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第墓园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境内景点
刘光第墓园,原在赵化镇罗汉寺,位于自贡市文庙西湖景区内。
历史沿革
1984年,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刘光第先生骨殖迁葬于县城五府山革命烈士陵园后部,供后人凭吊。由赵朴初为刘光第墓题写了墓碑。
刘光第墓,原原葬于赵化镇罗汉寺侧,墓碑为清翰林赵熙所书,后墓园因年久失修,垮塌严重,
1984年,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迁葬,同年9月30日在现址奠基,
1987年元月19日迁葬工作结束,将刘光第先生骨殖迁葬于富顺县城五府山革命烈士陵园后部,供后人凭吊。由(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赵朴初为刘光第墓题写了墓碑。现刘光第墓园修有围墙,墙内花卉丰茂,墓台由条石建造,呈椭圆形,墓碑由我国著名史学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墓前铜像由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先生设计制作。
建筑布局
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墓园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5米,进深38米,四周围墙环抱。
历史文化
刘光第(1859年—1898年9月28日),字裴邨,汉族,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人,维新派政治家,戊戌变法时期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的著名爱国诗人。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公余闭门读书,不事权贵。尽管自己官声颇好,升迁无碍,但见国难当头,常自忧虑,以致缺眠少食。思救国救民之策,非改革弊政,兴新学、行新政不可。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9月28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为之作传,康有为作挽联,称“孤旌特表六人中”。而其他人士,亦予其高度评价:“政府寮友见者,谓君子于政事无新旧畛域,斟酌最平允焉。”
当刘光第的灵枢运回四川船过三峡时,沿江人民结队相送,各码头纷纷燃香设供,临江祭奠。沿岸纤夫,自动帮助拉船,有时多达两百余人。由泸州转沱江,到达他的家乡富顺县赵化镇,家乡人民家家执香祭奠,人人戴孝痛哭。从全省各地赶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公祭文中有这样的话:“汉唐遗秽,邦国其怀!沟壑能填,白刃已蹈。”意即:慈禧真像吕后、武则天那样乱国乱政,杀戮忠良,而为了正气,志士仁人甘愿洒热血抛头颅斗争下去。在那样的时代下,一个小镇的人民能这样自发地为刘光第举行盛大的追悼会,敢说敢言,既是四川近代史上的壮举,也充分表明“刘君不死”。
保护措施
1991年4月16日,刘光第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自贡刘光第墓园.自贡政府.
富顺旅游-.富顺县文旅云平台.
刘光第墓园.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4 09:5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