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谦(1926年9月28日-2023年12月14日 ),男,生于安徽合肥,
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人,
台湾地区海军
一级上将,官至“参谋总长”,曾任台湾当局“战略顾问”。
个人履历
简介
刘和谦曾于1991年12月5日-1995年6月30日担任台湾地区“参谋总长”。
刘和鼎的弟弟。并曾获台湾地区最高荣誉的“
青天白日勋章”。1971年6月29日率敦睦远航支队途经
钓鱼岛,曾绕岛宣誓主权。
20世纪90年代末,刘和谦触怒
李登辉而被剥夺军权。
学历
三军大学将官班(1972)
美国海军大学(1969)
美国海军PG学院(1961)
海军指挥参谋大学(1958)
美国海军两栖作战学校(1953)
海军官校毕业(1947)
任职经历
“海军总部作战署长”
“台湾防务部门计划次长”(1975-1978)
“舰队司令”(1978-1980)
“海军副总司令”(1980-1983)
“总司令”(1983-1988)
“台湾防务部门参谋总长”(1991-1995)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949年间发生“海军白色恐怖事件”,刘和谦受牵连成了阶下囚外。1954年7月任台“副总统”
陈诚侍从官。后历任“海军”作战处长、舰长、署长、军区司令。
采购潜艇
1981年,主持谈判和从荷兰购买了
潜艇。1983年被擢“海军总司令”并且参加研制了第二代护卫舰。1983年至1988年任台“海军总司令”。1984年10月,刘和谦向“参谋本部”提报以MEKO 360与较小的MEKO 140作为“光华一号”、“光华二号”计划的候选舰种。
郝柏村表示同意,但是,因为中间人一直无法获取德方的最终用户证明,不能保证未来零件不虞,违反“出口无问题、支持风险低”的计划原则。
另外,“台湾防务部门”也一直想要打破“8.17”公报的约束,希望能够再度与美国搭上军事合作的线头,因此,一直压着MEKO计划,继续向华盛顿争取“正牌”美国军舰,目标就是“佩里”级。在刘和谦坚决支持下,“海军总部”甚至在1988年初修改作战需求,要求“光华二号”的舰速度必须达到30节。
兵力整建
1986年调任“台湾防务部门”联训部主任,1989年聘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战略顾问”。
1989年晋升为“海军二级上将”。1991年11月晋升“海军一级上将”,并擢升“参谋总长”,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上任“参谋本部”参谋总长之初,刘和谦便提出了“海上防卫、空中防卫、陆地防卫”的新作战指导思想,以代替以往“制空、制海为首要,反登陆决胜”的作战指导,变强调“岸滩决战”为”海空决战”。
因此,“十年兵力整建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裁撤高层机构和三军发展计划失衡等原因,一直受到高级将领尤其是陆军系统的反对。
1992年刘和谦主持拟订“十年兵力整建计划”(1993.7.1—2003.6.30),拟分三个阶段对台军进行调整整编,精简重点为陆军。
离职
1995年6月离开“参谋本部”参谋总长一职。20世纪90年代末,刘和谦反对李登辉挑起对抗,并且告诫李登辉,台湾军队根本没有力量同大陆对抗,结果触怒李登辉而被剥夺军权。
逝世
2023年12月14日,刘和谦上将凌晨去世。
人物年表
1926年 生于安徽省合肥县。
1938年,因日本侵略,入贵州避难。并于省立遵义师范附中就读。
1941年考入海军军官学校。
1947年毕业(海军军官学校第36期),在
国共内战中,于太平舰任军职,并参与淞沪保卫战。
1950年代先后任情报官、作战官、舰队通信官、“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侍卫室侍卫官、大和舰副长、永宁舰舰长、作战组组长。
1954年7月任台“副总统”陈诚侍从官。
1960年-1967年,转任海军情报工作,先后任海军舰队指挥部作战处长,“台湾防务部门”情报第七处副处长,海军总部办公室副主任,特别助理。
1967年调任会稽军舰舰长。
1969年任海军指挥参谋大学总教官。
1970年-1988年,海军驱逐巡防部队副指挥官,海军勤务舰队舰队长,海军总部作战署署长,海军总部副参谋长,“台湾防务部门”计划参谋次长室次长,海军舰队司令,海军总部“副总司令”。
1981年,主持谈判和从荷兰购买了潜艇。
1983年5月升任海军“总司令”,后调任“台湾防务部门”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 参加研制了第二代护卫舰。
1972年,三军大学将官班1972年冬季班、美国海军大学作战指挥班毕业。
1989年,以半退休状态,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战略顾问。 晋升为海军二级上将。
1991年,应李登辉之邀,膺任“参谋总长”,并晋升海军一级上将,咸信该安排,是为了抑制
郝柏村的陆军军令势力。
1995年6月自“参谋总长”卸任退休并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并再回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战略顾问迄今。
2023年12月14日,刘和谦去世。
重大事件
搭乘小艇保钓
1971年,美国决定把钓鱼岛“交给”日本的12天后,台湾地区海军敦睦舰队正好航经当地海域。支队指挥官刘和谦少将(后来官至台军参谋总长)特地搭乘小艇环绕全岛一周,宣示“主权”。
1971年度敦睦远航支队,襄阳号驱逐舰与钟山号巡防舰访问
关岛、
中途岛、珍珠港、
檀香山商港,以及美国“托管”的
琉球,最后驶往韩国
镇海、
釜山。6月29日,支队返回台湾途中经过钓鱼岛。刘和谦率领支队重要干部,登上钟山舰派出的LCVP登陆小艇,贴岸绕航宣示“主权”,全程三个半小时。
当时钓鱼岛争议已延续1年,美方更于12天前宣布,未来要把钓鱼岛连同琉球一并“交给”日本,引发台湾方面强烈抗议。台湾海军大动作,随舰出访的海官应届毕业生振奋不已,很多人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
1971年7月1日,舰队回到左营,在记者会公开宣布“好消息”。但美方已宣布“交给”日本,台湾当局考虑外事因素,因此决定“消音”。第二天防务部门就改口说,舰队曾“经过”钓鱼岛。
主持拟定“整建计划”
1992年初,台湾当局首次公布了逃台后的第一版《国防报告书》,提出了要“建立一支有效吓阻战力”的新的建军目标。据此,是年底台军出台了“十年兵力整建计划”(1993.7.1~2003.6.30),拟分三个阶段对台军进行调整整编,精简重点为陆军。
第一阶段(1993.7.1~1996.6.30),重点调整三军编制,提高编现比,使台军编制员额由49.8万人减至约46万人;
第二阶段(1996.7.1~1999.6.30),主要调整军队组织体系,裁并军事院校,使台军减为45万人;
第三阶段(1999.7.1~2003.6.30),主要简并参谋本部与三军总部,将非军事任务单位转移军外民营,健全军制结构,使台军兵力不超过40万人。
该计划由海军出身的参谋总长刘和谦主持拟订,刘一贯坚持反对“大陆军主义”,并深得李登辉赞同,在其上任之初,便提出了“海上防卫、空中防卫、陆地防卫”的新作战指导思想,以代替以往“制空、制海为首要,反登陆决胜”的作战指导,变强调“岸滩决战”为“海空决战”。因此,“十年兵力整建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裁撤高层机构和三军发展计划失衡等原因,一直受到高级将领尤其是陆军系统的强烈抵制。
卷入采购弊案
2001年1月 ,台湾
拉法叶舰(台湾译为“拉斐特舰”)采购弊案进入收网阶段,调查局北机组将全案调查报告书呈送检察总长
卢仁发详阅。列名被告及关系人的分别有
叶昌桐、
雷学明、前航发中心主任王琴生、前舰管室主任姚能君、
程志波、康世淳、宣蓬莱、祝伯康、郭力恒、前
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
沈方枰、张瑞帆、叶明裕、前副参谋总长
夏甸、前参谋总长刘和谦、前海军总司令
庄铭耀等16人。
2002年4月24日,台北地方法院连续3天开庭审理“拉法叶舰采购弊案”、“猎雷舰汇款孳息遭侵吞案”。
2008年05月5日,台北地方法院再度开庭。合议庭以证人身份传唤前台湾海军总司令叶昌桐及前台军参谋总长刘和谦,厘清当初采购拉法叶舰的决策过程。
拉法叶舰采购案前,台湾本有意采购韩国蔚山舰,之后政策却突然急转弯,改买法国的拉法叶舰,牵涉到巨额的佣金利益,同时与前台湾海军总部官员尹清枫命案有关,因此,当时决策过程到底如何,一直是拉法叶案特别调查小组及台北地方法院亟待厘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