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燮(1532年~1584年),字元甫,号小鹤,湖广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祖籍临川(今江西抚州)。明穆宗隆庆三年(1568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兵科给事中、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参谋、陕西兵备道副使、代理洮岷兵马使事、陕西乡试监考官、云南督学、河南彰德府磁州(今河南安阳)知州、广东按察使等职。著有《鹤鸣集》。
人物生平
隆庆三年(1568年),刘伯燮中进士后,初任户部主事,后迁兵科给事中。
隆庆六年(1572年),也就是
胡宗宪冤死七周年之时,时任兵科给事中的刘伯燮得知胡宗宪的冤情后,立即向隆庆皇帝上疏,将胡宗宪与恢复河套功臣
曾铣并列,请求朝廷为之平反昭雪。在刘伯燮的坚持下,隆庆帝最终同意恢复胡宗宪生前的职务,并赐国祭。
万历三年(1575年),刘伯燮迁任陕西兵备道副使,分守固原(今宁夏固原)。刚上任,洮州(治今甘肃临潭东南新城)和岷州(今甘肃南岷县)的吐蕃入侵内地,杀害明廷派出的官员,气势非常嚣张。神宗皇帝下诏兴师问罪,并以刘伯燮代理洮岷兵马使事。
万历八年(1580年),刘伯燮任河南彰德府磁州知州。
万历四年(1576年),刘伯燮调任陕西乡试监考官,他公正清白,所收门生都是当地知名人士,试卷也都由他来校阅和评定。许多家中有权势,自身却无才能的人,或托人,或亲自找到他要求关照,但均被严词拒绝。陕西乡试结束,他又被调任云南督学。同年,礼部对各省学政进行考察,刘伯燮被列为最优等,朝廷下诏晋升其官俸一级,并迁任福建参政。
万历十二年(1584年),刘伯燮升任广东按察使。在任广东按察使时,刘伯燮不忍离开母亲让她受苦,坚决上疏,请求朝廷让他回家休息,照顾母亲。回乡之后的刘伯燮,在以前读书的金泉寺旁修建了一间房屋,隐居养母。没多久,他患上了痢疾,情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对儿子们说:“颜之推说过,为人处世要养成忠君、孝顺、谦恭、礼让的道德品质。遗憾的是,我不能再教导你们了,也不能侍奉母亲以尽天年,死不瞑目啊!现在,我不得不把我未完成的任务留给后人。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地代我孝顺祖母!好好做人!”后来,刘伯燮的儿子们果然按照他的遗嘱,尽心尽力侍奉祖母到天年,而且都成了于国于民有用的人。
主要影响
军事
在征讨岷州的战斗中,刘伯燮常常身穿铠甲,骑着战马,冒着矢石,身先士卒,所有将士无不奉命。此外,在侦其险要部位后,以当地人为向导,深入敌营斩杀200余人。接着,将所部开往洮州,进到秀石关,再分三路进军,斩杀1200余敌人,缴获牛马、铠甲、器械无数。吐蕃人经此一战,甚为恐惧,均情愿投降。
民生
刘伯燮任河南彰德府磁州知州时,磁州强盗横行,盗贼抢掠的击鼓报警声连夜不断。他上任后首先整理和清除驿传障碍,接着修城墙和堡垒,严密警戒罪犯的行迹。同时,宽免徭役和刑罚。于是,盗贼最终慢慢平息,百姓也由此安定。同年,磁州大旱。有的逃荒的人将儿女丢弃在路边,不管不顾。刘伯燮一面悬赏招募他人抚养弃儿,一面开仓赈贷。被保全存活下来的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纷纷为他建立祠堂,岁时祷祀,长久不衰。
教育
云南学政长期废弛,上下沆瀣一气,考试时常有冒名顶替者,还有不经选拔而直接入乡校的。刘伯燮赴任后,查访到某些胥吏收受贿赂,在考生的文章上耍花样。他强调,在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于是,他左右的人都油然而生敬畏。刘伯燮的教化思想是,首先强调人的品行,然后再谈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他取士的标准是凭才品录取,不拘一格。阅卷时,他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抓笔管的手指僵了,手腕写得酸痛了,按摩一下又继续伏案。
历史评价
人际关系
兄长:刘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