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玑祖父为江南通省布政使、福建巡抚,父亲曾任广平、宁国知府。受惠于康熙皇帝的“门荫通籍”政策,刘廷玑得以出任浙江台州府通判,迁处州府知府,擢江西按察使。康熙四十三年(1704)春,他因江西总督阿山弹劾巡抚
张志栋考核官员不公,而被牵涉了进去,结果被罢了官。依据刘廷玑一贯勤政廉明,刚正不阿的作风,很可能是他在官员考核中得罪了权贵。
刘廷玑被革职后,得到了好友
张鹏翮的援手。张鹏翮时任江南河道总督,驻节清江浦。他同情刘廷玑的遭遇,赏识其人品和才干,特将其招致幕下,协助他监理河工。刘廷玑到了清江浦,僦居于工部街一所院落,安顿好全家老小,写了一首《随遇》诗:“随遇而安颇自由,淮滨苇屋小于舟。积书尚可教孙读,有酒无烦与妇谋。临水已知鱼极乐,当阶不惜草亡忧。升沉得失寻常事,寒过当春暑过秋。”为了使刘廷玑不受蒙冤,张鹏翮对刘廷玑的“谳事”案进行了斡旋,康熙四十四年(1705)冬,刘廷玑的“谳事得白”,他写下了“魑魅潜踪逢日皎,松筠无恙得风清”的诗句,就含有对张鹏翮的感激。翌年秋,又在张鹏翮力荐之下,他被授予“淮徐道监司”,专门负责淮阴至徐州段的河道治理。
淮徐道署虽设在徐州,但隶属于河道总督署管辖,故应张鹏翮之请,刘廷玑仍留驻清江浦。为了方便与张鹏翮联系,及时处理公务,他干脆移居到河道总督署西南隅的一所老屋。
刘廷玑初来清江浦时,曾抱着“老去暂栖公路浦”的心态,后来在张鹏翮的关照下,他逐渐改变原先的想法,认为“此间尽足藏名姓,不类山林不市朝”,产生出隐于袁浦而终老的心愿,他甚至他把清江浦当着自己的故乡,如他在治河工地上写的《野望》诗所云:“阅罢千人畚锸忙,柴门竹杖倚昏黄。漫留河上逢知己,却望淮阴是故乡。”果然,刘廷玑在清江浦一住就是十一年,他的原配妻子和爱妾都在这里去世,他自己也积劳成疾,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病卒于
清江浦,卒年62岁。
其诗集《葛庄分类诗钞》十四卷,即是由当时最著名的诗人
王士祯作序;而其散文集《
在园杂志》四卷,由著名剧作家孔尚任作序。当朝大名士亲自染翰为之作序,可见他在当时的文坛也是有一席之位的。刘廷玑的诗虽流传不广,但其《在园杂志》却独树一帜,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知识性很强,是少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