走出人群
第一个踩进乡间小道,隐身于丛林
第一个对悬挂在松针上的露珠说话
我一个劲地说,露珠们一个劲听
它们的安静、耐心数倍于我和被我敬重的人
我到底说了些什么?记不清了
我只记得,当时我越说越泄气
越说越想哭,像在异乡,想家
突然遇见了亲人
我与不停叫唤的山雀对视
山雀小小的头颅,向阳光密布的地方微倾
像山间绅士;我闯入,它们有些恐慌
尽量让我觉得,它们对我是友好的
只是我越来越觉得羞愧
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混浊之物
我聆听着它们东一句西一句、彼此热情洋溢的叫唤
傻傻地,也想从心底叫出一两声
——《写给谢云》
这是朴素又动情的诗歌,写这样的诗歌,足见这和谐的旋律已经化解了诗人可能遭遇的无秩序和混沌。“这神清气爽的上午,我走出人群/第一个踩进乡间小道,隐身于丛林/第一个对悬挂在松针上的露珠说话”,从这些诗行中可以感知诗人已承担了太多悄声的话语,以致于要对一颗露珠吐出秘密,最后甚至也想像山雀那样叫出一两声。“而事物的愿望是想成为他的语言”(里尔克),这是一个诗人听到的呼唤,将乡间小道、松针上的露珠、山雀从一个不知日期的上午,提升到了与存在本质的亲密联系中。
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来描述自然的意义和生命的奥秘,给瘀滞拥塞的事物找到缺口。刘德吾找到了这个对象:苍南籍书法家、诗人谢云。诗人从2001年开始与谢云交往,老人的艺术追求和情怀引发了诗人炽热的赞叹,读谢云的作品,诗人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惊喜”。我猜想,这里边有一个后辈的敬仰、一个诗人的使命、生命的早晨和黄昏、一条通向外部世界的道路:
天空上面有一只鸟,小孔儿那样
一滴一滴,漏着叫声
叫声里藏着谁?呀,你一落座
鸟声就近了许多。一声声
前一声还是鸟,后一声就只与你有关
——《阳光照在屋脊上,光珠跳荡》
这前一声与后一声藏着的空隙,竟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特别是这“后一声”,诗人心灵的活泼和诚挚令人吃惊,这瞬间发出的声音,具有神秘的力量,仿佛得到教唆的鸟,嘴里藏着金色的美妙的弹簧。
只有懂得热爱的朴素的心灵才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也只有体验过此岸与彼岸双重的失落和沉重,心中才会升起“火的精神”的另一种画面:
一只白鹭,它飞上天空的感觉真好
它干干净净飞上天空,不需要毛笔和砚台追随
——《尾随一只白鹭飞越三大庙》
哪怕只有半亩地,只够栽一棵歪脖子树
我还是会把老家焐在心窝
一次又一次,对你细细诉说,谢老
——《老家》
宣纸的心事被挖掘。远离了家乡的老人
他白发苍苍,怀抱里深埋松柏的优雅和渴望
夜晚的露水抓住早晨的枝叶不放,它们
还有话要说,要是说了就会知道全是对老人的祈福
——《一滴清泪,在人世间打转》
这不是为了成就一首诗的深情,而是对他人生命的谦恭,是对生活的全部深情,是以一腔热血写一部他人的心灵史。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一般人怕是难以做到。他在抒写的过程中,追上了被抒写者。但是,我被诗人话语背后藏匿的空白吸引,我一直认为,在关键时刻,懂得使用无言的声音的才是高手:
“请原谅一块沉重的石头/依旧深深地深埋在千年的松涛中”(《手搭凉棚》)
“那老人,他思考着的问题/让鱼饵自动脱落,铁钩变直”《写给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在人头攒动的大型展览前/你一再劝自己:走进无限空旷的狭窄小巷”《劝自己走开》“你毛笔的鬓发轻拂/纸说,你刚刚哭过”《岁月》
“我还没完全弄懂/心灵搬家为什么都这样,悄无声息”《心灵搬家》
我在这些诗行前久久停留,写出这些诗歌的日子,是刘德吾重要的日子,我无意再去破译更多,为一些优美的诗行做注脚,我只知道,我已错过了与一位优秀诗人的交流。我猜想,他在写出给谢云的一系列诗歌时,一定心藏巨大的喜悦,德吾是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好诗的人,也懂得什么样的诗与他的气质完全吻合,所以他一定是兴奋的,他把这些喜悦都告诉谁了呢?我问了几位离他比较近的诗友,似乎也没有怎么听德吾谈起最近的写作,他一定是把这份喜悦与他的童话作家妻子分享了。毕竟沉迷于精神世界的诗人身后,总是立着一扇坚固的世俗之门,用以保护心灵的纯净,因此会渴望有一个拿着这把钥匙的人的交流、激励和分享。
现在他自己打开了所有的门,他可以自由出入了。他一直是一个低调含蓄的诗人,在他意外离世后,包括我在内的人们才懂得用一种内省的目光去读他:
暴雨到来前让我最后看一眼它们
这些挺立在狂风中的树,宁静对于它们
显得多么奢侈!谢老,它们对山岳
有过千万次感恩
暴雨到来前是我说到了它们的期待
胆子小一些的,早化作一只只牛蛙
隐藏于密林石缝。对于狂风的吓唬,谢老
它们爱理不理。“大不了拦腰折断!”
——《暴雨到来前》
这是怎样的一场暴雨啊,现在居然成为令人痛苦的谶语,如果可能,他的亲人和朋友宁愿他没有写过这样一首诗,在密林石缝中先躲一躲,逃开这场劫难,再去写未写完的诗篇。但德吾一定知道我们的祈愿,他早就把回应写下来了。他的秉性选择他做了一棵“坦然之树”:
双脚踩在落叶上。落叶很厚,谢老
被我的心事踩出声响 被树听见 一声声
像小小的拳头
小小的拳头擂在树的胸膛 树不肯流泪
谢老,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隔着遍地落叶我喊:树啊树啊
树无法转身离开。我站得远远的
望树 谢老,树坦然
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我们学不会的
——《坦然之树》
读这些诗,需要新的泪水来陪伴旧的泪水。只有我写下的字知道,我的音乐播放器一直播放着安魂曲,一个我深深认同的诗人,他热情的身影已经去了一个远离尘嚣无人打扰的地方。但当我们屏息聆听,就能听到他:
——世界亮了。啊我多么渴望
就是那个尾随阳光的人;朝黄昏开始的方向
失声痛哭的人。我有一滴怀乡泪随身携带
——《怀乡?10月10日赠谢云》
这是多么沉重的一滴怀乡泪啊!
安息!德吾兄!
2010-07-31
为刘德吾写悼诗
痛悼刘德吾
德吾走了
玉苍山在哭泣
我们在哭泣
诗歌在哭泣
玉苍山落泪了
我们落泪了
诗歌落泪了
愿我们的泪水
化作一朵白云
托送德吾到诗的天国
从此后,不论白天黑夜
我们依然可以听到
德吾从天国传来的歌声
诗歌在,德吾在
遇难前刚出版的两部诗集
在苍南写诗的一班人中,刘德吾出版的诗集最早,也最多。加上今年七月份刚印出来的两部诗集《返回之梦》和《你的胸脯就是我的家——刘德吾二十年诗选》,他写诗至今共出有8部诗集。
这两部新出的诗集是由他主编的“通家桥文丛”中的两种。通家桥是他灵溪南水头过港村老家边上的一座桥,很平常。但对于有老家情结的人,它意义非凡,德吾之前曾出过一部散文集,就名为《鸟声里的通家桥》。这桥改建过,具体时间我已记不太清楚,现在的桥名就是由德吾题写的,因为要写这个桥名,有一段时间他曾勤练书法,在华侨新村边的办公室里堆满宣纸、毛笔、砚台等物件。
这部文丛据我所知,已筹划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我不在苍南上班,近年与德吾碰面很少,也不知其中是什么具体原因使之拖延。知道它们终于面世,还是乐清文联主席马叙的办公室,也是七月份吧,有一天我到他办公室,他说刚从文成回来,文成文联换届,德吾送他两册新出的诗集。我想,什么时候回苍南,把这套书要来读读。
但上苍并不给我自己向德吾要这两部诗集的机会。德吾出事后,孝稽先给我发了这两部诗集的电子版,然后又向苍南文联办公室要来了一些德吾新出的两部诗集,我去各拿了一册,才看到它们的面貌。这套书的装帧很素淡,德吾的两部诗集也同样,黑白两色,现在有不少人说这不吉利,我想这种因果关系也是建立在德吾出事的基础上,否则素淡也就素淡而已,不会有其他的预兆。
这两部诗集中,一部是德吾二十多年诗作的精选,因为是自己选的,也就包含着他对自己诗作的一些价值判断。这部诗集分六辑,分别是:枝叶晃动随风、你的胸脯就是我的家、在途中、遥望的平台、乡土的国度和穿旅游鞋的太阳,都是一些不同时期的抒情短诗,诗风敏锐,灵动。而在我看来,他最拿手的诗也应是抒情短诗。德吾早期曾写过不少“大块头”的政治抒情诗,那时候他喜欢阅读惠特曼,他也凭借这些政治抒情诗才开始走向诗坛。有几次,我曾直接或间接对他大言不惭地说,这些主旋律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当时,他并不赞同,或用无言应对。现在看来,可能由于性格和身份的不同,他并不习惯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直接表现于口头上。而我这种心中如有什么想法,就要四处嚷嚷的行为,在他看来,很可能就是年纪不小,但却胸无城府。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诗集的每首诗,都没有注明写作时间,因此也很难看出他诗风变化的痕迹。好在他还有之前的6部诗集,对于要研究他的诗的人,还是有线索也循的。
另一部诗集《返回之梦》,其全部诗作按德吾自己在后记中的说法是与书法家谢云的一次“对话”,而在我看来,则更象是对一个“被提升的对象”的倾诉。从表面看来,德吾在开会时,往往一讲说是一个钟头,两个钟头,可以说是口若悬河。而其实私下里他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有很多事都在闷在内心,可能和他青少年时父亲的早逝也有关。在现实生活里,于友朋中敞开胸怀,虽有磊落的名声,但却往往使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我不知道德吾的这种选择是不是也算一种自我保持。但人被现实捆绑,往往需要倾诉。古希伯来文学中,犹太诗人选择倾诉于上帝或耶稣;中国古典汉诗时代的大诗人苏东坡,曾选择倾诉于陶渊明;近代的欧美诗人选择倾诉于他们心中理想的女性。而德吾选择倾诉于谢云,一个旅居京华的前辈同乡。在德吾的诗中,谢云显然扮演着一个类似于“父亲”的角色。当然,这是德吾的选择,而不是谢云先生自己的选择。因此,这部诗集可以透露出很多德吾近几年的心境。
如《抛一块泥巴》
是一块泥巴抛出去 听不见回声
啪的一声 是一块泥巴离开我的手
离开沸腾的热血和喊叫的嘴
多么希望打中什么
抛出去的泥巴多像泼出去的水
永远不可能返回我的手 或者我的心
——谢老 我想到了我自己 从出生到死去
到底是谁 趁我双目紧闭像抛一块泥巴
把我抛入尘世
我偶尔有抗议的冲动 却没有信心和力气
不要看他平时神采飞扬,从这部诗集可以看出,其实他这几年过得很纠结。有好多次,我想对他说,老刘,要学会放弃!而现在他把所有都放弃,做得这么决绝。这真的不像他以往行事的方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31 21:46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