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龙 斋号三竿堂。1962年2月15日生,新疆哈密人,祖籍安徽怀远,出生于新疆哈密。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
安徽省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作品曾被人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
人物简介
刘廷龙,祖籍
安徽怀远,生于新疆哈密,现为
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安徽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艺术活动: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最高奖、全国奖)、特邀参加全国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第五届中国青年书法篆刻展览;特邀参加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展。
艺术荣誉
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全国奖)、全国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展览(特邀)、首届中国书法兰亭雅集42人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获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特邀)、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展(特邀)、全国首届中青年“书苑撷英”(获一等奖)、首届北京国际书法作品邀请展览、首届中国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被《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世界》、《书法文献》、《青少年书法报》等大型专业刊物专题介绍。
辞条被《中国书法大成》、《中国书法家辞典》、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第三卷收录。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收藏,巨幅山水画《秋风万壑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曾应邀出访日本进行书画交流。
作品参展
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
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最高奖,全国奖)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
特邀参加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
首届北京国际书法作品邀请展览等.
名家点评
“超级大玩家”
文化对于人类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外在力量,而文化的涵义又是广泛的,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题记
刘廷龙这个名字在中国书坛可谓无人不晓,但知晓的多是他的书艺了得,其实廷龙实在是个“超级大玩家”,包括他的艺术思维。廷龙自命书房为“三竿堂”,即钓鱼竿、猎枪杆、斗蟋蟀秆是也,唯独没有笔杆。我们是否能从中领略廷龙“玩”得够意思呢?
我和廷龙虽相距不远,最多两个小时的路程,但谋面不多,故而难得一见便要神侃一番,话题也因此变得神乎起来。廷龙不嗜烟酒,这似乎与略显彪悍的廷龙不很协调,但的确如此。廷龙性格较为内向,纳于言辞的时候多,然必言之有物。兴奋到极至的时候恐怕就是钓鱼、打猎、斗蟋蟀的时候了。于是“大玩家”这个恰如其分的绰号不胫而走。
廷龙的书法艺术总体上是属帖学一路的,但又看不出哪家哪派。这自然使我想起了东晋王微在《叙画》里所言:“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清流”,而是“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
石涛也曾言:“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就此比照廷龙的书法艺术,显然廷龙是注重“法”与“意”结合的,是强调整体气息的,时常会显得平和韵籍,不温不躁,似不经意但又毫无粗率疏草之处。可以肯定地说,廷龙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俨然可谓“廷龙书风”了,且逐渐被书坛认可。
还记得廷龙说过他对宋代各大画家的题款甚是留意,且下过不少工夫。我知道廷龙是比较彻底地推崇“尚意”书风的,明眼人都知道“宋意”在廷龙的多数作品中已有过充分的体现。这一点似乎在证明廷龙的为艺出发点是深层次的,是常人不及的,符合自我思维的艺术着眼点找得很准。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一段阐述很是精辟:“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从艺术的角度看,“除俗”就是“消灭”平庸,诗、书、画同理也。朱熹所说的“先须识得古今体制雅俗向背,仍更洗涤得尽肠胃夙生荤血脂膏”也正是这个意思。长时间的接触和交流,看到廷龙创作的时候和展示艺术作品的时候相对多了些,以我自以为高的眼界看,我完全认为廷龙作品中的“五俗”是“洗涤”得不留痕迹的,尽管廷龙每每以“玩”的漫不经心的心态进行创作,却恰是他的本色呈现。因为廷龙的书法艺术本身是不以他人是非为是非的,是有主见的。廷龙用作品告诉人们,他的人格是健全的。
有一段时间,看到廷龙的笔下多了些东坡之势之意,但没有东坡之习气,让我佩服廷龙的“手段”高明。廷龙是军人出身,虽不像东坡居士那样“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但廷龙也是从来没有放弃对古人书法的研磨的,至少首先把身子骨出落成“吾书意造本无法”的架势来。这是廷龙“玩”的法则之一。廷龙欣赏东坡的文采,叹服东坡的明澈、睿智和迅捷、灵敏,常跟我念叨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只用了83个字,便把承天寺怡静悠然的情趣与雅致轻柔的景色描述得犹如一幅淡雅清新又情景交融风景画。廷龙于东坡之用心良苦可窥一斑。
尽管我对打猎、钓鱼、斗蟋蟀知之甚少,但我清楚地知道廷龙“玩”的这些都是古人十分考究的东西,其中的闲情雅致是难于言表的。廷龙引以自豪的是,这些都潜移默化地给了他一些莫名的艺术上的启迪和艺术思维上的拓展。所以廷龙对一些事物特别是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观念因此自然也就往往比他人跳跃、深入。这里不妨凭记忆录下一段廷龙在和我的一次电话聊天里聊的一番话,至少我是上了一堂免费的审美课。基本意思是这样的:最近我对陆机“收视反听”说研究了一通,历史上称陆机“伏膺儒术”,其实,在当时“纪纲既衰,儒道尤甚”的社会思潮中,陆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当时北方的玄学影响很大,一般从南方入洛为官的名士,都对玄学有所了解,陆机可能受到了熏陶。他的《文赋》正文开头两句话“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很清楚第一句是出于道家,后一句是源于儒家的。陆机讲的是艺术创作准备阶段的两个根本条件,一是感于物,一是本于学。“收视反听”更强调创作构思问题,是把审美虚静说深化了一步……。好家伙,廷龙,你这还叫“玩”吗?
“室有兰花不炷香”。我十分愿意把廷龙的书法艺术比作兰香,用诸如浓郁、醇厚、清幽、淡雅之类的辞藻来形容都显得浅显而不甚合适,我也不想泛泛而谈廷龙作品里的这一笔那一划如何如何,我只想由衷地说:廷龙的艺术给人的感觉不是豁然升腾,也不是悄然传送,而是盈盈然“包裹”着人的身心,让人觉得美妙得很,有忍俊不禁和无言以对之感。唉,就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孔圣人,当年周游列国,在隐谷之中被兰香熏得魂飘神荡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在长叹之后发出一句朦胧而空泛的“夫兰当为王者香”的赞语。可见美妙的东西是难以言表的。我不能也不敢用一些无关紧要的笔墨来“指导”诸家如何欣赏廷龙的艺术,因为在廷龙的艺术面前我似乎有些愚笨了,大家是聪明的。
东一榔头西一棒写将下来,我全然不知是否在写廷龙的“玩”法,反倒有卖弄文笔之嫌。但忽然间又发现,我的作文思维不知不觉地又尽情地跟廷龙“玩”了一把。我真的很满意能想到“超级”这两个字,好借以表明廷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玩”了。诸家以为如何?
媒体报道
安徽书画院副院长--刘廷龙受邀为人民大会堂作画
中广网 2008-01-21
中广网兰州11月16日消息 日前,
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刘廷龙受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之邀,赴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山水画《秋风万壑图》,受到京城有关专家的盛赞,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向刘廷龙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
人民大会堂典藏书画档次高、质量精;囊括了
齐白石、
傅抱石、
关山月、
启功等大师在内的我国现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作品。刘廷龙作品的入选标志着我省书画家的创作力和影响力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接受访谈
2010-10-25 美术报
记:此次安徽全省画院院长联席会的一个亮点,是你们把“纪念渐江诞辰400周年新安画派学术研讨会”这样一个学术研究的题目带了进来。请您具体展开谈一下,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设置这一题目的?在设置过程中又碰到了哪些问题?
刘:我们是国办画院,在当前美术界多元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做一些事情,通过组织展览、研讨、外出写生等等的活动,来彰显存在的意义,也是谋求进一步发展。明清以至近现代以来,安徽积累了深厚的美术传统资源。
我们必须立足这一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具体的做法是: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些针对安徽优秀美术传统的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学术带动发展。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扬长避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子。比如,在2009年我们举办的是“新安画派作品临摹展”。通过同安徽的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协调,借出了新安画派原作,让画家对着原作进行临摹,之后进行公开展览,影响非常好。
许多老画家们很感慨:认为过去这些画都藏在库房的一角,现 在都拿出来,首次面对面来借鉴、学习新安画派的传统。既展现了我们的优势特色,又使画院的画家们有了提高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对于安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情和认识。
对于中国画来说,谋求发展必须注意继承的问题,所谓承前启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临摹”活动,对“承前”,对加深画家对新安传统绘画的认识,都很有意义,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0年是渐江诞辰400周年,我们此次召开这个研讨会,也正是深入挖掘、研究安徽美术资源的一个举措。
我们此次开会的酒店,叫阳光半岛,他们十分支持我们的思路,通过与他们的协调,决定以个案性地探讨新安画派为出发点,设置“半岛美术论坛”系列,这次就算是这个系列论坛的开篇。
记:这个论坛以后将主要是针对哪些艺术问题展开探讨?现 在有没有接续的规划?
刘:还将是新安画派。定下来的是
安徽省书画院2011年将在宣城主办
梅清的研讨会。
梅清是新安画派的一个重要画家,与
石涛是好友,并把他从江西吸引过来,在宣城双塔寺住了16年,梅清一直接济他。从艺术创作上,
石涛借鉴了很多
梅清的东西,这都值得探究。
又比如芜湖的萧云从,他诞辰410周年刚过,我们筹划着关于萧云从的研讨会。安徽和县的戴本孝,安庆的
邓石如以及
查士标等等,都是我们将要选择的目标。新安画派这个整体需要研究,个案研究也要重视,也更容易深入,他们为什么形成画派,他们的风格是如何统一的,这个需要我们深层次去考虑,对当下、对未来也会有启发作用。
我经常讲,艺术家是一个综合体。比如,渐江学人,不说他是画人,首先他肯定是一位学者;
黄宾虹,著有文集,艺术大家的背后是一个综合体,他是由诸多元素融合的。我们的个案,就是要研究他们背后的东西。我觉得新安画派可以挖掘的地方很大。
我们以后要细化它,比如细化到专题研究新安的书法,或者诗文以及他们的形成、生平的考据等,这些都可以论坛的形式进行。
记:这样的研讨会最好请一个对新安画派某一家有研究的专家,作主题性的讲演;另外,要是能借一些作品,或者是比较好的印刷品现场展示,把讲演、研讨、观摩集合起来。在会后集合成为文献集,慢慢地就可以产生较好的影响。
刘:您的提议非常好,这也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我们以后要注重文献、名家的原作的利用。此次研讨会我们也安排了这样的内容,比如邀请
孙克、薛永年教授讲演,还邀请了
黄宾虹的弟子,身在芜湖的包洪德,他与他父亲都师从黄宾虹,可以说是继承新安绘画传统的代表。通过专家和具有传承性艺术家的现场演讲,可以作出我们论坛的特色,通过学术带动,以期将来能够推动安徽美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