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汉(Chao-Han Liu),1939年1月3日出生于
湖南省衡阳市,太阳地球物理学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9年1月3日,刘兆汉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
1949年,移居中国
台湾省,中学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班。
1965年—1974年,任伊利诺大学电机与电脑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1974年,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层大气研究所访问科学家。
1974年—1993年,任伊利诺大学电机与电脑工程学系教授。
2003年—2004年,任台湾中央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主任。
2006年—2011年,任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刘兆汉的研究专长为工程科学、太空科学、无线电科学,首创利用卫星信号以断层扫瞄的方法研究电离层物理。他提议并指导了中国台湾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FORMOSAT-III)的实施;在台湾中央大学建立了高频雷达系统,以研究大气波和湍流。20世纪80年代末,刘兆汉和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科学家一起,提出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该技术已发展成为收集全球天气和气候数据(包括电离层)的最具前瞻性的技术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刘兆汉带领一群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展全球变化研究。
截至2001年12月,刘兆汉发表学术性论文160多篇。
人才培养
刘兆汉认为一流的大学一定有一流的学术研究活动,且国际间一流大学成名的最基本策略就是发展特色,任何一所大学要建立特色,必须满足两项先决条件:符合学校的传统及具有前瞻性。他认为21世纪人类面对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机会,几乎都是跨领域、甚至跨文化的。大学应该开始培养能在多领域、多文化的工作环境中应付自如,且能解决跨领域、跨文化问题的人才。一个完整的大学教育要让学生自由发展,眼光放远到整个人类进展上,并加强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能力。
刘兆汉鼓励澳门科技大学学子不要局限于自己修读的本专业,要多多吸取各个学科的知识,对自己和未来的研究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刘兆汉院士科学贡献卓越,在大气遥测研究领域更具国际领导地位。(
澳门科技大学评)
刘兆汉教授在太空科学、电波传播、通讯遥测等学术领域里有卓著的国际声誉,在极高频雷达应用上有数项突破性的贡献。(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江简富教授评)
刘兆汉是太阳地球物理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领导者,他还通过行政领导职务为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Chao-Han Liu is an international leader in solar terrestrial physics and global change research. He also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through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positions.)。(布朗大学研究生院评)
刘兆汉博士是太阳地球物理学和遥感研究的先驱(Dr. Liu is a pioneer in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and remote sensing research)。(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电子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