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权,男,汉族,1956年11月出生,甘肃定西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长安大学原副校长。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结构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30年。主要领域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结构抗震、抗震结构破坏准则及可靠性分析方法等。建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全国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五届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8-1982年,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1987年,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1995年,重庆建筑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年至1997年,任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主任;
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年至1999.2月,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兼建工系主任;
1999年至2000年3月,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2000年4月至2018年月,任长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钢筋混凝土结构;
2.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3.工程结构抗震;
4.抗震结构破坏准则及可靠性分析方法;
5.结构强震分析;
6.结构抗倒塌控制与性能提升(加固补强);
7.轻骨料混凝土结构;
8.桥梁结构防灾减灾及健康监测;
9.岩土工程灾害治理及防护设计。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039):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演化机理与抗倒塌设计方法研究,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8037):基于延性破坏准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已结题,主持;
3.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优先发展领域(20130205130001):加筋高性能砂浆-粘钢加固RC框架抗倒塌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在研,主持;
4.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建筑结构地震倒塌机制与自复位粘弹性阻尼器减震关键技术研究,在研,主持;
5.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710004):钢筋混凝土框架异性节点破坏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已结题,主持;
6.教育部骨干教师支持计划首批入选项目:结构地震损伤分析及可靠性分析,已结题,主持;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072):考虑尺寸效应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性能分析,在研,参与;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060):非抗震RC空间框架连续倒塌加固破坏机制与设计方法研究,在研,参与;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0608004):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破坏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已结题,参与;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7708032):强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剪性能多尺度分析与设计,已结题,参与;
11.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2015KTZDSF03-04):地震区钢筋高效连接技术研发及配套产品开发,在研,参与。
论文著作
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6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
代表论文
[1] 刘伯权,白国良,张国军.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1):45-50.
[2] 刘伯权,黄华,刘鸣.简支梁桥在车辆荷载谱作用下的动力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3):76-80.
[3] 刘伯权,邢国华,吴涛等.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中节点抗裂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10):67-73.
[4] 刘伯权,刘喜,吴涛.基于共轭先验分布的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概率模型分析[J].工程力学,2015,32(4):169-177.
[5] 刘伯权,王经建.基于神经网络的地震区结构经济性分析系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5):55-59.
[6] 刘伯权,吴大川,王经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材料优选综合评价[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2):57-60.
[7] 刘伯权,邢国华,朱铁栋等.钢绞线网-聚合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5):603-608.
[8] 刘伯权,刘喜,王旭辉等.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1):8-15.
[9] 刘伯权,高佳明,刘喜等.基于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节点抗剪计算[J].世界地震工程,2015.
[10] 刘伯权,田苗,刘鸣.草砖建筑的节能性分析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应用前景[J].工业建筑,2007.
[11] 刘伯权,潘元.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抗弯刚度的优化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
[12] 刘伯权, 付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破坏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
[13] Guojun Zhang, Boquan Liu, Guoliang Bai, and Jianxin Liu.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columns with high axial compression ratios[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Mechanics, 2009 33(5): 653-656.(SCI)
[14] Hua Huang, Boquan Liu, Kailin Xi, Tao Wu. Interfacial Tensile Bond Behavior of Permeable Polymer Mortar to Concre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V121: 210-221. (SCI)
[15] 吴涛,刘伯权,白国良等.大型厂房框排架结构变形与耗能性能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5):62-65.
[16] 吴涛,刘伯权,邢国华等.RC框架变梁变柱中节点抗裂性能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4):77-81.
[17] 吴涛,刘伯权,白国良等.高轴压比下外包钢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4,34(7):64-66.
[18] 吴涛,刘伯权,白国良.大型火力发电厂钢筋混凝土框排架主厂房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J].工业建筑,2004,34(11):27-29.
[19] 吴涛,刘伯权,白国良等.工业厂房框架异型节点破坏机理和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05,35(7):26-28.
[20] 吴涛,刘伯权,白国良.外包钢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6,22(1):27-30.
[21] 邢国华,刘伯权,吴涛.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剪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5):125-134.(EI)
[22] 邢国华,刘伯权,吴涛等.钢筋混凝土变梁中节点的简化分析模型[J].工程力学,2010,27(12):149-155.(EI)
[23] 邢国华,刘伯权,牛荻涛.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的修正软化拉压杆模型[J].工程力学,2013,30(8):60-66.(EI)
[24] 邢国华,刘伯权,吴涛.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0):130-138.(EI)
[25] 邢国华,刘伯权,吴涛等.钢绞线(丝)网-聚合砂浆加固混凝土梁的变形计算[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3):358-362.
[26] 邢国华,刘伯权,吴涛等.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中节点特性分析[J].工业建筑,2010,40(11):47-50.
[27] 黄华,刘伯权,吴涛.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抗剪加固梁刚度及裂缝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3):32-38.(EI)
[28] 黄华,刘伯权,邢国华等.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砂浆加固的T型梁桥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7,20(4):83-90.(EI)
[29] 黄华,刘伯权,刘卫铎.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层与RC结构黏结面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9,22(3):70-75.(EI)
[30] 黄华,刘伯权,吴涛.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RC梁的端部剥离破坏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2,25(1):101-106.(EI)
[31] 黄华,刘伯权,贺拴海等.高强钢绞线网加固RC梁抗剪剥离承载力计算[J].中国公路学报,2013,26(2):102-109.(EI)
[32] 黄华,刘伯权,王毅等.HPFL-粘钢联合加固RC柱轴压承载力计算[J].中国公路学报,2016,29(2):62-70.(EI)
[33] 黄华,刘伯权,吴涛.高强钢绞线网加固RC梁抗剪性能及计算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8):2485-2492.(EI)
[34] 黄华,刘伯权,贺拴海等.高强钢绞线网抗弯加固RC梁剥离承载力计算[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12(6):29-34.(EI)
[35] 黄华,刘伯权,刘鸣.车辆荷载谱作用下简支T梁力学性能[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58-62.
[36] 黄华,刘伯权,刘卫铎.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层粘结滑移[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5):71-75.
[37] 黄华,刘伯权,张彬彬,吴涛.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连续倒塌行为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31(4):35-44.
[38] 黄华,刘伯权,刘卫铎.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抗剪加固梁二次受力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9,39(2):123-127.
[39] 黄华,刘伯权,刘卫铎.聚合物砂浆与混凝土抗拉粘结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9,39(4):98-102.
[40] 黄华,刘伯权,刘卫铎.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层剥离破坏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26(5):59-63.
[41] 黄华,刘伯权,贺拴海等.高强钢绞线网加固RC梁抗剪性能的数值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2,29(9):50-57.
[42] 黄华,刘伯权,吴涛等.结构工程抗倒塌设计研究综述[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29(1):27-37.
[43] 黄华,刘伯权,刘卫铎.聚合物砂浆与混凝土抗拉黏结破坏特征[J].混凝土,2008,(10):103-105.
[44] 黄华,刘伯权,贺拴海等.高强钢绞线网加固RC梁抗弯性能的数值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29(3):40-48.
[45] 刘鸣,刘伯权,邢国华.钢绞线网-复合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11(4):10-16.(EI)
[46] 刘鸣,刘伯权,邢国华.基于简化拉压杆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抗剪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2):63-67.
[47] 雷拓,刘伯权,刘锋.基于ABAQUS隐式分析的梁单元材料模型开发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8):3503-3511.(EI)
[48] 雷拓,刘伯权,刘锋.基于ABAQUS显式分析的梁单元材料模型开发应用[J].工程力学,2013,30(6):259-268.(EI)
[49] 雷拓,刘伯权,钱江等.配置斜向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扁柱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30(3):50-55.
[50] 潘元,刘伯权,邢国华等.核心区剪切破坏的RC变梁中节点受力模型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5):642-648.
[51] 潘元,刘伯权,黄华.FRP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黏结界面损伤分析[J].混凝土,2008,(11):25-28.
[52] 潘元,刘伯权,黄华.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损伤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34(6):82-87.
[53] 付国,刘伯权,邢国华.基于有效耗能的改进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及其计算研究[J].工程力学,2013,30(7):84-90.(EI)
[54] 李应斌,刘伯权,史庆轩.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展望[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21(4):73-79.
[55] 李应斌,刘伯权,史庆轩.抗震设计中结构的性能等级与设计性能安全指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6):73-78.
[56] 李应斌,刘伯权,史庆轩.结构的性能水准与评价指标[J].世界地震工程,2003,19(2):132-137.
[57] 陆本燕,刘伯权,吴涛等.基于RC桥梁墩柱的地震损伤模型比较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S1):186-191.(EI)
[58] 陆本燕,刘伯权,刘鸣等.钢筋混凝土桥墩性能指标量化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23(6):49-57.(EI)
[59] 陆本燕,刘伯权,邢国华等.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指标研究[J].工程力学,2011,28(11):96-103.(EI)
[60] 陆本燕,刘伯权,邢国华等.中欧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条文的比较与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3):109-114.
[61] 高佳明,刘伯权,黄华等.HPFL-粘钢加固RC空间框架梁对结构抗倒塌性能影响数值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4):100-107.
[62] 张玉,刘伯权,黄华.HPFL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3):128-133.
[63] 吴涛,刘伯权,白国良等.大型火力发电厂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边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26(5):17-22.(EI)
[64] 吴涛,刘伯权,白国良等.大型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中异型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4):1-5.(EI)
[65] 黄华,刘伯权.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研究与展望[J].铁道建筑,2009,(2):1-5.
[66] 刘鸣,刘伯权.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力学性能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7] 潘元,刘伯权.结构工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现状与进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68] 付国,刘伯权.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极限曲率计算[J].世界地震工程,2015.
学术著作
1.刘伯权.抗震结构的破坏准则及可靠性分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
2.吴涛, 刘伯权, 邢国华.钢筋混凝土变梁异型节点抗震,科学出版社,2010;
3.黄华, 刘伯权.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与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社会任职
1.全国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2.中国第五届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3.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4.《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副主编、《土木工程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等杂志编委;
5.陕西省土建学会地震工程委员会委员。