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耀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原主席
刘启耀(1899~1946),1899 年4月14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龙口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兴国县委交通联络员,睦埠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江西省苏维埃主席。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开展游击战争。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剿”,江西省中共军政机关和部队被打散后,仍在泰和县马家洲等地继续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37年参与秘密成立中共江西临时省委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找到项英陈毅,与中共中央分局接上关系。根据项、陈指示,取消中共江西临时省委。1937年8月任中共遂(川)万(安)泰(和)县委书记、1938年5月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1939年11月任泰和县委书记。先后3次被捕,坚贞不屈。1946年因积劳成疾在泰和病逝。
人物生平
1899年4月出生于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的刘启耀,15岁便离家靠帮做长工、撑竹排谋生。1926年9月,兴国县的工农革命运动迅速兴起,刘启耀秘密参加了农民协会,成为睦埠村的早期革命者,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2月,革命的浪潮把刘启耀推上了中央执行委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岗位上。第五次反“围剿”时,中央苏区被敌人包围,经济十分困难,刘启耀想尽办法节省革命经费。从1934年起,他坚持从家里带米到省苏政府办公。他的妻子对此很不理解,还埋怨道:“省苏主席,连饭都赚不到吃,真没用。”刘启耀就耐心给她讲道理,终于使她明白共产党人当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人民谋幸福。
后来,刘启耀工作忙,没有时间回家背米,妻子心疼他,就挑米去宁都探望,还开玩笑说:“老公老公,饭要我供。”刘启耀则回答:“革命成功,吃穿不穷。”环境异常艰苦,刘启耀却始终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
1935年的宁都突围战中,刘启耀打游击时负伤,满身是血,不省人事。敌人清理战场时,从一具游击队员遗体中搜到一个中共党员证,上面写的分明是刘启耀的名字和职务。不久,敌人的报纸大肆吹嘘击毙了江西省苏主席刘启耀。其实是刘启耀的战友刘国龙将他推入死人堆中,拿起他的驳壳枪和证件想把敌人引开,却不幸牺牲了。
当时,昏迷的刘启耀深夜被寒风冻醒,拼命找到原来藏身的山洞,取出掩埋在乱石中的褡裢。原来,沉甸甸的褡裢里是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曾山交给他保管的党的经费——13根金条和一些银元首饰。
伤愈后,他和游击队失去了联系,陷入了孤雁离群的困境。在山民的帮助下,他化妆成乞丐想往湖南方向追赶西移的主力红军。但湘赣边境敌人岗哨林立,盘查甚严,他只好隐姓埋名,在遂川万安、泰和一带漂泊流浪,渴了就在溪边喝口水,饿了就向附近人家讨点饭吃,入夜就躺在茶亭破庙里休息。
刘启耀吃尽了苦头,一路九死一生,身体非常虚弱甚至饿晕在路边,都未曾动用公款分文。他天天乞讨,天天都在找党,几乎走遍了赣西南老苏区各个旮旯,秘密联络了老党员、老红军、老苏区干部数百人,同敌人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7年1月,刘启耀与原杨赣特委书记罗孟文、特委宣传部长刘飞庭等在泰和县成立江西临时省委,刘启耀当选为临时省委主席。正当大家为今后的活动经费发愁时,刘启耀撩开他的破衣烂衫,将那包金银拿了出来。会上的同志都惊呆了,谁也不会想到,瘦骨嶙峋、疾病缠身的刘启耀多年来竟然一直背着金条乞讨!大家对他保存党的经费的传奇经历无不由衷敬佩。
后来,临时省委用这笔经费买了一栋房屋,以赣宁旅泰同乡会的名义建立了省委秘密机关,部分剩余经费用于保释狱中的大批战友。1946年1月,刘启耀临终前,让同志们把自己抬到房门前的长椅上,望着延安的方向,溘然长逝。
后世纪念
2021年3月1日上午,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中共建党百年来,党员队伍中有很多,对党忠诚、一心一意的人,“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刘启耀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刘启耀出生旧址维修改建,建成了刘启耀纪念馆,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良好家风家教的重要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7 17:3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