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佑
青岛金星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同佑 :汉族,1939年1月24日生于淄博市博山区。大学本科学历。兼任青岛金星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淄博市华轻工业总公司总工、山东玻璃协会副会长、山东建筑材料学院教授等职。
人物介绍
先于山东北岭窑厂和博山美术琉璃厂工作,1980年调入淄博平板玻璃厂任技术副厂长,1983年经民选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2年成立山东玻璃总公司任总裁,1995年成立山东玻璃集团任董事长。
个人成就
刘同佑出生在一个玻璃世家,自幼勤奋刻苦,聪敏好学,立志继承前辈事业,振兴中国的科技和传统产业。读书期间,他就发现并提出科研课题若干项,如“气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轨迹”,“超声波促进种子萌发”,“种子组份的重组”,“植物的记忆和应变能力”,“玻璃增强复合材料”,“原子射线及灰尘的应急防治”等等,可惜自“反右”到“文革”近二十年中,刘同佑屡受摧残,影响了他的学业和才能的进一步发挥。他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同时,含辛茹苦,艰难地学习和钻研。几十年的拼争,使他在玻璃工艺、窑炉设计、建筑结构、热力工程、化工工艺、工业分析等专业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北岭窑厂两年间,他完成三项技术革新,被评为青年革新能手。在博山美术琉璃厂十六年间,他被斗劳改十年,前后只有六年从事技术工作,却设计出各种窑炉17座,玻璃生产线6条,楼房9栋,热力工程5项和化工工程1项,并获得21项科技成果。
工作经历
从1977年来到淄博平板玻璃厂帮助工作开始,刘同佑就承担了该厂的全部技术重任。1981年投产的三机有槽窑,1984年投产的四机无槽窑,1987年投产的六机无槽窑,1986~1989年投产的五条玻璃马赛克生产线,1993年投产的单机彩窑和双机彩窑,1994年投产的黄岛两座双机窑以及所有同这些窑炉有关的生产总工艺、总平面设计,包括部分锅炉、厂房、管线和设备等,总计29个大中型项目的设计,全部出自刘同佑之手。在研制和设计中,他发明创造新技术98项,其中上报15项全部获奖,计国家级2项,省部级4项,市级9项;5项获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 并获国家金奖;“大型平板玻璃池窑全保温”技术,被国家建材局指令在全行业推广;设计的六机无槽窑,采用他的2项专利和14项新技术,把无槽工艺推向国际水平。 从1995年5月9日动工,到1996年5月18日点火的4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线,是在刘同佑主持和带领下设计并建成的。 共投资3.2亿元,是国家主办的秦皇岛示范线和台湾引进线的33%,建设时间仅为他们的一半,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被国家玻璃监测中心测定已赶上、 个别指标并已超过他们。投产四个月后,生产能力已达500吨/日。在设计建造和试产中,刘同佑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若干个难题。退火窑辊道弯曲这是一个玻璃行业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刘同佑只用了16个小时,就创造出一项独特技术,予以彻底解决。 刘同佑善于管理,他决策建设的12个分厂,无不获利。他为人正直朴实,讲究信誉,赢得了各界的尊重;他胸襟宽广,不计得失,与群众同甘共苦。他严于律己,身体力行,3次在工地骨折,却未影响一天工作。 公司在他领导下,由1980年前的100余名职工,43万元固定资产发展到今天的3000名员工,5.6亿元固定资产,利润连续3年超过3000万元,列全省建材业第一,全国玻璃业第二。
参考资料
人物.淄博市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9 14:37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个人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