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镛,1936年1月13日出生于天津,导弹总体设计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究员。
2001年,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顾问;同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宝镛参加了以中国第一代液体近程火箭为代表的研制工作;参加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初创时期的仿制和自行设计;在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重点型号产品研制工作中,他提出关于最大射程的检验问题,并成功运用了某检验理论;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首次建立了一个新的弹道计算方程,并通过探索、试验,确立了一种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法,为该型号产品研制成功做出了贡献;采用新技术,并组织攻克了12个分系统的13项重大技术关键,主持确定了大量具体技术方案,领导了各项重大的地面考核试验,提出了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并亲自制定了《设计守则》和各研制阶段的考核标准,确保了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安全可靠性、实用性,方便了系统的维修保障,为该型号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刘宝镛对年轻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打好自身学科的基础,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很难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取得成绩。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不能速成,必须靠扎实的工作和不断的积累。”
刘宝镛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工人之家,在刘宝镛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了一个正在牙牙学语的女儿。一儿一女让刘家父母非常开心,他们日子过得虽然艰苦却节衣缩食供两个孩子读书。从小,刘宝镛和姐姐就在一个班里上课,姐弟俩的成绩也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
“刘宝镛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代开拓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卫星与网络》评)
“他(刘宝镛)作风朴实正派,治学严谨务实,无私奉献,勇于开拓进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为中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大学工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